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楼设计说明

教学楼设计说明

XXX高级中学设计说明一、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1.1 项目名称:XXX高级中学1.2 项目性质:该校区内拟建36班高级中学一座。

新建XXX高级中学心学校为了进一步发展XXX的教育事业,完善XXX的教育体系,使教育更好地为XXX经济发展服务的一个重大措施。

本项目是XXX一所重要的高级中学,校区的规划要求达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有利服务、便于管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

1.3 建设基地位置XXX高级中学位于都兰西路南侧,用地长600m,宽265m,包括一条规划路。

新校区基地东侧为林业站苗圃,西侧以15米规划路为界,与建设中的XXX职业技术学校相望。

基地退都兰西路15m,南侧规划路15m。

1.4 建设规模及用地面积:占地249亩,总建筑面积166524.33㎡。

2、主要设计依据2.1 XXX关于学校用地范围(电子版地形图)2.2 XXX教委关于新建高级中学心学校的几点说明及提供的各建筑物的面积参考数据2.3 有关国家及XXXX地区相关规范2.3.1 国家《新版中小学设计规范说明》(修编中)(2010)2.3.2 国家、X、德令哈市有关现行规范、规定2.4 气象、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情况2.4.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基地主要为旅游观光农业用地及林地,地势平坦。

(更详尽资料待初样结果)2.4.2 本工程所在地地震烈度7度2.4.3 德令哈市位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地形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部为德令哈盆地,平均海拔2981.5米,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3.7℃,平均降水量176.1毫米,无霜期一般为84-~99天左右2.5 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2.5.1 根据XXX现有市政设施条件,基地周围燃气、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设施主要考虑从校区内南侧规划路和北侧都兰西路接至学校用地红线边,(待补充提供资料后,确定接入基地的方法及位置)2.5.2 基地北侧为都兰西路,宽度为40m,校区退红线15m,东侧为林业局苗圃,南侧为宽度30m的规划路,建筑退红线15m,西侧校区规划路宽15米,并与XXX职业技术学校比邻。

根据校区整体现划,进入校区的主要入口设在都兰西路一侧,次要的两个入口为小区区内西南两条规划路。

机动车辆由校区部分路进入各校。

3、设计的规模和范围3.1 规模均为1—4层的多层建筑;3.2 范围总平面含建筑总平面布置、道路、广场绿化,室外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实验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图书艺术楼、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单身宿舍及其他附属用房。

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4.1 规划统一,集合办学,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

4.2 校园的设计在空间组织上提倡教学与办公的渗透,教学楼建筑群以通廊的形式连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便于公共设施的共享。

4.3 建筑群空间内外交融,过度自然形成一气哈成的建筑空间体系,使师生的校园生活具有多重的户外空间。

4.4 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充分考虑节能要求,使功能空间布置沿南北向布置。

在材料方面,尽可能采取保温节能材料,再生材料,及自然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维护费用。

4.5 建筑设施达到现代化,智能化,在能源的使用控制采用网络宽带保证学生能在教室、宿舍上网。

4.6 在充分保证一般重复性教学建筑应有的建筑质量基础上,加强校校区标志性建筑的表达。

二、总平面设计说明1、基地周边状态1.1XXX高级中学拟建校址位于都兰西路南侧,沿南北向发展,长宽比约等于2,校内为农业用地。

西临XXX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中),东侧是林业局苗圃,南侧为城市道路茶卡路。

2、总体构思本项目方案在满足各方面使用功能要求前提下,规划完全按照国家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在后期的发展中留有余地。

通过对周边职业学校的分析,为了使本项目能完全融入项目所处的教育园区的氛围,项目在用地上尊重职校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沿各城市道路做了同样的退让,退都兰西路道路红线51米,退唐古拉路道路红线15米,退茶卡路道路红线20米,校区的主入口设在都兰西路一侧,方便与城市的联系,次入口设在与职校毗邻的唐古拉路上,并与职校的次入口相呼应,将试验教学、行政办公综合楼沿主入口对称布置,强调了本项目与职校的逻辑关系,校区次入口设在都兰西路一侧,方便与城市的联系。

校区在功能上分为三大块,自北向南依次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通过一纵一横两条校区主干道划分,并合理组织学生、教师等人流、和消防车、生活机动车等车流的流向。

主要建筑布局基本呈对称布置,基本空间呈矩形,便于使用。

用地较为集约,总体布局简洁、明快。

2、基本结构(功能)空间布局学校教学区主要建筑采用半围合空间构成,单元体利于分期建设,教学区的布局便于方便快捷地联系城市,同时建筑物与都兰西路退让了51米,作为校区与城市道路的缓冲,同时通过在道路周边种植高大乔木以减少噪音对教学楼的污染。

学校主入口东侧布置行政办公楼,通过架空处理,可以看到内部的其他建筑,形成视觉上的延伸。

实验楼、与艺术楼平行于行政办公楼布置,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并通过图书楼和合班教室打破单调,校区入口通过中间的景观大道,拉大建筑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为宣传校园文化的长廊,主入口西侧教学楼建筑呈行列式布局,通过走廊连接,教学楼间形成半围合空间,作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

这样的布局使得功能分区明确,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干扰比较小,布局紧凑,教学区与生活区都有预留发展用地,便于扩建改造。

运动区由一个标准400米跑道体育场、风雨操场、篮球场、排球场组成,沿场地横轴呈对称布置。

生活区:生活区东侧为学生公寓,西侧为教工公寓,中间布置食堂,便于学生及教职工就餐,同时预留后期发展用地。

分期发展对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建校原则的考虑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教学区与宿舍区的单元体组合的建筑形式便于实行分期建设。

考虑到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学校的持续发展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使规划设计做到近期布置合理,远期又能有所发展。

所以现有规划的教学区以最大可能进行压缩,空出足够的区域为教学预留发展用地。

交通组织由于用地狭长的特点,教学区机动车道与主入口相结合,通过校前区广场,减缓人流,并通过景观大道穿越整个教学区建筑群。

生活区车道从西侧及南侧规划路进入,同时方便厨房后勤工作。

校园主入口设在北侧都兰西路,主要以步行为主,特许机动车车辆可以穿越入口进入教学区,其他机动车辆全部设在南西侧的机动车入口,导向运动区及生活区,服务性车辆皆由南西两个入口进入校园,以保证教学区的步行环境,主要的建筑物步行道宽度,比如实验行政办公楼、图书艺术楼、体育场等,设停车场,可同时允许自行车流动。

自行车平均分布在教学楼附近。

生活区的自行车分散布置在各教学区附近。

3、配套工程3.1 所有市政管线均通过周边道路进入,并在红线边缘安排接口。

3.2 电力分两路进线,待详尽资料定。

3.3 上下水(待详尽资料定)3.4 煤气(待详尽资料定)3.5 通讯、有线电视、网络(待详尽资料定)3.6 校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敷设4、消防4.1 消防车道在街区入口间距,基本控制在150m以内4.2 整个校区内消防车道均为环路,尽端路设回车场地。

环路内的消防补救,通过消防龙带解决。

5、环境设计5.1 节能设计5.1.1 日照间距: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所有建筑、房间尽量按南北向布置。

5.1.2 围护结构:墙体,外端均为粘土砖,外层做保温处理。

屋面:教学区部分屋顶,生活区全部屋顶上人。

5.1.3 教学楼、宿舍朝向、通风教学楼、宿舍全部采取南北朝向;尽量考虑冬季获取日照,夏季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5.2 绿化5.2.1 校园环境的关键在于其对地面的处理,该项目地面构成以四部分组成:1、门前广场,提供足够的硬地,以保证交通量及烘托建筑的纪念性为主旨;2、中央绿化带,自然植被及种植物与抽象的小品设计相互交织;3、课间活动区,庭院内部以安静优雅自然景观或抽象的人工空间交替处理; 4、体育场活动区绿化。

5.2.2 —层架空部分绿化重点为花地,并设置坐凳、灯光照明设计。

5.3 环保、卫生防疫5.3.1 实验废水处理:分类集中,按环保要求处理或稀释达标后排放。

5.3.2 生活污水处理:经化粪分流排入城市污水管(或暂时排入雨水系统),食堂设除油池。

为方便及时陈油,保持环境卫生,拟将除油池开口设置在封闭的室内小间内。

5.3.3 食堂、厨房卫生环境,食堂燃料为煤气,污染轻,但油烟废气须经不锈钢管道送至屋面经处理后排入大气或灶上安装油烟收集装置。

食堂副食进货拟为半成品,故取消粗加工,不设杂物院。

三、建筑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1.1 本方案中标过程概述本方案是在与XXX教育局沟通协商后,征求过过XXX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经过多方案比较综合各方的意见,多次修改形成。

1.2 主要批文及设计要求详前文有关部分2、建筑设计2.1 标准本项目在总体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适量提高关键部位的使用标准,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及创国内一流的要求。

譬如,教学楼内结合庭院,设置内廊,实验行政办公楼、图书艺术楼设置集中空调, 教学楼、图书艺术楼等又在建筑处理上将共公交通及交流反映在建筑空间上,学生宿舍区每层设公共卫生间,并设有公共活动区,方便学生早读及交流,创造新的学生生活品质。

学生食堂分二层处理,并在一侧设置一层清真食堂。

2.2 单体设计教学楼:多栋教学楼采用并列式布局布置,并通过连廊连接,基本教室朝南向布置两端布置教师办公室或教工休息用房,一层连廊中部布置合班教室,并在连廊中设置楼梯间、卫生间饮水间等公共服务设施,每栋教学楼之间通过连廊形成半围合空间,课间可作为学生的活动场地。

实验楼和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和行政办公楼位于同一中轴线上,呈行列式布局。

行政办公楼底层一、二、三层架空,形成视觉上的通透,并可直接穿过到达位于它南面的实验楼,四层中部通过会议室将两部分连接在一起。

实验楼与行政办公楼面宽相等,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群体。

功能:行政办公楼由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组成,试验教学楼由各类实验室,服务用房,卫生间等组成。

图书楼、艺术楼造型:图书艺术楼造型以雕塑感、纪念性为主,为了与广场的尺度相配合,建筑简洁大度强调其份量,而体量的特征又直接是同室内空间及功能的流露。

图书艺术楼处设置了可同时容纳380人的多功能厅,可以满足至少一个年级的师生同时聚集此处进行学术报告、研讨及交流,也可以满足其他一些课余室内活动的需要。

多功能厅东侧设有展览厅,可以陈列校史、文化等。

功能:图书艺术楼由书法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办公室,图书室,辅助用房,多功能厅,展览厅及卫生间等组成。

风雨操场风雨操场所在基地对周围环境有多重意义;a.在造型上与教学区建筑物相容的,是体育区功能性极强的“入口大厅",构成性格明晰的体育气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