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月相变化》一课内容属于空间科学,学习本课,为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2、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发展规律及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采用了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图形,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

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3、为了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本节课增加了“案例分析”和“课外拓展”部分。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教材编排中,本课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画月相;第二部分是给月相排序;第三部分是模拟月相变化;第四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

课前我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当我问学生:你们平时见过的月相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是圆的、弯的,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圆的,对于其它每个月的十五是不是圆的不敢确定。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做了如下改动:第一部分猜谜导入,引出课题;第二部分是模拟月相变化;第三部分是给月相排序;第四部分是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这部分也是一个课外观察活动,要求学生坚持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记录月相的形状、亮面朝向、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

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教稳固的认识,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学情分析:
虽是六年级学生,但是他们对月球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对于月亮是如何借助太阳的光而改变自身形状的还没有很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只知道月亮是圆的、弯的,对月球的科学认识并不充分,因此本课时只带领学生初步学习月相变化的成因和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黑白两色的皮球。

学生准备:圆纸片、活动记录等。

教学流程示意图猜谜导入摸似月相变化给月相排序课外拓展总结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1、猜谜导入,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做一个猜谜语的游戏,看谁猜得又快有准。

白天不见,晚上出现。

阴晴圆缺,时而有变。

(打一天体)
(看来同学们都猜对了,老师给你们一人奖励一个月亮。


2、从这个谜语中你们觉得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圆的或弯的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3、你还知道有关月亮的故事或其它知识吗?谁来说一说?
4、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月相变化。

(出示课题)
5、师出示月相图,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
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6、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出示要求:
(1)、组内先分工,一位同学模拟月球绕着地球转,一位同学监督模拟月球的同学,剩下的同学集中在一块,观察并画出“月相”;
(2)、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转到相应位置时停一下,以便其他同学有时间画月相。

(3)、完成后,先思考再交流自己画的对不对。

5、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6、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7、出示月相变化成因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三、给月相排序
1、同学们,把你们刚才做模拟实验时画的月相按一定的顺序以小组为单位贴到卡纸上,我们对比一下哪个组画的好。

2、学生互相评价哪个组画的好,排序是否正确。

3、月相在一个月中上半月和下半月的变化是不同的,老师也给大家画了月相,谁愿意
上来把上半月的月相贴到相应的时间上?
4、上半月的月相变化有规律吗?
5、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有何规律?(师叫另一位同学贴下半月的月相
图)
6、同学们比较一下老师画的月相和你们画的月相谁的漂亮?
7、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出示月相识记口诀)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四、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

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

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

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连一连,下列的月相分别是哪天?(出示月相图和日期)
3、作业:坚持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记录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月相变化成因图
教学评价:
学生对猜谜语特别感兴趣,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模拟月相变化这个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

给月相排序这个环节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的排出来,只有个别学生排的序有点乱。

整体来说整堂课效果挺好。

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月相变化》,如果学生猜对了我会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月亮,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接着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让学生分析这些月相有何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什么时候见到过?引出月相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月相。

通过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那是月球的什么运动在发生变化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为月相排序做了铺垫。

学生做了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再去给月相排序自然就简单多了,让学生把我画的月相图片按照顺序贴到相应的时间上,并让学生评价老师画的月相和学生画的月相谁的漂亮,既巩固了月相变化规律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和评价能力。

我为学生准备了课外扩展活动,课外扩展中的案例分析,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课外作业:坚持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