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端于 1990 年《综艺大观》,十余年来,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变迁、科技进步和观众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和改革。
(一)整体上的创新表现为增强互动性,实现平民化。中国综艺节目自 1990 年起已经历了大型晚会、娱乐游戏、益智博彩、真人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具 特色,各有变革原因。
本篇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该文 章既总结电视综艺节目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推动中国综艺节目再创新起一定 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 综艺大观 平民化 互动性 创新 困境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困境与问题
(一)缺乏创意,克隆、抄袭问题多,同质化现象严重。 “小台抄大台,大台抄港台,港台抄日本与欧美”⑦,这已成为中国综艺节 目的一个“潜规则”,克隆、抄袭多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克隆某 一成功综艺,主持人选择单一和目标观众定位狭窄。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 的成功催生出一系列“快乐”节目,《非诚勿扰》之后很多相亲类节目如雨后春 笋般涌现。这些节目的形式看似多种多样,实则运作模式都一样。 事实上,在起步阶段,向成功节目借鉴是很正常的,从中可以积累经验,取 长补短。当然借鉴海外相对成熟的节目更是无可厚非,但要渐渐形成自己的“本 土化”特色,而一味地克隆和抄袭,终究会走向衰落。只有综艺节目真正具有“本 土化”特色,才能得到更多受众的青睐。对比当年非常成功的《幸运 52》和现 在各大卫视推出的五花八门的明星真人秀节目,高下立现。 (二)缺乏文化精神内涵,内容低俗化。 “娱乐至死”⑧是对当今中国电视市场最好的写照。造成低俗化的原因可能 是两方面:一是综艺节目编辑盲目追求收视率,将收视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挂钩; 二是认为观众是决定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但由于观众层次不同、需求不同,为 了将所有观众“一网打尽”,编辑不得不放弃文化和精神内涵高的内容,转而使 用低俗易懂的内容。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或迁就观众口味,并不一定能把节目做 好,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或设定一个底线来避免过度低俗。另外, 将观众按文化程度和文化需求细分,也是一个防止低俗化的方法。 (三)缺乏既有职业素养又有专业知识的精英人才。
2002 年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又一创新时期。《幸运 52》,一台模仿 BBC 《Gobingo》的益智节目于 2000 年成为热门。以《幸运 52》、《开心辞典》为 代表的益智博彩类综艺节目以“观众和奖金”为特征,使得观众对各种学科知识 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它辅以丰富 的奖金和奖品来吸引观众,增加卖点,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另一方面,它 也论证了引进国外综艺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这条路的可行性。
综艺编辑都是一批在影像艺术上技术娴熟而人文素养相对薄弱的初学者⑨。 精英人才既不参与制作综艺节目,也不收看综艺节目,因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一 直缺乏严格的批评和指导,这也是它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作为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在数十年的创新中,已经历了 四次变迁。在这四次变迁中,电视综艺节目逐步增强互动性和平民化,内容更丰 富,形式更多样。但是已有的创新已不足以支撑其持续发展,目前中国电视综艺 节目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和低俗化的问题。因此,我们或许还需要另一个十余年来 再次创新和改革,解决问题,度过困境。
文献:1.游洁:电视文艺编导基础[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年 2.方世彤:电视品牌战[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年 3.韩青: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新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年 6 月 4.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年 9 月 5.尹鸿:电视真人秀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 年第 5 期,P47 6.罗娟:表演类综艺节目发展特点探析[J].电视研究,2006 年第 4 期 7.谢晓:克隆拷贝成风[J].南方日报,2001 年 12 月 8.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9.沈义贞:影视批评导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年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 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它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运 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 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 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和消闲娱乐等需 求,给观众提供娱乐享受①。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广泛性等特征。电视综艺 节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收看和参与,为广大观众提高放松身心的平台, 因此娱乐性是首要因素。综艺节目保持艺术性是保障节目本身格调的高雅、内容 的深度的基石。互动性是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与最终目标。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功能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观众了解未知外界事物的平台具有认知功能,“人是社会 化的动物”,人们通过观看综艺节目了解社会热点、紧跟潮流。电视综艺节目通 过幽默的语言和轻松的行为舒缓身心,起到娱乐功能。当然。有的综艺节目还具 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这是由节目性质决定的。综艺节目的功能影响观众的思 想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因而如何策划和制作好综艺节目,如何评判综艺 节目的内容和尺度是电视行业的两大难题。
(二)个体的创新表现为,主题从博到专,内容从多到精;节目形态从单一 到丰富,视角越来越平民化,互动越来越全方位等。这里我们以《综艺大观》和 《欢乐中国行》的比较为例。
2004 年《综艺大观》停播,经过一年的调整,《欢乐中国行》取而代之。 《欢乐中国行》主题更专一,内容更精炼。《综艺大观》相当于一台文艺晚会, 而《欢乐中国行》每一期只走访一个中国城市,以当地名胜古迹为主题。整台节 目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欢乐中国行》以歌唱类节目为主,穿插着当地的文 化介绍,吸引年轻群体观看。它将表演舞台从演播室转移到户外,展示城市魅力 和地域文化,充分利用外景主持和资料来增加节目信息量。《欢乐中国行》对声 音、音响、灯光、色彩、舞美的要求更高,在技术上也更娴熟,给观众以更好的 视听享受。另外《欢乐中国行》贴近百姓的宗旨,大大增加了平民的参与度。与 《综艺大观》使用信件或电话与观众互动相比,《欢乐中国行》可以借助手机、 短信、电话、网络等现代社交工具与观众进行全方位互动⑥。
在益智博彩类节目火热的同时,“真人秀”节目也出现了。真人秀,即由制 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加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强调实时现场 直播,没有剧本,是一种非虚假的,表达人性电视节目⑤。2004 年湖南卫视打造 的《超级女声》作为一档非专业歌手选秀节目,其收视率达到了长沙市收视市场 份额的 35.8%。随后,各大电视台都推出了许多真人秀节目,包括野外生存类、 明星游戏类、平民选秀类等。真人秀节目以“全民参与,贴近生活”为特点,与 参与者,可以表达 观点,引领潮流,这些极大地满足了普通人表现自我的需求。
第一阶段是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大型晚会节目阶段,其特点是“明星表 演”。《综艺大观》集相声、小品、歌舞、魔术、杂技于一体,呈现出一台晚会 所具有的节目类型②。《综艺大观》邀请明星来表演节目,以确保收视率。在观 众心中,舞台和表演是明星所专有,观众只是旁观者,与节目无关。但是由于人 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观众对参与节目的期待越来越高,而《综艺大观》没有及 时根据观众需求对节目内容和形态做出相应改变,而且随着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 的涌现,《综艺大观》这类以“明星表演”为特色的大型晚会类综艺节目逐渐被 淘汰。2004 年 10 月 8 日,《综艺大观》在央视停播。
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游戏类节目阶段,其特点是“明 星与观众一起做游戏”。这类节目一经播出就迅速取代晚会型综艺节目,掀起全 国电视节目改革③。在 1996 年到 1999 年娱乐游戏类节目的黄金时代,《快乐大 本营》屡创收视高峰,风靡全国。全国省级电视台开办此类综艺节目的有 30 余 家,地市级电视台有 40 余家。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以“明星与观众一起游戏” 为特点,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娱乐性和互动性。但是随着同质化现象严重,片面 追求节目的商业价值,低估观众的智商,尤其出现很多低俗、暴力内容后,此类 综艺节目逐渐走向低谷。据调查,2000 年到 2002 年,娱乐游戏类综艺节目收视 率由 20 多点下降到 2 点多④。由此可见,娱乐游戏类综艺节目风光不再。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摘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娱乐性、互动性、 艺术性和广泛性,以激发各类观众的参与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中国电 视综艺节目发端于 1990 年《综艺大观》,尽管起步晚、发展缓慢,但十余年来 也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综艺晚会、娱乐游戏、益智博彩和真人秀阶段。在这些阶 段里,电视综艺节目的主题趋向明确,内容更集中,受众更细分,电视化手段更 灵活多变。增强互动性和平民化是其主要创新点。当然就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 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文化精神内 涵、内容低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