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政策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生活难以自理,越来越多的城市独居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如何养老的难题,养老问题已经由家庭问题演变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养老服务政策陆续出台,各地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完善和出现,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由于城乡经济基础和体制的不同,致使城乡养老形式发展的结果也不一样。
目前,市以上的大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相对较健全,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城市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县以下的(含县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老人观念等问题制约,大多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有一部份的家庭需要这种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目前农村的养老机构是公办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少或根本没有,主要原因是民办养老机构投入大,回报慢,需求量小很难在农村发展壮大,所以农村敬老院除承担农村五保对象的养老外还应承担有需求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因此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拓宽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实行“一院两制”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是敬老院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综合上述得到以下几点:
一生活方面
问题:老年人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生活单调,令老人们感到冷清,从而使得听我们情绪低沉消极,生活饮食差,老年人们无法按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每日不是三餐仅仅两餐,这导致老人们在吃饭问题上的严重不足。
敬老院人居住环境较差,并且由于没有长远考虑,加上资金的缺乏,当时是按容纳90%以上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床位规模对敬老院进行的新、改、扩建,现在该敬老院集中供养率为85.2%,在保证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大多数敬老院没有多余的床位来容纳除五保对象以外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养老的需要。
对策:就老人们的居住环境来说应该增添适合老年人们活动的运功器材,多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给予老人们补充一定的营养素。
早餐必不可少。
做到一日三餐的合理膳食。
保证老年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目前农村敬老院在满足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已没有更多的床位来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敬老院本身是无力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敬老院的资金投入,在有条件的敬老院有计划有
步骤的建设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如建立单独住房和餐厅等生活设施,彻底解决硬件设施不够的问题。
同时在敬老院开办老年休闲场地,如门球场、麻将室、图书室,还可教他们学太极拳,或者交际舞,象征性地收取费用,如每人每天一元,先把老人吸引过来,慢慢让他们知道敬老院的保健、饮食、住宿方面的优点,我想随着时间推移,敬老院的老人会多起来的。
应该尽量争取社会或政府的赞助,争取把费用适当的再优惠一点
二工作人员方面
问题:虽然去年市政府对敬老院管理出台了一些政策,加大敬老院工作人员的配备,提高了他们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但是由于敬老院服务的五保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面对的是鳏、孤、寡、残人员,难以沟通,管理难度大,有的对象还要专人护理,再加上开展“一院两制”,社会上来院有偿供养的老人,对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所以按原来的比例配备管理人员明显不够。
再加上敬老院没有完善的医疗条件医护人员缺乏,没有充足的医药品,医疗器具。
不能有效的解决老人们看病问题。
敬老院里老年人大多数在精神上存在问题,院内没有相关的心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帮助解决。
从而使老人们的身心和精神上兼受双重煎熬。
对策:增加人员配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针对敬老院管理对象的特珠性,应增加敬老院工作员配备,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他们。
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敬老院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和前景,而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关键因素就是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因此要加大对敬老院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素质,切实提高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服务于在院供养对象,吸引更多社会养老对象入院有偿供养。
增加医疗团队,医疗药品,医疗器具。
是老人们能够在一个健康有保障的环境中生活。
三人员分配方面
问题:经过对敬老院的了解是我感到养老院内人员较杂,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入住人员中精神上有问题的与没有问题的没有划分开,导致经常发生打架与谩骂事件。
使得敬老院环境一片糟,没有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
不能使的老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放松心情。
整天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不利于敬老院内老人们的生活。
对策:应该将院内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将患有精神问题的老人与正常老人分开来管理,避免发生打架谩骂事件。
院内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分配任务,不能一条龙服务,应该点对点,面对面的,分配服务工作。
一部分工作人员负责老人们的吃住问题,一部分负责环境方面问题,一部分负责医疗方面的
问题,等等。
只有这样合理的分配开来才能使得敬老院能够和谐的发展。
四收费及政府方面
问题:收费标准偏低,积极性不高。
目前本村社会上入院有偿供养的对象,收费标准一般在2500左右每年,经过测算这个标准只能勉强维持在敬老院生活的基本费用,敬老院获取利润很少,确切的说只能是保本。
虽说是公办敬老院不应以营利为目的,但是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待遇本来就偏低,如不能提高收入,难以调动积极性。
如果提高收费标准的话,来院供养的对象又难以承受。
并且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开支,从而使得老人们的吃,穿,住,等都很差。
再加上政府的补助有少的可怜。
这些都使得敬老院内的问题重重。
对策:采取,调动敬老院开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性。
虽然有一些农村家庭条件还好,有入敬老院有偿供养的需求,但如果收费过高他们可能不会入院供养,但收费过低,敬老院又没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来调动敬老院开展社会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比如:敬老院在收取在院有偿供养的标准基础上,政府采取补贴办法,对敬老院收养一个补贴一个的办法。
从而来改善敬老院的费用问题。
让老人们能过得衣食得到保障。
五管理反方面
问题:管理难度大。
虽说入院有偿供养的对象,交的费用不是很多,但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和五保供养对象不同。
比如:吃的问题就容易引起矛盾,目前我县全部的敬老院只有一个餐厅和膳堂,而社会上入院有偿供养的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的伙食相比,有偿供养对象伙食要比五保对象的更好,会引起五保供养对象不满,难以协调,管理难度大。
对策:出台优惠整策,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投资多元。
政府要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以及实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
如:对用房自建或租房且床位数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府给予每年每个床位一定补助;对申办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减化手续,减少收费和税收项目等。
六社会方面
问题:从这次活动中可以看出社会上的人士及老人们的家人方面存在着对老年人缺乏关心,关爱,及慰问。
老人们大多数都是被子女或社会送进敬老院就被遗忘了。
没有定期给予关爱及慰问,没人陪他们谈心,国家对无子女及子女不管不顾的老年人缺乏相关的保护政策,这种纵容的态度使得敬老院在许多方面都不符合条件。
对策:(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
各镇(街道)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村级敬老院建设的重要性,把这一民生工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
(二)要科学规划。
一要搞好规划。
各镇(街道)新建村级敬老院要科学规划,在环境较好、交通方便、靠近村庄的地方兴建,尽量不建村委会敬老院,绝对不能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建敬老院,不符合要求的要调整规划,建设方案要报市民政局把关和备案。
二要抓好设计。
村级敬老院建设规模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大了五保老人不易集中住进去,也难于管理,小了浪费资源,敬老院床位应在10-15张之间,每间房面积应在12平方米左右,高度应在3.3 -3.5米之间,从安全、卫生、便于集中管理和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应设置公共厨房、卫生间和活动室等。
三要确保质量。
达到招投标条件的,要按规定公开招投标,优选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确保敬老院的建设质量。
(三)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
一是本级预算村级敬老院建设资金,作为启动资金争取近期投入,以缓解镇级资金困难。
二是经过我市民政部门的努力,湛江市民政局已决定将我市今年村级敬老院建设作为重点来支持。
三是各地可考虑纳入省农村“安居工程”统筹解决一部分。
四是市直挂点单位支持一点。
五是当地镇政府(街道办)、村(居)委会筹集一点,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可列支敬老院建设经费。
六是积极发动社会捐助。
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支持敬老院建设(如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捐助、社会各界人士捐助)。
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五保老人真正得到实惠。
(四)加强督促检查。
市要组织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镇(街道)进行督促检查,全程跟踪村级敬老院建设的进展情况,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村级敬老院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