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信贷是什么意思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的一些银行开启了汽车信贷业务,新世纪初,经过初步尝试汽车信贷后,国内许多银行预感汽车信贷的获利机遇,纷纷开出了汽车信贷业务。
在2002年,汽车信贷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迎来了汽车信贷的春天。
这个发展高峰持续了两年多。
期间,各家银行大显身手,重点营销汽车信贷业务。
如,开展车贷优惠月、优惠季活动。
申明,凡在此期间办理购车贷款的客户可降低利率等。
有的银行索性对购车贷款客户全部实行利率下浮政策。
在车贷业务营销上打起了价格战。
有银行认为,为了夺取客户,就得牺牲某些利益。
价格战正酣,银行间又开时间战。
电台、电视,报刊,杂志时时报道各家银行办理车贷业务时间,这边刚报道某银行办理车贷需五天时间,那边又称另一家银行三天就可。
接着,又有某银行夸口一天就可搞定。
抢夺时间使车贷业务走入了怪圈。
似乎时间越快,车贷业务就多;时间越短,利润就越高。
汽车信贷这块在当时十分诱人的“蛋糕”,不仅遇到银行间的瓜分,且遭到保险公司的加入。
随着购车人群的高峰迭起,保险公司亦涌入车贷市场,它们推出购车贷款的保证保险业务,在为银行车贷提供担保的同时,也为自己开辟了获利新径。
汽车信贷领域的另一位主角就是汽车经销商。
他们借助银行、保险公司车贷业务的蓬勃兴起,推波助澜,大大地获取了客户购车的高额利润。
两年多的时间里,银行汽车信贷业务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据某家银行统计,仅2003年车贷余额就增加30亿左右,平均每月增加2亿至3亿,最多的月增加达到6亿多。
有关金融监管机构统计,2003年底,上海各家银行发放汽车贷款已达80多亿。
1、引入竞争机制,积极与多家保险公司和经销商合作。
银行在汽车贷款业务开展初期,贷款客户绝大部分来自于保险公司和汽车经销商的联合推介,出于对保险公司和经销商的信任,有
的银行一度忽视了对贷款客户的直接调查。
又由于汽车经销商资信
状况参差不齐,在汽车贷款业务合作各环节中,无任何连带责任,
因此给经销商无原则向农行推介客户造成了可乘之机,把一些不具
备经济实力的客户推介到了银行,给银行汽车贷款的按期收回埋下
了隐患。
银行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银保合作”对象单一,所
做的汽车贷款业务绝大部分是与当地“人保”合作,这种业务合作
的几乎“唯一”性,导致了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及贷款收回上对
保险公司产生了过分的依赖,若保险公司理赔不及时,就会直接造
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这也是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因此,只有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坚持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并根据
资信状况,对合作汽车经销商进行精心选择和清理,才能为汽车贷
款业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业务合作环境,彻底改变银行在业务
合作中的被动局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通过“三方”协商,建立“汽车贷款保证金”制度。
银行在与保险公司和经销商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实行“汽车贷款保证金”制度,来维护拥
银行的利益。
作为贷款银行,必须认真做好对客户的贷前调查工作,为信贷资金的安全奠定基础。
对于出现的不良贷款,要积极进行催收,这既是进行保险索赔的需要,也是银行自身的责任。
保险公司
除参与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还必须承诺对借款人超过三期以上的
未偿还贷款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为保证不良贷款的及时赔付,各行
必须要求保险公司在银行开立“汽车贷款违约赔偿保证金”专户,
保持一定额度的保证金,对于超过三期的未偿还贷款,及时从账户
中扣收。
若保险公司未及时全额补齐专户余额,则待其补齐后,再
继续进行业务合作。
汽车经销商作为车辆的供应者,必须对客户信
用承担一定责任,对车辆质量负完全责任。
为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求经销商在银行开立“汽车贷款车辆质量保证金”专户,根
据经销车辆数量按一定比例交存保证金,用于问题车辆回购和因汽
车质量问题造成的不良贷款的扣收。
3、审慎选择贷款对象,实行“客户经理承诺”制度。
正确选择汽车贷款对象,从源头上严把客户准入关,这是防范风险、确保贷款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为加强贷前调查力度,确保客户
质量,银行可建立健全“责任人承诺”制度,要求客户经理按客户
的收入水平、经营状况、行业风险尤其是信用程度对客户进行分类,以此作为确定是否发放贷款、是否需要办理履约保证保险和采取何
种担保方式的主要依据,并由客户经理在贷款发放时签订“贷款责
任承诺书”,把每一笔贷款的相关责任都落实到人,与工资挂钩考核,负责贷款的调查,并承担收回责任,确保贷款安全。
4、明确保险条款,完善贷款手续。
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保险业务品种,“免责条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条款对于投保人(借款人)、被保
险人(贷款银行)及车辆质量(经销商提供)的责任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贷款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保险的失效,即“保险责任免除”。
汽
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保险”。
因此,银行
要在正确理解保险条款的基础上,完善贷款操作手续。
一是要按照
保险条款的要求认真进完善贷款的调查、审查和审批手续;二是要对
汽车经销商提供的车辆进行审核,严把质量关;三是保证机动车辆保
险在贷款期限内的连续性,要求借款人必须按照贷款期限一次性全
额投保,不得缩短投保期限;四是在进行借款合同、保险单的修订、
变更时必须征得保险公司的书面同意,出具“保险业务更改批单”。
5、转变贷款模式,积极开办“直客式”贷款业务。
“直客式”汽车贷款业务,具有购车方式灵活,担保方式多样的显著特点,各行要逐步由汽车经销商介绍客户到银行办理贷款的
“间客式”被动操作方式,转向“客户购车先找银行”的“直客式”主动操作方式。
通过“直客式”营销方式,进一步扩大贷款对象的
范围,降低客户购车成本,提高办贷效率,提升银行汽车贷款品牌
的知名度,增强同业竞争力。
通过采取住房抵押、新车抵押、第三
方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逐步改变单纯依靠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
办理业务的状况,分散汽车贷款风险,并有侧重点的将贷款车型逐
步由大型货车向出租车、客运车和家用轿车转变,不断降低汽车贷
款风险。
汽车信贷业务的超常规发展确实为银行带来了利润。
在分享车贷“蛋糕”喜悦的同时,不断攀升的车贷违约率向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对银行来说,车贷和房贷虽同属于个人贷款业务,但两者所发生风险的成因却大相径庭,首先,汽车相对房屋来说,具有固定与流
动之分。
住房有其固定的位置,而汽车则不然,它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汽车可以移动,可以在全中国移动。
如果客户恶意逃债,他可
以移动车辆逃走或隐藏;其二,就当前市场而言,房产是升值的,而
汽车则是降价的。
它的信贷风险比房贷要大。
其三,车贷相对于房
贷而言,贷款期限短,还款数额多,贷款收回快,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因此车贷风险要比房贷来得快而高。
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使车贷客户的还款心态越来越不平衡,把
怨气无端地出在了银行头上。
有位在银行办理了车贷购车的客户说,看着车价每况逾下,想想每月的银行车贷还款,心里真是不舒服。
车贷本身所具有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注明了银行车贷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含量。
车贷风险含量的释放使银行违约率得到显现。
据有关
银行车贷统计,近年车贷的违约率大大升高,已达到0.5%至0.9%,
有的已超过1%。
更令人头疼的是,违约率还在不断升高。
车贷坏账最终的受害者是银行本身。
在预感到车贷风险后,保险公司快速作出反映,毅然于2003年关闭了汽车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而银行车贷风险对汽车经销商而言却毫发无损。
在整个汽车信贷业
务中,汽车经销商借助银行汽车信贷的支撑获取了大额利润,汽车
信贷的风险随着购车人的汽车贷款而转嫁到了银行身上,这个风险
随着汽车经销商购车贷款数量的上升而增大,严重影响到银行车贷
业务的质量和利润。
面对无情的车贷风险,银行无奈地承担了所有
的坏账损失。
其实,造成车贷风险的原因是多方的,防范和处置也不止仅限于银行。
就目前中国社会而言,诚信意识不强和征信系统的不健全,道德观念的限制,直接影响到汽车信贷风险程度的高低。
据调查,法制
环境较好,道德、诚信意识及征信系统较完善的区域,汽车信贷的
违约率较低,反之,则较高。
一位北方的朋友曾似真似假地说,在我们那里,如果银行去讨债,需要牵上一条狼狗。
银行通过司法诉讼可追讨逾期欠款客户并收回剩余贷款,但漫长的诉讼期和执行难,使银行有时不得不另辟新径。
车贷风险的大量冒出,使银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车贷门槛,严格了汽车贷款的审批。
如,协作的汽车经销商按照销售额向银行提供资金担保,联合汽车经销商共同防范车贷风险;增加汽车贷款客户担保,将贷款成数降低,缩短车贷期限;对车贷客户一般中选好,好中选优等。
看了“汽车信贷的意思”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