第二南开中学八年级物理期中专项复习(实验)
1.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左边音叉发生振动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做左边音叉不发生泡沫小球不
弹起
2.利用身边常见易得的简陋器材,同样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现给你一
把钢尺,请你设计有关声音的三个实验。
将钢尺紧按在桌子边缘,伸出相同长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比较声音的响度和尺
孑振动的幅度。
将尺紧按在桌边缘,两次伸出不同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尺子比较音调和尺子振动的快慢。
将尺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声,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3.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g的水加热,下表是记录的有关数据. 时间/min 水温/C |90切m 96切隔99 99畅畅
(1)如图2屮,表示水沸腾的图是一D
(2)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撤去酒
精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根
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_________ .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
方法是 ], 用热水2, 加盖3, 适当减少水量 __________ .
(4)水的沸点是99° C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C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一或水中冇杂质___ .
4.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小组设计如图1甲、乙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
(1)请分析评估两套实验方案
甲方案使固体受热均匀但加热时I'可长
乙方案固体受热不均匀容易出现过热,加热时间短。
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图1
甲
(2)下表是某小组的测暈数据:
时间/min0245810121416182022242628温度/°C333640384648484848484950515253
请根据表屮数据在图2所示的坐标中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图略38C不要连住图线上)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是晶体其熔点是48。
C o
5.小义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A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片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
的实验.
(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
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填“能”或“不
能”)
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下一步操作是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观察反射角与入射角是否相等
(4)根据实验需要测量的量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试验次数反射角i (°)入射角Y(°)
1
2
3
6.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沖占_
』
A、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小眼睛始终在蜡」Trr n“i勺屛;EH T E
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他发现实验桌上放有2mm厚的玻璃板A, 5mm厚的玻璃板B.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时,
应选择2mm 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
(2)点燃蜡烛—,调
节蜡烛 _的位置,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B 的
位置即为—的像所在的位置;(填A或B)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 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4)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进行,理由是
不
能确定像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5 )取两段等长的蜡烛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
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吋,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吋,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
V\B会偏___ 'J、___ o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吋间,从而计算11!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
确 ___ ,理由是:______ 所测吋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4到C的过程中通过
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4)请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图屮所给信息,记录实验数据
试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
2
3
7
(5)玻璃板没
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找不到像
(6)根据实验需要测量的量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
C
|||||||||||||||||||||||||||||||||
|||||||||^?|
4 5 6 7 C
pm
cm 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3.84—3.85cm,此过程屮
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_____ 19.25cm/s. 第17题图
8.在图12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40.0_Cm,如果测得时问t AB=l.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 B=_25_cm/So
佟
112
路程s (cm)
吋间t (s)
速度 v (cm/s)
A 到
B 40.0
A 到C 80.0
B 到
C 40.0
9. 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先用钢卷尺
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测量
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 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 边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 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 —大于—水平段BD 的高度。
(3) 从A 点开始计吋,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 、C 、D 、E 各点的吋I'可。
整理实 验
数据并记录在下表屮。
路段 距离s/cm 运动吋间t/s
平均速度v/(ni.s-') AB 50.00 0.45 1」1 BC 50.00 0.60 0.83 CD 50.00 0.75 0.07 DE
100.00
0.93
0.0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卩眈一>——%»,这是因为川、车在运动过程中受—摩擦力 ______ 作用;小 球从A 点运动到E 点的过程屮,在______ D —点的速度最小。
小球在BD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____ ,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
的吋I'
可。
______ 0.74_m/s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小全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该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
璃泡与容器底部接触.
(2) B 、C 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
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屮b 、c 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 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象可知:当时的大气压 小于(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B 、C 组得到b 、c
两种 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1)图甲中A 、B 、C 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B
(2)根据表格屮的实验数据,在图乙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 °C,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撤 去酒精
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
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① (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5)
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石棉网的温度大于沸点还可以从石
棉网吸热
11.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
沸 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 甲所示.
时间/min
0 1 温度/°C 91 93 97 99 99 乙
屮
2 95
3 4 5 6 7 8 99
99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