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

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


主要内容
患病率-更新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
接近10%
0.67%
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
30万全人群
兰州标准
城市4.5% 农村1.8 %
2.28%
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
1994年
尿白蛋白排泄 量正常
微量白蛋白尿
大量白蛋白尿
终末期肾病
死亡
糖尿病肾病发展的过程。箭头代表各阶段之间的转换,向回的箭头表示患者可 以停留在此阶段一段较长的时间。指向‘死亡’的箭头的宽度代表在此糖尿病肾 病阶段患者发生死亡的可能性。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Ⅰ期 微血管瘤,出血 Ⅱ 期 微血管瘤,出血并有硬性渗出 Ⅲ 期 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 Ⅳ 期 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Ⅴ 期 机化物形成 Ⅵ 期 视网膜脱离,失明
神经病 变
12647
骨骼病 变
10902
外周神 经病变
5566
无 并发症

3726
陈兴宝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 P238-41
大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 冠心病 脑血管 脑梗死 肾动脉 外周血管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形成的机理
内皮细胞损伤 ❖高血糖 ❖血脂异常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异常
ADVANCE研究:HbA1c降至6.5%对血管 并发症的影响
基线HbA1c 水平 (%)
7.2 主要微血管事件:显著降低
终点HbA1c 水平 (%)
标准组
强化组
7.3
6.5
主要大血管事件:无显著差异
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24):2560-72
21万 25-64岁
WHO1985
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据此推算,我国9,240万成年人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1.47亿
Yang WY, et al. NEJM 2010;362:1090-101
新指南总结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3.眼的其他病变
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 睫状体病变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
(1)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2) 自主神经病变 胃肠 心血管 泌尿生殖 排汗异常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你足部的神经
节段性脱髓鞘 轴突变性
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变可使你的足部出现一些异常的感觉
烧灼
刀 割
ACCORD 和 VADT研究结果
基线 HbA1c (%)
终点HbA1c (%)
强化组 标准组
重度低血糖发生率 (%/年)
强化组 标准组
心血管死亡比例 (%)
强化组 标准组
ACCORD 8.1 6.4 7.5
3.1
1.0
2.63 1.83
VADT 9.4 6.9 8.4
4
1.6
2.1
1.7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2008; 358: 2545-59 VADT研究,adapted from ADA 2008
1993年公布的美国DCCT研究发现,经过7年的强化血 糖控制,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的进展显 著降低。
与DCCT设计相似的日本Kumamoto研究6年的随访情况 表明,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两组中血糖控制结果与发生 并发症风险之间的关系与DCCT研究结果类似,强化治 疗组的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减少了70%。
非空腹
HbA1c(%) 血压(mmHg) HDL-C(mmol/l) 男 性
女性 TG(mmol/l)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 体重指数(BMI,kg/m2)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男性 女性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10.0 mmol/l ( 180 mg/dl)
Ⅱ期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 排泄率(AER)正常或间歇性增高
Ⅲ期 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AER20~200μg/min Ⅳ期 临床肾病,AER>200μ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 >300mg/24h,尿蛋白总量>0.5g/24h,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浮肿和高血压 Ⅴ期 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
空腹血糖 mmol/l
7.0 IFG
6.1
DM IFG+IGT
IGT
负荷后2小时血糖 mmol/l 7.8
11.1
主要内容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来自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血糖(mmol/L)* 空 腹
目标值 3.9–7.2 mmol/l (70–130 mg/dl)
主要内容
患病率 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
诊断标准
1.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的分类 正常 <6.0 mmol/l (108mg/dl) 空腹血糖过高(IFG)6.1~6.9mmol/l (110~<125 mg/dl) 糖尿病≥7.0 mmol/l(126mg/dl) (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2. 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的分类
正常 <7.7mmol/l 糖耐量减低 7.8~11.1 mmol/l
( 140~<199mg/dl) 糖尿病 ≥ 11.1mmol/l (200mg/dl)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IVGTT)
OGTT 75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ml 水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血糖
英国UKPDS研究平均随访10年,进一步量化了糖化血 红蛋白每降低1%,可使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35%。
DCCT、UKPDS等研究证实了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预后, 结束了有关降糖治疗的这个核心问题长达50年的争论。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糖尿病危害严重 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 不同的循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 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
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IGR)
糖调节受损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
任何类型糖尿病(DM)的糖尿病 前期状态
空腹血糖 mmol/l
7.0
6.1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负荷后2小时血糖 mmol/l
7.8
11.1
糖调节受损(IGR)有两种状态:空 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糖耐量受损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原称糖耐量减退或糖耐量低减)。IFG 及IGT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
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或FPG≥7.0mmol/l(126mg/dl) 或OGTT中 2HPG≥11.1mmol/l(200mg/dl)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血糖浓度
mmol/L (mg/dl)
糖尿病
空腹
≥7.0(126)
和/或
服糖后2小时
≥11.1(200)
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如有检测)
< 7.0(126)
服糖后2小时
≥7.8(140)~<11.1(200)
空腹血糖过高(IFG)
空腹
≥6.1(110)~<7.0(126)
服糖后2小时(如有检测) <7.8(140)
47岁,男性,糖尿病,打火机丢失,行 走3小时后在鞋中发现,为此他失去了 大脚趾。
67岁,女性,糖尿病,穿带瓷片的鞋行走, 引起足底大面积溃疡。
可怕的心源性猝死—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无痛性心肌缺血 无痛性心肌梗死 猝死
糖尿病足
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细菌感染、 外伤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 肢端坏疽
循证医学证据:强化治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
HbA1c
Retinopathy Nephropathy Neuropathy
Type 1 DCCT 9 7%
76% 54% 60%
Type 2 Kumamoto
9 7%
69% 70%
-
Type 2 UKPDS 8 7%
17-21% 24-33%
-
循证医学证据,强化治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
微血管病变
典型改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微血管 基底膜增厚
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血 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等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发展有关
1.糖尿病肾病 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
Ⅰ期 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入球小动脉扩张,球内压增加
的第一位原因1
• 中风 心血管死亡和中风 增加2到4倍3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