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1、我国刑法确立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C )。
A、(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有罪推定原则B、(1)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2)有罪推定原则;(3)罪刑法定原则C、(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无罪推定原则2、我国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B )上一律平等。
A、定罪量刑B、适用法律C、量刑幅度D、自由裁量3、“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这句话体现了《刑法》的( A )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4、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C )相适应。
A、所犯罪行B、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危害后果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A )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船舶或者航空器B、船舶C、航空器D、船舶或飞机6、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B )。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7、犯罪的( C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行为或者客体B、主体或者客体C、行为或者结果D、行为和管辖8、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
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本案的犯罪行为人是外国人,受害人亦为外国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B、该案中涉案人员施某是外国政府职员,依照国际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而因本案不适用我C、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施某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机正在中国领空,则本案应适用我国刑法上空则适用他国法律D、施某伤害行为发生在中国的飞机内,应依照中国刑法论处9.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 C )解决。
A、外交部B、驻华使馆C、外交途径D、外事途径10、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D )。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1、某国驻华使馆参赞甲策划、参与了我国国内某犯罪集团的绑架活动,对甲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如( B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直接驱逐出境D、适用其本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12、下列关于我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中国公民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甲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甲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C、乙系日本公民,某日乘坐我国一艘客轮外出游玩。
当般行驶至公海上时,乙将船上另一名日本公因乙丙均系日本公民且发生在公海上,故不能适用我国《刑法》对其追究刑事责任D、乙系日本公民,某日乘坐我国一艘客轮外出游玩。
当般行驶至公海上时,乙将船上另一名日本公故对乙可以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后,至2006年6月共有几个修正案?(A、3个B、4个C、5个D、6个14、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 C ),危害不大的犯罪。
A、轻微B、比较轻微C、显著轻微D、一般15、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C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16、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17、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C )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A、出乎意料B、意想不到C、疏忽大意D、意外事件18、过失犯罪,( A )负刑事责任。
A、法律有规定的才B、应当C、无需D、必需19、刘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男孩小涛,一日,刘某带小涛到大桥上玩,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喊害怕边挣扎,刘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刘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死亡。
刘某的行为属于(A、过失犯罪B、意外事件C、故意犯罪D、意外情况20、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
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确的?( C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21、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B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22、我国刑法规定,( C )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A、可以预见B、应当知道C、明知D、应当预见23、我国刑法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A、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B、疏忽大意C、过于自信D、意外情况24、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备要件的是( D )A、危害结果B、行为方法C、行为对象D、危害行为25、李某,14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逆行且车速极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张某,造成张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 A )A、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C、没有因果关系D、构成交通肇事罪26、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C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27、我国刑法规定,已满( C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十四周岁B、十五周岁C、十六周岁D、十八周岁2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 B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B、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C、十六周岁不满二十周岁D、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29、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C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法医鉴定B、法定程序鉴定C、司法鉴定D、医疗鉴定3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B )负刑事责A、不应当B、应当C、可以D、必须3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 A )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A、辨认或者控制B、制止C、辨别D、识别3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B ),应当负刑事责任。
A、精神病人犯罪B、醉酒的人犯罪C、十四周岁以下的人犯罪D、十五周岁以上的人犯罪34、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D )。
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5、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或者免除C、减轻或者免除D、在法定刑以下36、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 A )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A、正在发生B、已经发生C、将要发生D、可能发生3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B )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A、不应该B、不应有C、不合理D、较大的38、甲持刀抢劫出租车,驾驶员奋勇抵抗,搏斗中夺刀将甲刺死。
驾驶员的行为是( B )。
A、故意杀人罪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意外事件3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B、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D、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40、驾驶员在正常行车途中,突然从侧面窜来两个小孩追逐至车前,驾驶员刹不住车,急转方向盘旁的空房撞去,致车和空房损坏严重。
驾驶员的行为是( A )。
A、紧急避险B、交通肇事C、故意毁坏财物D、意外事件二、多选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CD )。
A、罪刑法定原则B、疑案从无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刑相适应原则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ACD )。
A、社会危害性B、主观恶性C、刑事违法性D、应受刑罚处罚性3、犯罪构成包括(ABCD)。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4、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 )。
A、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B、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D、其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5、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有( BD )。
A、非法拘禁罪B、刑讯逼供罪C、非法搜查罪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6、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BD )。
A、在春运期间,张某携带50只雷管和10公斤炸药上了火车。
当乘警询问其所携带的是否危险品称是大米B、张某是派出所民警,某日外出时不慎把枪支丢失。
张某一直隐瞒未报告上级。
之后,犯罪分子的枪支抢劫银行,抢走50万元人民币并打死二名银行职员C、体育裁判张某获准持有运动气枪一支,经常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D、张某是银行的保卫人员,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一支,有时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7、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