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下)初三月考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友情提醒:1.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2.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O 16 H 1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1~5小题各2分,6~10小题各3分,共2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将该选项的序号涂黑) 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振荡后可得到溶液的是 A. 泥沙 B. 奶粉 C. 蔗糖 D. 植物油
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
其中钢属于:
A. 金属材料
B. 硅酸盐材料
C. 复合材料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3.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代表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生石灰 B .氢氧化钠、苛性钠 C.纯碱、烧碱 D .消石灰、氢氧化钙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HCl 和Ca(OH)2
B.Na 2CO 3和H 2SO 4
C. Ca(OH)2和Na 2CO 3
D.KCl 和CuSO 4 5.下列化学观念或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化学物质都是有污染、有毒的
B .氢氧化铜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 .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合金的熔点比其组分金属的熔点低 6.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不能用反应后的生成物):
A.FeSO 4溶液、Cu 、AlCl 3溶液
B.CuSO 4溶液、Fe 、AlCl 3溶液
C.CuSO 4溶液、Fe 、Al
D.AlCl 3溶液、Fe 、Cu 7.在不同酸碱度下紫甘蓝汁液所显示的颜色,记录如下。
A .水
B .食醋
C .氯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8.如右图所示,瓶中X 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 滴入瓶中,烧杯中的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9.检验
糖尿病人的尿液,要配制8%
的CuSO 4溶液200g 。
下列配制过程中的某步骤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84mL 水
B.砝码放在左盘上,称出16g 无水硫酸铜
C.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D.把无水硫酸铜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10下列图象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 .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溶液中加NaOH 溶液
D .加热高锰酸钾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5小题,共44分)
11.(1)(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用稀硫酸除铁锈
②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含盐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反应 (2)(5分)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取一些草木灰加到稀盐酸中,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 ②
(3)(3分)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成。
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②在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
实验①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原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表中选取反应物,按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置换反应: (2)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反应时间/t
加水质量/g
反应时间/t
加NaOH 溶液质量/g
沉淀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H 2/g
pH
13.(5分)请根据右图中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⑴P 点的含义是 。
⑵t 2℃时,30 ga 物质加入到50 g 水中不断搅拌,能否形成 80 g 溶液 (填“能”或“不能”)。
该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⑶将t 2℃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的 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⑷现有a 、b 、c 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
14. (7分)(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图6是某“取暖片” 外包装的图片。
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 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 .Fe 和CuSO 4 溶液 B .Mg 和MnSO 4 溶液 C .Mn 和FeSO 4 溶液 ①写出Mg 和MnSO 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Mn 、Fe 、Mg 、Cu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③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分)常见金属D 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友情提醒:本题中的字母是物质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上图中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21分)
16(13分)
如上图所示,这是课本58-59页同学们做过的“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由于粗心忘记使用玻璃棒搅拌,等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他得出:此时酸碱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
请你参与讨论与分析:
(1)[评价]小明的结论(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设计实验]请你分别用三种不同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填写实验报告。
(1)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触摸杯壁,感觉有点热.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和滤液.
(2)联系到空气成分和Ca0的性质,她对白色沉淀物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l:是Ca0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只有CaCO3
假设4:只有Ca(OH)2
其中假设(填序号)不合理,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否定假设
②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沉淀物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只有假设合理.
(4)从此,淑平同学明白了:
①“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有性且热.
②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能引起食品变质.一般采用(写一种方法)等包装方法可以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
四、计算与应用(本题1小题,共10分)
18.为测定标示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用pH测定仪组成实验装置(图2)。
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人该盐酸,测定仪打印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图(图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
2
(1)请以此次测定的结果,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2)请分析你的计算结果与标签标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