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卢细华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培养青年一代的主力军。
拥有健全的师德修养、充分而完善专业知识,对每一位教师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来:师德修养是基础,专业知识是底气。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师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寥寥几字,对教师教书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当世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将师德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时至今夕,虽所处时代已发生巨大变革,但师德修养的内容却亘古不变,生生不息。
什么才是良好的师德修养?我想,应该是在明确教师职能的基础上,心怀一种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品质,自觉自愿的承担起联系青年学子与社会的责任,投身到教书育人的伟业中,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我们日常教书活动中,因材施教便是良好师德的体现。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而一名名老师就像一面面镜子,给予了学生发现自己优点和缺点的机会。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书任务中,对位同学的能力和期许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做到求同存异,因材施教。
例如,同学甲在听力方面较为薄弱,教师可以提供音频材料来帮助该同学提升听力能力。
同学乙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不足,教师
可以提出建议乙同学额外买一本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词汇量。
如此种种,终能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映入学生眼中,印在学生心里,潜移默化的达到教育目的。
然而一个教师仅仅拥有师德修养远远不够。
应牢记: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是硬本领。
你若想要教育的光芒照亮别人,首先要照亮自己。
为了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可以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实现提升与发展。
从内在方面而言,有着终身学习的思想觉悟是其一。
能够实现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为其二。
从外在方面来说。
教师可以适当的参加专业训练,在长期的培养的训练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汲取其他教师教书时的优点,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于一名教师而言,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话题始终有太多的话要说,但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好作风,好修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立足现在,将心中所想应用到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才是一名教师应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