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庄环境问题和整治工作调研报告时间:2007-12-21 [ 大中小] 浏览次数:2893 [ 打印] [ 关闭] [ 收藏]周炜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城市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世界城市化史表明,根据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它所反映的经济水平,任何国家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可以把这三个阶段称之为低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一般来讲,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低级阶段,这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城市空间分布呈现“点”状特征,城市文明基本固定在城市里;城市化水平在30%—70%为中级阶段,人均GDP约为1000—10000美元,城市化进程加速度发展,城市空间分布呈现“带”状特征,城市文明逐渐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高级阶段,人均GDP约为10000美元及以上,城市化进程趋于平稳,城市空间分布呈现“网”状特征,城市文明在广大农村基本普及。
在高级阶段,城乡界限变得模糊,城乡一体化趋势得到显现。
无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工业化发展已初步进入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也高达67%,即将进入高级阶段,无锡人均GDP达到了7000多美元。
第一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口所占比重急剧下降。
在未来5—10年间,无锡城市化将会逐渐从向心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发展到离心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
城市空间分布将由中级阶段的“带”状特征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网”状特征。
到时,无锡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资源、城市活动将会逐渐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离心与扩散、辐射和分流,使周边地区以及辽阔经济腹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无锡这个中心城市的影响下,也逐渐走上城市化和现代化之路。
同时,围绕着中心城市将会出现大量的卫星城镇。
这就是城市的郊区化现象。
预计无锡城市化在未来5—10年间,将会出现大量郊区化现象。
城市化进程将会很快进入离心分散化进程中的城市郊区化。
城市的扩张将会以分散化、低密度为特点,郊区化将会是景观上的郊区化和功能上的郊区化相结合。
在农村景观上的郊区化和功能上的郊区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的客观需求,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城市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当前无锡农村正在大力建设新型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选址上,既可考虑建设全新的新型社区,也可考虑定点在原有自然村建设新型社区,不一定非要拆掉原有自然村。
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达标村也可以是保留的自然村。
通过对原有自然村庄的整治来达到示范村的标准。
当然哪些自然村要保留,哪些自然村要拆掉,一定要按照科学标准来细心选择、精心规划。
(二)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无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农民集中要走建设新型社区之路;另一方面,村庄整治也是新农村建设系统工程中人居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村庄整治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然途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村容整洁”在新农村建设中最主要的是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村庄整治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首先,村庄环境是“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村经济要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居住环境,反之,脏、乱、差以及环境污染,极有可能直接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就更谈不上生产发展了;其次,村容整洁是“生活宽裕”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活宽裕必然会着力于人居环境的改善,追求卫生、文化设施的完善,通过村庄整治,可以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标准;再次,村庄整治是“乡风文明”的载体。
村庄整治可以使村庄环境美化,促进村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最后,村庄整治是“管理民主”的一种体现,在村庄整治中,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建设,进行自主管理,由此进一步丰富了民主决策的新内容。
村庄整治工作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它与推进农民居住集中工作切实相关。
从表层来看,村庄整治主要是在硬件上通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从深层来看,村庄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措施,是建设新农村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
所以,不能孤立地就整治而整治,应把它与整个建设规划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可以体现在方方方面,但是最能够给与人们强烈感官感受的是人居环境的改变。
无锡新农村建设显示性的成果之一可以表现为整洁美观的人居环境。
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居住环境的改善是重要标志,它能够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冲击。
实践经验表明,通过积极有序地引导乡村居民点合理整治,提高乡村居民点的规划水平,建设新兴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能够极大改善和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乃至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使得农民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加快农民向市民的社会角色转化,加快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步伐,最终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形象。
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无锡新农村建设的形象标志。
二、无锡市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现状(一)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
为全面了解无锡市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课题组设计了《无锡市村庄整治及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于2006年下半年-2007年上半年在以下镇、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
为锡山区锡北镇光明村、惠山区前州镇邓巷村、惠山区玉祁镇曙光村、滨湖区胡埭镇、江阴市璜土镇北湖西村。
调查对象总数为410人。
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约在20-65岁之间,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家中常住人口为4-6人的大约70%;20%家庭的全家月平均收入大致范围是在1500-3000元之间,45%家庭的大致范围是在3000-5000元之间;户主从事行业(主要经济来源):务农约占7%,打工约占65%,自主就业约占15%。
(二)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测评。
设臵了28个项目,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农民对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的满意度总体比较满意(后分析)。
三、无锡市农村村庄环境整治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问题分析。
从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情况统计中可以看出,广大村民对近年来开展的村庄整治工作还是感到基本满意的,不满意的仅占11%。
这表明近年来无锡市开展的村庄整治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村庄整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村庄整治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这充分体现了我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路线,密切了党群关系和政群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为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使广大农民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感到满意的具体项目主要有:道路、自来水、路灯、垃圾箱、绿化(满意度均超过50%以上)。
尤其是对道路的满意度最高,不满意的仅占9%。
多数人对这些方面感到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既实用又漂亮,这表明村民们还是喜爱美观,钟情漂亮,具有一定的美学理念和较强的审美要求,同时,从广大村民感到满意的主要是道路、自来水、路灯、垃圾箱、绿化等硬件设施来看,各地建设部门还是做了实事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部门的工作普遍感到基本满意。
从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情况统计中还可以看出,使广大农民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感到不满意的主要是:河道污染严重;工厂废液、废气、废渣处理不当;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这三个方面排在不满意的前三位,并且同后面的不满意拉开了较大档次,后面项目的不满意度都很低了。
特别是江阴某村反映周边工厂的废液、废气、废渣处理不当,污染较为严重,村民的不满意度较高。
从目前农村最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的调查中,也可看出,排在前两位的就是河道整治与环境卫生(垃圾箱/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可见,在当前村庄整治中最为严重和迫切、村民反映意见最大、亟待治理的就是河道污染问题和工厂“三废”的处理问题以及环境卫生(垃圾箱/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问题。
这三个问题将是今后村庄整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把解决治理好这三个问题作为村庄整治工作的重点。
在调研的村庄中,对化粪池感到特别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在于化粪池的工程质量较差、没法用。
关于对某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满意的原因中,表示主要因素在于工程质量差、没法用的比例最高;其次的原因是认为使用费太高、用不起。
村民们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两个方面,其比例之高远超过其他方面。
这说明一方面,建设部门在村庄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另一方面,某些项目的工程质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工程质量差则直接导致相关的基础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就使得村庄整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这仅是部分乡村的少数情况,但是社会影响很不好,有损于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象。
关于某些基础设施使用费用太高的问题,也需要各相关部门切合农村实际来协调解决。
关于不满意度最高的河道现状问题,大多数村民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河道里的杂物及污染物不能够及时清理、河水的污染比较严重这两个方面,以及河道不顺、通行不畅等。
关于解决河道现在存在问题的建议,多达96%的村民认为大家要共同保护好河道环境,禁止把垃圾往河里扔。
然后提出对河道里的污染物应及时加以处理、加强和完善河道及相关设施的建设等建议。
顺带指出的是,现场调研半年后,太湖发生了严重的水危机事件,可以作为本次调研结果的一个佐证。
关于垃圾处理情况,村民们反映的意见也较大。
多数人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垃圾处理不及时,影响了村容村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村庄发生过垃圾堆放时间超过10天的情况,这是管理中的极端情况,但也值得重视。
在调研的村庄中,多数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村庄垃圾箱和化粪池太少。
对此,村民们认为应及时清理垃圾、粪便,修建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化粪池,多建一些垃圾箱,也有部分村民提出可以建造沼气池,以便有效地使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关于村庄对内对外道路的修建与整治,虽然多数人感到满意,但也有部分村民提出有的道路路面不平整以及道路不够宽等问题,特别是锡山区某村反映道路问题较突出。
在相关措施方面,村民们提出了应该拓宽路面、增加道路建设投入、加强建设和维护道路的公共设施、加强道路管理等建议。
对于这些少数村庄的问题以及村民们的意见与建议,有关部门也要从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新农村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有条件的应立即加以解决。
关于绿化情况,虽然多数人感到满意,但也有部分村民认为政府的绿化投资还不够、绿化的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园林绿化设计不够美观等问题。
同时提出政府应加大绿化方面的投资,加大绿化面积,加强绿化管理工作,以及精心设计绿化,少而精等建议。
这表明广大村民是喜爱园林绿化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家园充满绿色与美丽,同时要求进一步强化绿化管理,以使绿化常在,环境优美,家园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