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授课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授课教师:高丽芬授课班级:高一年1班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第三节《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

设计思想1.这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历史,联系自身情况及周围生活体验历史,最终认识历史。

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适当引导,深入探讨,归纳特征、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为确保课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取舍。

物质生活方面以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弱化饮食和建筑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再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逐步树立历史唯物史观。

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等思想观念对近现代中国陋习的改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树立民主平等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原因。

(二)难点:分析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导入法(各时代的服饰)讲授新课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板书)(一)服饰的变迁:(图片展示)(1)近代(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板书)①代表性服饰:男装: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板书)女装:旗袍、上衣下裙②阶段特征: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新旧并存(板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A、从服饰中我们看到了服饰的变化。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B、那也就是说变化的一个因素是什么?(列强的入侵)C、资本主义的入侵带来了屈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先进文化。

在屈辱面前,爱国人士不断探索救国救亡之路。

在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人们逐渐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

D、从穿着舒适度和使用角度考虑,你会选择什么?西装还是长袍马褂?由此可见,近代服饰的变迁和很多的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③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影响;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穿着舒适度和实用度。

(板书)(2)现代:(板书)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板书)①代表性服饰(图片展示):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干部服(板书)②阶段特征:强烈的政治色彩,朴素单一(板书)③原因:受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国家政策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板书)提问:什么时候这种单一的着装情况发生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板书)①代表性服饰:异彩纷呈(板书)(图片展示)②阶段特征:个性、大方、多样、时尚(板书)(引导学生归纳)③原因: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变化、外来影响(板书)(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阶段的变化总是和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

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转变都能通过服饰文化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在归纳每个时期的特点时,一定要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

除了服饰外,饮食和居住文化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渡)(二).“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板书)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有传统的中国美食,比如锅边糊,烤鸭等,但也有西方的美食,如汉堡,薯条等等)。

在漳州”为题,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写一篇关于漳州特色小吃发展演变的调查报告。

(课后完成)2、西餐传入中国(板书)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提问)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3、特点:中西餐并存于世(板书)4、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②中餐追求美味;西餐讲究营养(三)安身之所——居住文化(板书)多媒体展示各地建筑,分析建筑风格:北京四合院(北方典型民居)中西合璧北京西站“新村”、“花园”、“别墅”、“公寓”近代在物质生活发生变化同时,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特征。

(过渡)(四)、社会习俗的变迁(板书)1.社会习俗的变迁史实(板书)发放材料:《爷爷的“控诉”》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爷爷“控诉”什么?这些控诉反映了哪些变化?无后、孙女放足、女子上学、逃婚----追求婚姻自由(1)女性的解放(板书)A.三寸金莲——天足(放足运动)(板书)比较三寸金莲和高跟鞋(图示)。

女性穿高跟鞋和以前裹足的理由一致吗?反映出什么问题呢?高跟鞋是女性脱离了封建礼教束缚对美的一种自主选择。

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提高。

因此可以说放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B.“女子无才便是德”——“知识就是力量”(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板书)妇女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真正独立。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婚姻自由(板书)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第观念。

近代主张婚姻自主,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图示)。

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2)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土葬为火葬。

(3)尊卑分明的礼节——平等自然的交流(板书)传统的跪拜作揖---问好点头,握手,鞠躬。

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2.社会习俗变迁所呈现的特征(板书)特点: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删繁就简,新旧并存。

五、影响因素(板书)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体现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多媒体展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经济外国经济入侵,自然经济瓦解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及传播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等破除封建礼教束缚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外因:列强的入侵、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六、知识拓展:参与度小调查:年轻人对以下哪些节日的敏感度比较高?情人节圣诞节春节元宵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我们接受到的外来文化很多,因而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也很多,在这里我们搜集了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阐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再总结它们的不足之处,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七、课堂检测1、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称为“干部服”的是下列哪种服饰( D )A. 西装B. 列宁装C. 制服装D. 中山装2、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 C )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3. 下面不属于民国时期变化的风俗是( B )A. 剪辫B. 火葬C. 放足D. 握手4. “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民居( B )A. 上海地区B. 北方地区C. 西部地区D. 两广地区八、课堂小结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每一个阶段曾现出不同的变化。

每一阶段的变化都和这一时期的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

也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的直接反映。

九、课后反思1.充分抓住本课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的特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各种方式如阅读、图片、图文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仍有待加强。

2.根据新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利用典型事例作为切入点,教学的条理清晰明确。

3.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但估计难度较大。

《爷爷的“控诉”》我,本是清代的进士,原本是个小知县。

辛亥革命后,丢了官,只好回乡下种田。

生活安好。

只可惜儿子不孝,只生了几个女儿,断了我家的香火。

唉!这让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呀!噢,大孙女回来了。

这些个丫头越来越不象话了,前些日子要给老三缠脚,他们竟联合起来反抗,老大,老二的脚也都拆了,一点也不把我放眼里,真是反了!也不想想以后怎么嫁出去呀。

大丫头回来了。

我回头一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大丫头原本及腰的长发不见了。

“你!”我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爷爷,怎么一惊一乍的?”二丫头这时候走了上来:“如今时代变了,你别老拿过去的眼光看我们。

”我那个火从心里烧呀:“都是你们该死的爹!我原来说不让你们上什么莫名的学堂,这下好了,一个个搞成了现在这个鬼模样!”我喊来了不孝儿,让他把大丫头关进房里:“这丫头,好好在房里绣绣嫁妆,把头发给我留长了,不要每天在外面丢人现眼的,好不容易给找了个婆家,现在这样子怎么过门。

”儿子开始还想和我对着来,我只好拿出家长的气势,这才让他乖乖听我的。

这孩子也不知道什么开始敢和我顶嘴了,想过去这小鬼哪里敢反抗呀,唉??第二天刚起床就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大丫头竟然跑了。

我知道一定是儿子搞的鬼。

大丫头走之前还留了一封信,白话的,说的无非是自由、民主和权利之类的。

唉,这世道真变了,我是不是也要出去走走看看。

顺便把大丫头给找回来。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爷爷“控诉”什么?这些控诉反映了哪些变化?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荐中学历史教案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川教版(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