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饰品镀铬

装饰品镀铬

编制:审核:校对:批准:
1、范围
该标准定义了在汽车零件上为防腐和装饰而在金属或塑料件基础上进行镀铬的要求。

2、定义
2.1 内部零件:是指敷在物体内部而不会直接或间接经受风吹
雨淋的那部分。

2.2 外部部分:实指除内部部分以外剩下的部分。

该部分如果局部暴露在空气中,仍可视为外部部分。

3、类型和代号
镀层的类型和代号如表1所示。

表1
※注释:(A)、“特殊铬镀”是指有微小裂纹和微孔性的铬镀,它
们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使用。

(B)、镍镀后,使用铬镀和特殊铬镀中的一种。

(C)、例如,在腐蚀严重的区域使用时应除去其上的盐
冰。

表1(续)
4、要求
4.1 外观
有效镀层表面应符合表2所示要求。

而对于标准的外观质量,应按照双方的协定来确定标准样品。

※注释(D):有效镀层表面在工作时是重要表面,它指下面这些
表面。

a):在一般方位都能看见的表面。

b):易产生磨损和伤痕的表面。

c):功能和外观随镀层的腐蚀和剥落发生变化的表面。

d):手能接触到的表面。

e):在图中特别指定的零件。

※注释(E):汽车完成后,对于看不见的零件(例如:过载附件表面及由缓冲器垫片保护的表面)和带有缺陷的标准
样品,就可能需要使用者和制造商来决定。

4.2 镀层厚度
镀层厚度应是所指出镀层范围的最小厚度,并满足表3所确定的要求。

表3
※注释(F):不能使用铜镀。

若使用铜镀,油漆厚度应符合双方
(标准号)MS191-53 页/总页5/11
协议。

(G): 在进行双重镍镀时,半光泽度的镍层厚度应超过总
镀层厚度的60%。

(H):在进行三重镍镀时,半光泽度的镍层厚度应超过总
镀层厚度的50%。

(I): 光泽度时的镍层厚度应包括下列镀层。

a):有微小裂纹(1、3μm以上)时的受力镍层。

b):有多微孔时含有绝缘颗粒的镍层(2.0μm以上的微孔)。

c):三重镍镀时的中间镍层。

(J):镀层厚度应符合双方协议。

(K):三重镍镀时应为10μm.
4.4 耐腐蚀性
微小裂缝铬镀时的裂缝数和多微孔铬镀时的多孔率应符合下一个数值的标准。

●裂缝数:每1cm²上的裂缝超过300个。

●多孔率:每1cm²上直径为5-10μ的孔超过10000个。

4.5 附着性
在铁、锌和锌合金、铜和铜合金上镀漆时,油漆层不应有凸起和剥落。

4.6 循环加热
在塑料上镀漆时,2次循环加热内不应有凸起、剥落和裂缝。

4.7 微观结构
(1) 明亮镍镀层和中间镍镀层应避免出现层状组织。

次明亮镍
镀层应避免出现不纯沉淀物,并由金属组织(模糊的柱状均匀结构)构成,该层的腐蚀性比明亮镍镀层的腐蚀性要差。

(2) 次明亮镍镀层和明亮镍镀层中的任何一层都应避免有砂孔
渗透进去。

4.8 镍镀层的含硫量
如果使用JIS Z 2616的燃烧法,镍镀层的硫含量比率应参照如
下:
● 半明亮镍镀层:低于0.005% ● 中间镍镀层:0.1—0.2% ● 明亮镍镀层:0.05%左右 4.9 硬度(参考)
对零件进行微观试验时,应根据5.2(镀层厚度)部分的试验方
法,用显微维氏硬度测试机或布氏硬度测试机测量。

硬度按如下要求:
● 半明亮镍镀层:Hv 400 max. ● 明亮镍镀层:Hv 500 max.
页/总页 6/11
(标准号)MS191-53
4.10 镀层厚度均匀性
镀层表面要求镀层厚度均匀。

部件中心部分的最大镀层厚度和最小镀层厚度的比值大于0.3。

例:
4.11 氢脆现象的消除
螺栓、夹片等)。

原则上,
以消除氢脆现象。

●加热温度:
●热处理时间:
5、试验方法
5.1外观
根据JIS Z 8701(用X、Y、Z和X10、Y10、Z10颜色系统显
示颜色的方法),在自然状态下,用裸眼在50cm远处,定期
使用300LX以上的标准C光,底色为黑色的地方检查有效镀
层表面是否有下列缺陷:凸起、剥落、气泡、砂孔、粗糙斑
纹、混色斑纹、烧结、无光泽镀层、褶皱、不均匀抛光样品、
(标准号)MS191-53 页/总页7/11
抛光引起的变形、基片裂痕、打浆裂缝、碰撞裂痕、斑点的
颜色和光泽等。

但是,对于抛光样品、裂痕、斑点的颜色和光泽,如果需要,
(标准号)MS191-53
页/总页8/11 可以与距测试件25cm 远的双方认可的标准样品作比较。

5.2 镀层厚度
光学测量被认为是标准方法,但也可使用电解厚度测试仪。

除使用显微镜外,在用其它方法时,首先应确定微观测量法与
其它测量法之间的相对性,制定出一个校正表。

(1)使用微观测量法
在要观察的镀层上画出一垂直交叉的区域部分,再抛光。

使用浓硝酸进行酸洗,以便易于区分镀层间的界线和金属
组织。

(2)使用电解厚度测量仪法
应符合JIS H 8601附录1。

5.3 耐腐蚀性
(1)卡斯测试
应符合KS D 9504附录2。

测试应持续32小时。

(3)喷雾试验
应符合KS D 9502。

测试应持续24小时。

5.4 裂缝数和多孔率
样品按照如下处理后,用显微镜检测。

(1)处理方法
应符合表5所示的要求,但切割部分应给罩上。

(2)用显微镜测量,放大标准为50-100。

(3)按照表5第3部分处理后,裂缝数应在干燥状态下由偏振光
(标准号)MS191-53 页/总页9/11 显微镜测量。

表5
5.5 附着性
检查弯曲部分的油漆层是否脱落。

如图1所示,将测试件放在虎钳或弯曲测试机中来回弯成90°,弯曲半径为10mm,伸直后用显微镜放大4-5倍检查。

但是,如果基片厚度和油漆层厚度分别超过2mm 和50mm ,这
次测试就不能使用。

图1
注释(L )当基片厚度很厚时,弯曲就很困难。

5.6 循环加热
(1) 一般使用的样品须在镀漆后放置48小时以上。

(2) 根据表6的测试条件,经过2个循环(N )的暴露后,须
用肉眼检查表面是否有凸起、龟裂等缺陷。

表6
※ 注释(N )每个循环包括从1到4的4个步骤。

页/总页 10/11
(标准号)MS191-53
6、说明
(1)铁、锌和锌合金、铜和铜合金上镀层的图中标记应根据表1中的代号作如下表示:
例:MFCr20
(2)如果对氢脆进行卸压,应在代号末段用“H”表示。

例:MFCr20-H
(3)塑料件镀层的图中标记应根据表1和循环加热的测试条件作
(标准号)MS191-53 页/总页11/11 如下表示。

例:MFCr20-A
(4)在MS191-51,MS191-52和MS619-1上采用的镀层等级,表7中所示的符号代替。

表7
7、其它
如果对该标准有任何疑义,都可与JAC汽车研究所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