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装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它是提高学生设计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使学生认识到,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研究国内外设计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掌握室内设计相关设计与制图能力。

通过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性质、定义、概念、研究范畴中西方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室内设计方式与方法,结合室内设计常用设计软件CAD的使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简单的室内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际修养平台,增强其对设计的抽象认识为其专业课上的实践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从事艺术设计实践创作奠定基础,并掌握一定实现设计的软件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框架结构及参考课时2、对学生选课的建议可以合理的选择3dsmax,ps等课程三.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室内设计概论,包括室内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室内设计师需要必备的修养与素质,让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今后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室内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室内设计师的必备修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的室内设计的过程,以及学习室内设计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室内设计。

二、课程内容●室内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室内设计的学习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中国设计的源流,了解各门类设计作品及其特点。

二、课程内容(一)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二)中国古代家具设计。

(三)中国古代陶瓷设计。

四、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古代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理解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深刻理解西方现代设计和当代设计。

二、课程内容(一)西方古代设计。

(二)设计与工业革命。

(三)西方19世纪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一)西方古代设计。

(二)设计与工业革命。

(三)西方19世纪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古代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理解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和思想,深刻理解西方现代设计运动和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二、课程内容(一)现代设计产生的背景。

(二)现代设计的思想背景(二)现代设计运动。

(三)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三、考核知识点(一)现代设计产生的背景。

(二)现代设计的思想背景(二)现代设计运动。

(三)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四、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现代设计的职业化进程,理解工业革命设计是一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益成熟的设计活动,深刻理解西方现代设计职业化和制度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二、课程内容(一)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理论在战后的发展。

(二)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一)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理论在战后的发展。

(二)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各国的现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和著名的设计大师的作品。

为今后设计创作扩充更多的知识储备。

二、课程内容(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

(二)日本的现代设计。

(三)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四)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

(二)日本的现代设计。

(三)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四)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各国的现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和著名的设计大师的作品。

为今后设计创作扩充更多的知识储备。

二、课程内容(一)德国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荷兰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情况。

(三)西班牙的现代设计。

(四)瑞士的现代设计。

(五)美国的现代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一)德国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荷兰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情况。

(三)西班牙的现代设计。

(四)瑞士的现代设计。

(五)美国的现代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类型的划分,理解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含义、构成要素,深刻理解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领域及其特征。

二、课程内容(一)视觉传达设计。

(二)产品设计。

(三)环境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含义、构成要素、设计领域。

(二)产品设计的含义、基本要素、基本要求。

(三)环境设计的含义、类型及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包豪斯成立时间和宗旨,理解不同时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设计倾向,深刻理解包豪斯奠基人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特征。

这几章可以说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掌握其部份内容是理解整个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一)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二)包豪斯的奠基人。

(三)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三、考核知识点(一)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二)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洛佩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三)早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情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包豪斯成立时间和宗旨,理解不同时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设计倾向,深刻理解包豪斯奠基人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特征。

这几章可以说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掌握其部份内容是理解整个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一)包豪斯新教员的组成。

(二)包豪斯的基础课。

(三)荷兰“风格派”对包豪斯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一)包豪斯新教员的组成。

(二)包豪斯的基础课——色彩的形式。

(三)荷兰“风格派”对包豪斯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学习,了解包豪斯成立时间和宗旨,理解不同时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方向和同的设计倾向,深刻理解包豪斯奠基人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特征。

这几章可以说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掌握其部份内容是理解整个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一)包豪斯的公共形象。

(二)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三)包豪斯新大师的出现。

三、考核知识点(一)包豪斯的公共形象。

(二)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三)包豪斯新大师的出现。

四、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师的历史演变过程,理解设计师的类型和知识技能要求,深刻理解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二、课程内容(一)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二)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三)设计师的类型。

(四)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三、考核知识点(一)设计师的历史演变中的现代专业设计师。

(二)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

(三)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批评的含义,理解设计批评标准的参照标准和时历性,理解设计批评的方式及批评理论自身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一)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二)设计批评的标准。

(三)设计批评的方式。

(四)设计批评的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一)设计批评的含义。

(二)设计批评标准的参照标准和历时性。

(三)设计批评的方式及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做如下说明,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各章分为学习目的与要求、考核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等四方面内容,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范围更加清楚明确,更准确地安排考试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应用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要求。

二.关于自学材料自学材料:《设计学概论》,弘博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教材。

三.自学方法指导本自学材料内容共计七章,结构安排由易到难,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使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的艺术设计能力同步提高;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力求在学生掌握设计学理论的基础上,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设计的项目中。

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设计史以及从事设计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核要求,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重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避免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教材,应用全面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0%,领会占30%,应用占6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

试题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考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不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5.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题分量以中等水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