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财政与税收(第五版)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与税收(第五版)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包括报表
和文字说明两部分。
四、我国国家预算的改革
(一)部门预算 1. 部门预算定义及组成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 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 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
组成: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 算组成。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规
点,各级政府预算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二)国家预算的执行
国家预算的执行是指各级政府依照立
法机构批准的预算方案,组织筹集预算收
入、安排和使用预算支出的活动与过程。
其内容包括:
1.组织预算收入 2. 拨付预算支出 3. 预算调整
(三)国家预算的决算
国家决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
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 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2)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经批准的预
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 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 (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 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
表
现行中央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国防、武警经费,外交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 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 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 中央财政支出 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 出,以及中央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 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 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造和 地方财政支出 新产品试制经费,地方安排的农业支出,城市维 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 业费以及其他支出。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形式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
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
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
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 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 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三、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含义 分税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之间,以划分各级政府事 权为基础、以税收划分为核心相应明确各级财政收支范围和权限的一 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包括分税、分权、分征、分管。
(二)分税制的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的处理
定和标准表格,全面、系统、准确地将本部门一般公共预
算收支情况、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以及“三公”经费支出 情况等都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的所有开支都要在预算中
加以反映,预算中没有列出的项目不得开支。
2.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
(1)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透明度
(2)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3)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社会监督
单式预算
(一)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
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 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 复式预算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 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按照2015年实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 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 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 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 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 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 以收定支。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 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第五章 国家预算及 预算管理体制
LOGO
主要内容
国家预算
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的含义、原则和组成 国家预算的分类
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 我国国家预算的改革
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原则和组成
(一)国家预算的含义
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是指经法 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 度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政府的全 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不再设立 预算外资金项目。
零基预算
(二)按预算编制的方法分类
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况,而是以 “零”为基础。 增量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 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中央预算
(三)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定义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收入 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 户体系,按照不同支付类型,采用财政直接支付 与授权支付的方法,支付到商品或货物供应者或 用款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
(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1 2 3 4
预算 管理主体 和层次的 规定
国家 预算管理 权限的划 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算 收支范围 的划分
预算 调节制度 和方法
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形式
根据财力的集中与分散、财权的集权与
分权的程度不同,可将我国预算管理体制
大体上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
(二)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预 算管理体制 (三)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 (四)分税制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三)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1
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范围
进一步调整和规范预算收入的划分 实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2
3 4
LOGO
地方预算
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 直属单位)的预算及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 对地方的返还或补助数额组成。
地方预算是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包括本级 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及下级政府向上级政 府上解的收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或给予 补助的数额。
功能预算
(四)按预算支出分类汇总依据的不同分类
部门预算
功能预算是一种不分组织单位和开支对象,而是 按照政府的概括目标或职能对开支进行分类的预算 方法。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 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 的预算,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三、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
(一)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预算周期的起
县(自治县、旗)预算
乡(民族乡、镇)预算
2.横向
一级预算具体可分为总预算、本级预算和单 位预算。
一总
级预 算
本级预算
各部门单位预算
各级主管部门 所属行政事业 单位预算
下级总预算
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财政活动逐步复杂 化、预算政策多样化、预算制度的复杂化, 预算出现了更多的形式。为进一步认识和 研究政府预算,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政府预 算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二)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
公开性
可靠性
完整性
统一性
年度性
(三)国家预算的组成
国家预算的组成是指国家预算 的组织结构,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 方面来了解。
1.纵向 凡是一级政权都应有一级财政,有一级财政 就要相应建立一级预算。 政府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市(自治州)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