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5小题,共计30分)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C.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 )4. 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5. 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若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6. 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B、39.5℃C、42℃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00℃的水将:(▲)A、一定沸腾B、一定不会沸腾C、一定蒸发D、都不可能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A. 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B. 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C. 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D. 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9.黔东南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图7ABCD演唱时听众能欣赏到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主要是听众能鉴别出不同的声音 (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10.人能感受到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
大象“交流”的语言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 )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11.体育课时,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吸铁石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 A.提出问题 B.猜想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12.闪电后3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 ( ▲ ) A.610m B. 2040m C.1020m D. 900m13. 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装有相同质量水银的温度计,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 、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C 、内径细的升的高,示数也大D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示数相同14.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 ,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
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小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装饰更美观些15.教室内的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琴声是通过 ▲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 减弱噪声.17.温度一定时,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18.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
如下左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 可以传声。
第17题图第18题图第19题图℃ (a) 19.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___▲____与振动的_____▲______的关系.20.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应该是_▲___℃,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
21.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2.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 ℃;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汽”是 _▲_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的水。
23.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 _▲__ 。
24.朱熹出生于尤溪县,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
他在《九曲棹歌》诗中写道:“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等太阳出来后,桑麻叶上的“露”会消失,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是_▲____热的。
2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 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m/s)26.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
在医院附近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7.(a)___ ▲_____(b)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计42分)28.(2分)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C .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取出温度计E .在温度计数值不再变动时进行读数29.(4分)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将会 ▲ ;将空气在逐渐地放入时,铃声将会 ▲ 。
(2)假如把玻璃罩中的空气全部抽出,当你靠近玻璃罩时 ▲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推理得出 ▲ 。
30.(8分)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 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 ℃,从开始记时到水沸腾经历的时间为 __▲__ min 。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_▲ (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
(答出一点即可) (5)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_▲__ (写出一条即可)。
31. (6分)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11所示。
实验时,他(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的多少应该 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_▲_ 的冷却效果更好;(3)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_▲__ ;32. (6分)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的弦震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 的琴弦(填字母代图11号)。
这里用到了______▲________的方法研究的。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④得出结论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33. (6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4)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上 / 下)拐弯。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上/ 下)拐弯。
34. (10分)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填“能”或“不能”)⑵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米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⑷请你说出超声波的特点,两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