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二、解释概念1.韦伯:德国解剖学家、生理学家,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最早系统地用实验证明了阈限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法则——韦伯律:K = △I / I (K=常数;I=刺激强度;△I=最小可觉差)。
他最早揭示了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关系,使心理学从研究经验转向研究心理学问题。
开创了心理学式实验,引起了费希纳等的后继研究。
首次用数量法则来说明刺激与心理关系。
首次对阈限概念作了系统的实验说明。
2.冯特:(构造)德国人,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
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诞生。
l862年发表《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与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视为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使用实验内省法,他认为心理是由元素组成的,主张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提出身体平行论、感情的三度说。
但是,他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摆脱不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束缚。
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内省法遭到批评。
3.布伦塔诺:(意动)生于德国,是意动心理学派或称为奥国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1874年出版《从经验观点看心理学》,1911年出版《论心理现象的分析》。
他认为心理学可以认为是研究灵魂的科学。
认为心理学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心理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心理活动,即意动(akt(德)或act)。
主要使用自我观察法。
他虽然具有唯心主义思想,但他提出意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对后来心理学影响很大。
它的心理学观点成为以后不满于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4.惠特海默:(格式塔)德国人,格式塔心理学的最初倡导者。
他提出了所谓大脑交互历程的看法,解释了似动现象——他认为似动现是一个整体或完形(格式塔),而不是感觉的一束。
他和苛勒,考夫卡三人于1912年发表了《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一文,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
5.托尔曼:(新行为)美国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1932)。
他提出行为具有目的性和整体性;他最先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着重研究有机体的中央(内心)的过程,反对“刺激-反应”理论;他以各类迷宫为学习情境,其中有许多选择点,即通往目的地的符号或线索,提出“符号-格式塔”。
他的认知理论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开山始祖;但是,他没有把行为恰当地同内隐的机能彻底地、明确地联系起来,因而不能发展成为一种完全整合的理论体系。
而且他以动物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推论人类行为,忽略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差异。
6.桑代克:(机能)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动物的智慧》,《教育心理学》,《成人的学习》等。
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学习心理。
提出学习理论:试误说,联结说和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主张研究人类学习心理、学习迁移,提出学习迁移的“相同元素说”。
他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回道路,梦的解释也可以作为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
他于1900年发表了《梦的解释》一书。
他认为梦有显梦与隐义,梦的解析是由显梦寻求隐义。
凝缩(一种象征表示几种隐义);换位(观念互换);梦的工作方式戏剧化(具体形象表示抽象欲望);润饰(条理化)。
梦的解释优点在于承认人类经验中的象征的丰富,而缺点在于无法证明其正确与否。
8.心理生活空间:(拓扑P361)勒温认为场是人及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个体生活空间由人(p)及心理环境(E)构成,包括具有正负效价的目标和吸引或排斥的向量。
生活空间是用来表示在某一时刻影响行为的一切事件,分为3类: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
(准指觉察到的对心理事件有实际影响的事实。
生活空间可以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可以看成一个心理事实。
9.意识流:(实用主义)意识流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
他认为意识不是由片段或者元素集合而成的,而是不断流动的。
意识流的提出有力的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思想。
他提出意识的5个特点: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意识是常变的;意识是联系不断的;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意识具有选择性。
10.形质:(意动)是厄棱费尔在研究时间和空间形式中提出的。
最初认为形质是它本身能够互相分离的作为由要素而形成的表象的复合,后来简化为“是具有感觉和表象复合的新的属性”。
后为格式塔心理学所引用和替代。
形质的构成:基素和基体。
11.刺激错误:(构造—铁钦纳)被试的报告是说明刺激的意义,而不是描述自己的意识状态,犯了用意义代替刺激的错误。
把心理过程同被观察的对象相混合。
(事实上:心理学被试应该应该观察心理过程本身,而不要观察它的意义。
)12.自由联想法:(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在精神病治疗中创造的方法,他让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说出任何事、任何话。
后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13.中介变量:(新行为—托尔曼)中介变量是与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亦称因变量)相关联,它是中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的一系列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并用公式B=f(S、P、H、T、A)(其中B代表行为变量,SPHTA代表实验变量,S代表环境刺激,P代表生理内驱力,H代表遗传,T代表过去经验或训练,A代表年龄)说明行为变量和实验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弥补了早期行为主义的不足。
14.基本焦虑:(新精分—霍妮)缺乏家庭关爱——不安全感——基本敌意——压抑后——基本焦虑。
(解释:她强调一个基本原则,即安全的需要。
不安全的恐惧导致了焦虑。
她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作用。
认为个体从出生就寻求安全的需要,如果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不好缺乏家庭关爱,儿童内心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对外界产生基本敌意,当这种敌意被压抑一段时间后,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
)15.向上意志:(精神分析—阿德勒)或称为“权力意志”,即人生来就具有奋力向上、追求卓越的内驱力。
但是过分强调“人生来就带有”,带有唯心的色彩。
16.生活风格:(精神分析—阿德勒)在对付困境中逐渐形成的特殊而固定的行为方式和策略。
(解释:阿德勒认为在不同的情境的影响下,每个儿童逐渐形成一套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
这种每一个儿童在对付困境中逐渐形成的特殊而固定的行为方式和策略,就形成了生活风格。
)17.集体潜意识:(精神分析—荣格)位于心灵的最深层,它一般指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本能人格面具(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主要内容阿妮玛(男性心中女性的成分和意向)原型阿尼姆斯(女性心中男性的成分和意向)阴影(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自性(起着将整个人格结构协调整合的作用——自我实现)18.心理物理场:(格式塔—考夫卡)包括自我和环境两部分。
自我包括需要、准需要、意向、意志、态度等。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实际现实的环境)和行为环境(心中臆想的环境)过分强调行为主义,具有主观唯心。
19.意识阈:(18实际法国感觉主义心理学赫尔巴特P73)由于观念具有引力和斥力的关系,人们只能意识一定的对象或注意有限的范围,不能同时注意两个观念,除非它们联成一个复杂的观念。
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接下女,这些界限便为意识阈。
就是说,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的状态。
20.二重心理学:(意动)(1)麦塞尔的二重心理学认为应该研究有意的经验,包括不易理解的意动和易于理解的意动。
(2)屈佩尔的二重心理学认为对象有两个:心理内容和心理机能。
是意动和内容心理学的折中和融合。
21.创造性综合:(构造—冯特)也称“统觉”,具有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统一性的作用。
在统觉状态下(使意识对象处于注意的焦点),原来元素才能组合形成具有新质特性的心理复合体。
22.逃出自由说:(新精分—弗洛姆)(背景解释:弗洛姆的人格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认为人们的主要动机是逃避日益增多的自由而祈求恢复到较安全的存在。
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组织已不如以前那些小的政治单位提供坚定的指导和安全的背景,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消极的自由”。
所以,人们总是感到孤寂和不安,总想逃出这个社会中的自由,以求得安全的存在。
)对自由的分析消极自由:不安全的自由积极自由:安全的自由(支配)逃避自由(消极)的动机和方法获得积极自由逃避任何自由23.单子论:(17—19世纪的德国心理学思想—莱布尼兹)德国心理学家莱布尼兹1714年出版《单子论》,他认为,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
心理是由单子组成的,单子是能动的,分为不同等级,按其自身内部规律活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24.符茨堡学派:(意动)由屈佩尔建立,该学派认为思维的内容里有非感觉、非意向的元素,提出“无意向思维”的有关思维的实验和“二重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有关思维的研究主要是:马尔比的判断研究、瓦特的联想研究、彪勒的思考研究。
该学派主要人物有马尔比、瓦特、彪勒等。
25.潜意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性的),被排挤到意识阈之下,它回到意识中是困难的,有严密的防守。
26.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是勒温借助几何学中的拓扑学陈述心理学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采用向量学的向量分析陈述心理事件的动力关系。
拓扑心理学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体系;注重对行为动力进行研究,并对需要、紧张、欲求水准等进行实验研究;把社会问题引入实验室研究,创立了团体动力学,并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不足,过分强调心理环境的影响,忽视个体过去历史的影响,某些概念前后不统一,不精确。
27.高峰体验:(人本—马斯洛)是瞬间产生的极其强烈而美妙的快乐感觉、幸福感或敬畏感。
但马斯洛过分强调高峰体验也是不正确的。
28.实验内省法:(构造—冯特)是冯特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又称为“自我观察法”,让被试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陈述并从中进行分析的方法。
冯特提出,要求经过训练的被试只分析所观察的心理元素,单纯描述它们的强度、性质指类而剥去所观察的心理的客观刺激和实际意义。
冯特把实验内省法限制在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现象,而反对把实验内省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
29.神经症自我:(新精分—霍妮)真实自我:指个体潜能。
是发展的原动力。
理想化自我意象:个体脑中凭空设想的形象。
现实自我: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30.空间知觉部位记号说:空间知觉是由于接受刺激的部位所留下的特殊记号,同某种运动经验逐渐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