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题(一)一、语言积累及其运用(20分)根据积累,填写出相应的古诗句,完成1~5题。
(14分,1-4题每空1分)1。
“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圣”杜甫《望岳》中点化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体现兵临城下,战云笼罩,战士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唐后主李煜善写“愁”,在他的笔下,时而把“愁”比成春水,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将“愁”比作丝线,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许多古诗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请分别写出所学过的朱熹、苏轼、王安石诗中含哲理的完整的诗句。
(3分)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完成第6题。
(2分)6.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
幸福是。
阅读短文,完成7-8题。
(4分)人生就像爬楼梯在一座28层高的写字楼里上班,整天蛰伏于一台电脑前,连空气都不怎么流动,时日久了,人人都喊腰酸背痛,腿脚发麻。
办公室里,病的、痛的、骂娘的,每日都有发生。
忽一日,老总宣布一项每日功课:每日下午4点举行一次健身健心活动——集体爬楼。
从1层爬到28层,对每天枯坐在办公室里的员工来说颇为刺激,而最耐人寻味的,却是每一层楼梯转角处制作精美的警句标识:1层:不劳而获。
(全员共勉)2层:人生就像爬楼梯,告诉自己:加把劲,一直向上行。
(员工阅读)4层:同样一件事,只有高兴地去做它,才能保证做好它。
(员工阅读)7层:视野要远,梦想要高。
(全员共勉)13层: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却大于前者千百倍。
(全员共勉)19层:我们今天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抵抗成功中的反作用力,抗击发展带来的陶醉感,治愈站稳脚跟后让我们丧失斗志的癌症。
(管理者阅读)21层:如果向上,你很快就会尝到成功的快乐;如果消沉,你将离成功越来越远。
(全员共勉)26层:当你感觉到坚持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再上两阶。
(员工共勉)27层:只要把最初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坚持”保留到底,任何人都会创造奇迹。
(全员共勉)28层:此处28层,原来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全员共享)每天上下28层楼,再回到办公室里,凝滞的血脉活络了,四周的空气也活跃了起来,大家的神情也比往日生动鲜亮了许多——沉闷和疲劳顿时跑得无影无踪,公司重又焕发出昂然的生机!7.人生就像爬楼梯。
每一层楼梯、每一个转弯处,都会给脚步以一种向上的力量,给虚妄以一种明智的警醒,给困境以一种希望的昭示。
请你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精心拟制两条砺志修身、哲理深邃、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警示语。
(2分)①②8.》,J欢演唱的《水浒传)主题曲中有这样的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这是水浒英雄的共同特点,请举出这部名著中两个这样的事例。
(2分) 答:事例①:事例②: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短文,完成9—13题。
(14分)甲: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乙: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其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之颦美而不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9.两文都讲了——个小故事。
甲文讲了。
乙文讲了——。
(2分)1.0.解释下面的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2分)(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2)挈妻子而去之走。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2)彼之颦美而不颦之所以美。
译:12.两则小短文,都给我们以启示,甲文告诉我们。
乙文告诉我们——。
(2分)13.“东施效颦”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怎样看待,请简述理由。
(4分)答:(二)阅读《人生如瓶》,完成14-16题。
(8分)人生如瓶“人不是可以注入任何液体的空瓶。
”这是俄国文学批评家皮萨列夫的一句名言。
细细品味,此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寓意深远,振聋发聩。
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注入任何液体。
如果它装满了卑劣和庸俗。
决然装不进伟大和崇高;一旦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博爱和热情……当今,我们为自己的房子、票子、位子整日忙忙碌碌;我们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但我们的神经却依然绷得紧紧地,我们的心情依然非常沉重,没有一天感到轻松,感到快乐。
这是为什么?这不由得使人想想一则故事。
一个自以为对禅理很精通的和尚,一直没有开悟,便向一位大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大师对他的讲述毫不在意,只是一个劲儿地为他沏茶。
杯子已经满了,大师还在不停地倒茶,水从杯子里流出来,淌到桌子上,淌到求教的和尚身上。
大师好像没有看见,还在不停地为他倒着茶。
“大师,茶水已经满了,杯子装不下了。
”和尚说。
大师面无表情地说:“哦,倒空你的杯子,不就能继续装了吗?”是的,我们的人生之瓶里,满装着欲望和为之奋争不息的操劳,当然无法容纳安宁与祥和;塞满了无穷无尽的浮躁与烦恼,宁静与欢愉当然被驱逐得无影无踪。
一个想献身于人类公益事业的人,它必将无暇去顾及自己物质上的私利。
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新婚燕尔,搬进了五层楼上的三间小屋。
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
后来,居里的父亲来信对他们说他准备送给他们一套家具,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具。
看完信后,居里若有所思地说:“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有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大可惜了。
”居里对新婚妻子说:“不要沙发可以,我们只有两把椅子,再添一把怎么样?客人来了可以坐坐。
”“要是爱闲谈的客人坐下来,又怎么办呢?”居里夫人提出反对意见。
后来他俩决定,不再添置任何家具了。
后来客人来了,看见只有两把椅子而没有他的坐处便只好快走。
正如居里夫人后来所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正因为他们远离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才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攀上了光辉的顶点。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潜心学问,心无旁骛,矢志不渝。
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他一生只钟情于书,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辛勤探索,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
但他一生深居简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他拒绝羌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重金聘请,并拒绝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拒当《东方之子》。
一次英国女王访问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钱钟书出席,他竟称病辞掉。
事后,有人私下问及此事时钱钟书道:“没有时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真是大智若愚,大音若稀。
人生之瓶,注入高尚与纯粹,人的一生将显得光明磊落,冰清玉洁。
(选自《上海法制报·芳苹苑》) 14.短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4分)答:15.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2分)答:16.关于人生,还有许多精彩的比喻,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理解,用一完整的比喻句表达你对人生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2分)(三)阅读《日食》完成17—21题。
(13分)日食李乐天张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说:“大阳升起不久,天渐渐黑了。
”这是张老师最喜爱的一种英语游戏,一个人一句用英语接故事。
第一句通常是由她说的,她常用这种看上去错误或是荒诞的句子开头,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当然,她知道,她现在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踏入初中的学生,这种练习有一定难度。
“太阳与月亮在天上遇到了麻烦。
”前排一个形如小豆子的男孩说。
在他后排的女生想都没想立即站起来说:“他们因彼此见面难而深感不安。
”那女生后面的人会意地一笑,果断地说:“也许他们相爱了。
”班上一阵骚动。
后面的人说:“可他们很难见面。
”接下去一句又一句连起来是:太阳在地球前面,月亮就躲在地球后面。
月亮去见太阳时,太阳又藏在地球的后面。
地球很为难,它挡住了关于爱的光,于是地球叫来星星。
太阳把光遇到星星上,星星把光送到月亮上。
月亮知道太阳想见她,月亮从地球身后跑出来,太阳也升起来了……最后一个很高大的男生站起来,涨红着脸说:“太阳与月亮站在一起,地球上天就黑了。
”这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张老师感叹说:“多美的故事啊!”“太阳升起来不久,天渐渐地黑了。
”张老师面对她新教的高中生微笑着说。
这些学生有足够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他们有能力编出更美的故事。
前排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紧锁双眉,半天冒出一句:“这是日食。
”接下来的人都很迟疑,结结巴巴,连出这样的故事: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
事实上光线从太阳到地球不是直的,因为地球外围的大气分布不均匀,会使光偏折。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并不是实物,而是光的成像……仿佛一篇科普说明文。
尽管这些学生英语单词量不小,但由于过多地涉及物理范围,张老师不得不应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偏折”怎么说,“全食”“环食”怎么说。
最后仍是一个高大男生站起来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日全食和日环食。
”这时早已不耐烦的张老师略感欣慰,结束了游戏,这毕竟不是物理课。
“知道吗?你们班上只有那个高个子男生有些创造性思维。
”张老师对该班班主任、教物理的陈老师说。
“他发言说什么?”陈老师问。
“日环食和日全食不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
”张老师回答。
“太好了!”陈老师说,“我前几天在课堂上强调的结论他终于记住了!”张老师一愣,“这么说……确实是这么回事?”陈老师笑了笑说:“当然,不可能有人在地球上同时看到全食和环食,知道为什么吗?”陈老师得意地问,见张老师不说话,他便熟练地说:“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光从太阳到地球并不是直的,因为……”第二天上课,张老师心里反复想着:太阳升起来,天渐渐地黑了……但始终说不出口。
17.请你进入文中张老师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
”打开你的思路,大胆想象。
你会编出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说说。
(2分)答:18.请比较小学生、高中生、高个子男生以及你自己对同一情景下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说说这种现象带给你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