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应对措施

现代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应对措施

现代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措施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现代中学生的教育存在着很多难点。

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有着深刻的感受。

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再加上复杂的社会环境,现代中学生面临很多心理问题。

面对问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帮助孩子们度过心理危险期,帮助学生克服弱点难点,实现其美好的人生。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
1.迷茫、困惑导致失落。

“我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我爱好网络小说,我也想努力,但是我耐性极差,老师我该怎么办?”这反映了部分学生的迷茫、困惑源于其自制力差。

有的学生今天想学体育,明天想学文科,后天改成艺术……结果一事无成,学习上又急功近利,投入一点点努力,就急于想得到回报,因此很多中学生感到失落。

2.不良情绪、情感挫折导致暴力。

“90后”一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多数顺从孩子,被宠爱惯了的孩子,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灰心丧气。

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只凭一时冲动,不计后果。

事实证明,不良情绪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常使他们为了一点小事,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甚至导致命案。

3.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导致烦躁。

焦虑也是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障碍,学校和家长过多地看重分数,媒体过多地渲染,都给中学生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

考试焦虑表现为考试紧张,考前休息不好,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学生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4.自我中心导致不良人际关系和冲突。

“90后”一代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叛逆,使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增多。

部分中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表现出与人不和,与他人格格不入。

有的学生因学习压力、情绪不良而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有些学生受暴力影视和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靠暴力解决与同学的矛盾,甚至纠集社会上黑恶势力到校园打架。

云南孟连县某中学8名初三女学生,对一名初二女生小艳施暴,她们将小艳拖进厕所,拳打脚踢,把地上的脏卫生纸塞进小艳的嘴里,场面惨不忍睹,手段十分残忍。

5.粗俗习惯与颓废心态。

“90后”部分学生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观念扭曲,他们认为的社会风尚,即把浅浮当深刻,把庸俗当高尚,把落后当进步,把异类当新潮。

如有的中学生整天无所事事,上课睡觉,课后抽烟、喝酒,和社会上的痞子混在一起,暴露出自暴自弃、消极、颓废的心理。

6.学业失败,孤独诱发早恋、迷恋网络。

有的学生因学业失败,无心学习,与异性交往过密而不可自拔,出现早恋的情况。

早恋生容易因“争风吃醋”引发校园暴力现象。

网上流传的上海“熊姐打人视频”中,一名被称为“熊姐”的女生不断地抽打另一名女生的
脸,还扯头发、拳击肚子、脚踹小腹。

助跑十多米,飞腿踢向女生背部,将其踹倒在地,据知情人说被打女孩抢了熊姐的男朋友。

也有很多中学生因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价值观和理想教育。

中学历史课是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阵地,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学生确立了这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之后,他们在矛盾面前,就会头脑冷静,泰然处之,并且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矛盾、战胜矛盾、解决矛盾,就不会出现心理障碍。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不会被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所折服的,会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一切困难和压力。

2.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学校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如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特长,培养积极的情趣。

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与人相处。

合理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上进心,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节情绪。

3.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丰富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如“学习方法与
心理卫生”“适应与人际交往”“考试焦虑及防治”“矫正不良个性”“怎样认识自我”等。

对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向学生提供信息、解释问题症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心理问题。

4.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具有爱心和热情,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要懂教育学、心理学,了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减少因教育失当而引起的学生的心理疾病。

5.建立家、校沟通的教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和班主任要指导家长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避免上述现象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