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艺术--为基督教服务的“奴仆”——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中世纪”(Middle Ages)是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两个“高峰”之间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基督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仅从图像演变的历史来看,中世纪就是一个断裂地带,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写实消失了,无论是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中世纪的手抄本都因其装饰性而变得风格化。

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共同培育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

一、中世纪定义中世纪(约395~1500)Middle Ages西欧历史上从 5 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人文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明生活和知识复兴的时期。

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次使用“中世纪”一词。

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3世纪时受到日耳曼各部落的沉重压力,5 世纪时全线崩溃,相继出现一批蛮族国家。

其中只有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诸王国长期存在。

800 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在欧洲建立中世纪的帝国。

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向各方面扩张。

查理曼帝国分裂后,962年又出现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

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领导下,罗马向皇帝及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争取在基督教社会中的突出地位。

教会法和民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

僧俗双方对教育的需求产生了第一批大学。

14世纪和 15 世纪时,德意志分裂加剧,法、英、西班牙的专制王权逐步形成。

教廷面临严重困境。

意大利出现古典人文主义。

中世纪结束。

二、中世纪艺术概况中世纪美术(黑暗时代的美术,代表是阴森森的哥特教堂)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

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

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

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世纪美术一般指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

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总的说来,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在这一总的特征下,中世纪美术各种风格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拜占庭美术以其东方式的装饰性和抽象性与欧洲艺术分立而自成体系,并在约1000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则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欧洲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相继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在美术史上占有其一席地位。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的最伟大成就。

在中世纪,各种形式的大型宗教建筑在各地大量修建。

作为历史纪念碑的许多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都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随着大教堂的建设,雕刻、镶嵌画、壁画也在不同时期获得了不同形式的繁荣;中世纪艺术家的大量优秀雕刻和绘画包括镶嵌画作品在大教堂内外创作出来。

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也是中世纪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世纪曾获得相当的繁荣。

由于文艺复兴时代及其后的写实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中世纪美术曾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甚至称为“黑暗时期”而加以否定。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史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中世纪美术。

在20世纪,中世纪美术成为美术史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多现代美术史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种中世纪美术风格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解释。

他们的研究越来越充分地揭示出中世纪美术所独具的美学特征及其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

因此,也有人将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但是,中世纪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却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后,在向西欧扩张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

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美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美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美术。

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以前,基督教曾经长期遭受罗马帝国镇压,基督教的活动都是地下进行的。

当君士坦丁宣布这一新宗教为国教时,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

(一)基督教美术的基本特征在漫长的中世纪里欧洲的文化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基督教艺术作为这一时期的显著代表,在早期的基督教美术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基督教美术,大致可分为三大特点:1、.罗马式美术的特点几乎所有的罗马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都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强有力的技艺。

罗马式建筑具有受雕刻形体总体影响的空间处理特征。

在纪念性雕塑上,以雄健、苍劲的风格为主要特征,突出庄严感和神圣感,这与罗马式建筑的后墙小窗、雄浑坚实的风格是一致的。

在壁画上,有防骄雕塑风格的倾向。

在手抄本插图中,也可以看出线条风格有追随雕塑的倾向,以抽象的线条构图,在变形和风格化中产生形象。

2、哥特式美术的特点哥特式艺术出现在12世纪之16世纪初期的欧洲。

他以新型的建筑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

在建筑上,哥特式建筑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造型,厚重的穹顶被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作为重要的室内装饰手段,造成一种向上生化、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

3.拜占庭美术的特点从公元 4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相结合的官方艺术,以崇拜帝王、宣扬基督教神学为核心内容。

在造型艺术上表现的特点是将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在建筑上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圆顶式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权威。

在中世纪欧洲各国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又与交汇的束缚,后期拜占庭艺术在风格上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

公元 4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拜占庭美术综合了古西雅的艺术风格,在建筑上将希腊的古典柱式、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与小亚细亚艺术重内部装饰的特点融为一体,明显反映出王权与基督教神权的超任力量和神秘主义美学思想。

在浮雕、镶嵌壁画和工艺装饰方面也显示了这些特点。

(二)中世纪艺术典型代表——教堂艺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中世纪是上帝主宰的时代,是神灭掉人的最黑暗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麻痹和毒害人民。

愚民们纷纷走进教堂,接受上帝的熏陶,忍受现世的苦难,祈望死后进入天堂。

教堂里有《圣经》,但大多数人读不懂、不会读,所以神圣的教义只能通过绘画和石头来讲述——把它雕刻在教堂的墙壁和柱子上。

于是圣人的形象和《圣经》的内容,寓言和布道场景都装饰到了教堂上,那里便成了大家都能读懂的“石头圣经”。

所以中世纪的艺术基本上是基督教艺术,基督教活动主要是教堂,所以其艺术和教堂建筑、壁画和雕塑装饰融为一体。

1、教堂建筑中世纪的艺术基本上就是宗教艺术,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堂。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尔马斯曾说过“教堂是尘世之天国,神们在这里生息活动”。

在这个历史时期教堂建筑和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基督教美术的最高代表。

中世纪的欧洲教堂,是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效果融为一体且高度统一,具有实用和象征意义,起到宣扬基督教教义的目的,能更深地控制、麻醉信徒们的思想感情,使人威慑于宗教神权之下,做一个顺从的“上帝的臣民”。

初期的教堂建筑是在传统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上展开的,这种建筑物是长方形的,周围有列柱和回廊。

但是到后来人民奉献给教会的亿万颗赤诚的心和智慧,突出地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艺术之中。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早出现的一种叫“罗马式”,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其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其坚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较后一种称为“哥特式”,它的形式比“罗马式”轻巧而更富于装饰意味,采用很多矢状卷的构造和尖塔式的装饰,以其高耸入天与上帝接近的感觉,控制人们的精神感情。

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2、教堂装饰基督教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装饰,因为教堂是基督教唯一的活动场所,所以从教堂建筑风格,教堂内外的雕塑、壁画、镶嵌画、玻璃窗画等装饰都贯穿着宣扬和解释教义的功能。

中世纪教堂的装饰艺术是基督教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教堂的内部布置有大量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装饰壁画、窗玻璃画、浮雕和圆雕。

其共同点是:内容全部是圣经故事和人物用以宣传教义、规劝世人服从神权和容忍上帝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安排,做一个顺从的“上帝的奴仆”,实际上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仆。

从其形式来看,人物形象是超现实人世的、实际上是解释教义的一种精神符号,表情没有人性,显得呆板僵化,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在人物神态上有一种静穆的神秘感,有的形象夸张到令人感到恐怖,众多的这类形象布置在教堂内外,从四面八方造成一种令人震慑的非人间的世界。

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这一切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光怪陆离和神秘恐怖,非尘世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基督教征服人心的目的。

四、结语在将近一千多年的时间的中世纪里,宗教成为艺术发展的力量来源,在推动艺术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禁锢着艺术。

艺术进入了“黑暗时代”。

在强大的基督教思想的锁链束缚下,中世纪的艺术只能沦为“为上帝服务的奴仆”中世纪的欧洲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封建的基督教世界,欧洲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基督教的婢女,中世纪是西方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高峰中间的低谷,充斥着愚昧和野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