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前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后者是商品经 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⒉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要能够用来交换,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 值,同一的物品可以具有多种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存在于一 切社会形态,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体现特定社会的 经济关系。
⑸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黄金或白银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间 充当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 ,必须是贵金属。但是,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黄金作为世 界货币已经减少,某些经济发达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的货币 如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 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共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 西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 在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 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 的经济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抛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 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无论是在哪一种具体形式下进 行的劳动都要支出或消耗脑力和体力,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或消耗,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可见,抽 象劳动只存在量的差别。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第一节 商品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 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 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之所以比自然经济优越和进步, 是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从 事着专业化的生产,在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下形成了相 互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 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 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 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了,整个商品世界也 就分成了商品和货币两极。货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 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 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 对立。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 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但是,货币产生后,商品能 否转化为货币,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它又使商 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发展了。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 商品与商品经济 2、货币 3、价值规律 4、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着重掌握商品的本 质特性、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和职能、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并在认识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基本内容。认识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是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部内容的基础。
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原本就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 价值。但它和一般商品的不同之处是:⑴一般商品的价值是通 过货币体现出来的,而货币则是商品价值的体现物,是价值的 一般代表;⑵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 值,而货币则除了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如 金银可以作装饰品等之外,还具有由它特有的社会职能所决定 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的统一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其 为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是 为了获取价值,就必须通过交换把自己生产的使用价值转让给 别人。商品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消费,他要获取使用价 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 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劳动的具体形式 不同是由劳动的目的、使用的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劳 动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 人类生存的条件。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正是这种劳动 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 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⑴、劳 动二重性理论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⑵、劳动 二重性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科学基础。⑶、劳动二重性 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⑷货币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的表现形式是: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6分黄金 1只羊= 其他商品……=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说 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 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 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⑶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 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真正能够充当贮藏 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铸币 、金银条块等。
⑷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 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货币的 支付手段职能是由商品的赊买赊卖引起的。
4、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既然商品价值的质表现为 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那么,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由于劳动量是按时间来计算 的,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只能由生产 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 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是:它们相互依存,处于相对 价值形式的商品要表现自己的价值,不能离开处于等价形式上 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有依赖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的商品,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 价值形式,同样,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它们 相互对立,同一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 形式。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简单劳动是指 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 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 动者从事的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 位的。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不同种类的商 品,其价值量的确定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换算。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 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如: =20尺布 =80斤谷 1只羊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他商品
⑶、一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一 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 的共同的等价形式,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即: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1只羊 6分黄金= 其他商品……=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商品生产者的 劳动完全是他自己的私事,劳动产品也归他个人所有。社会劳 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的 劳动作为为他人或为社会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是:⑴、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 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私人劳动就不能 转化为社会劳动。⑵、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部分符合社 会需要,部分卖出,那么,包含在他的商品中的私人劳动就只 能部分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部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不能 转化为社会劳动。
【学习建议】 本章阐述的是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 律的商品经济的最一般性的知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基本原理的基础。因此,学习本章,不只是一般地了解概念, 更重要的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知识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的二因素 体现在 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 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如: 1只羊=2把斧子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 用。由于等式左端的 1只羊的价值是借助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 的,因而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而斧子处于等价形式的地 位。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具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即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 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一种商品可以有许多 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 化,但是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却有为众多商品交换者共同认 可的同一交换价值。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 化。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 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