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

(发展战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

(发展战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二〇壹〇年十二月九日目录前言4壹、总体战略5(壹)指导思想5(二)工作方针6(三)总体目标7二、发展任务10(四)高等教育10(五)职业教育13(六)高中教育14(七)义务教育16(八)学前教育17(九)特殊教育19(十)终身教育19三、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1 (十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21(十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3(十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24(十四)办学体制改革25(十五)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6(十六)教育投资体制改革27(十七)教育开放体制改革28四、保障措施30(十八)加强组织领导30(十九)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31(二十)加大教育投入33(二十壹)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35(二十二)增强教育科研创新服务能力36 (二十三)大力推进依法治教38(二十四)切实保障校园安全38(二十五)强化教育督导39五、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40(二十六)重点工程40(二十七)改革试验43实施45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对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决定意义,对广东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对国家建设教育强国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实力日益增强,较好地解决了全国最大移民城市、最大规模非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

深圳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支持深圳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全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再创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的历史使命。

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从根本上破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都凸显了提高市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深圳教育和深圳经济社会地位仍不相称,人才培养水平仍不够高,优质教育资源仍不丰富,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仍不充分,教育国际化特色仍不鲜明,高等教育仍不强大,学前教育的难题亟待破解。

加快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期待,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广大社会要大力支持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于市民群众现实的教育要求,着眼于深圳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长远需要,着眼于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格局,着眼于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深圳教育在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为续写经济特区新的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壹、总体战略(壹)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组织实施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信息化,加快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强市建设水平,努力开创深圳经济特区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工作方针——促进教育公平。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特区教育壹体化发展,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努力办好每壹所学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扶持困难群体,面向全体学生,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提升教育质量。

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内涵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程体系转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教育高地。

——坚持改革创新。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力争在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努力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扩大教育开放。

把教育国际化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突破口,坚持教育的国际性和民族性、本土性相结合,促进教育内容、科研、管理国际化,深化深港教育合作,促进深澳台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

——服务特区发展。

完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和科研、产业的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教育成为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成为民生福利的重要保障,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引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总体目标深圳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实现这壹总体目标分俩步走:第壹步:力争用5年时间率先成为全国教育现代化先进城市。

到2015年,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基本开展,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5%,保障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保障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均衡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7%,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需要;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之上,基本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高校留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达到2%,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升;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5年之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之上,继续教育年参和率达到70%之上,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

第二步:力争再用5年时间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020年,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全面开展,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8%,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义务教育适应每个学生发展需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渗透,免费教育范围不断扩大,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5%之上,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高校留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达到3%之上,建设成为教育国际交流区域中心城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之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0%之上,继续教育参和率达到80%之上,建成高水平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

主要标志:——教育均衡化。

特区教育壹体化,全市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合理,资源配置均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优质化。

教育理念先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实现教育内涵发展,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每位公民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教育多元化。

教育体制机制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资本积极参和教育事业和办学实践,办学主体、办学模式、资源投入和改革路径实现多元,教育活力不断增强。

——教育国际化。

把教育国际化作为深圳教育的重要特色,瞄准国际壹流,拓展国际视野,引进国际教育资源,深化国际交流和合作,率先和国际接轨,形成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

——教育全民化。

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终身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不断涌现,城市文化内涵和全民素质全面提升。

——教育信息化。

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全社会的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研和管理新方式、新形态,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深圳市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二、发展任务(四)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深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探索地方政府多途径发展高等教育的新道路,坚持扩大规模和提升质量且重,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坚持为高素质人才成长服务,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跨越发展。

2015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5万人,2020年达到20万人。

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本科教育,做强做大高职教育,规划建设壹批特色学科和专业,支持发展民办高校,进壹步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

加快发展现有高校,抢抓机遇建设新高校,规划新建2-3所本科大学,支持建设金融、商业、海洋、能源、网络、新材料等特色学院,形成公、民办自主办学,市校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发展的局面。

全方位提升深圳大学办学水平。

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以岗位和绩效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打造精英型、国际化师资团队。

建设壹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深化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创业型国内名校。

加快深大二校区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南方科技大学。

努力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先进的内部治理结构,确立学术主导的运行模式。

实施精品扩展战略,聚集壹流人才,建设壹流学术团队,本科和硕、博研究生教育同步推进,探索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通过举办壹流大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探索新路子。

发挥市校合作名校聚集优势办好深圳大学城。

整合大学城内各办学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学术中心等各类资源,加快建设大学城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合作平台建设,共建创新团队、共建重点实验室、共建学科专业,课程开放、学分互认、师资互聘,提升资源共享品质。

健全理事会运行机制。

建设留学生中心。

支持大学城在学科建设、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提升科技原创能力、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成为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窗口。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要进壹步突出“国际性、创业型、复合式”的育人特色,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前沿科学的研究基地、服务社会的辐射基地和先进文化的孕育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