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Hp的生理学特征
微需氧菌 37℃、pH7.0~7.2为最适生长条件 可产生目前已知活性最强的细菌尿素酶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高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Hp感染率在90%以上
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80%左右。
根除Hp可以促进溃疡愈合
根除Hp加抑酸药的治疗方案溃疡愈合率高
良性胃溃疡的内镜表现
溃疡边缘黏膜
组织软
溃疡型胃癌的内镜下表现
溃疡特点:
边缘不规则
长径>2cm 凹凸不平、浊苔
溃疡型胃癌的内镜下表现
溃疡边缘呈瘤样隆起
良性胃溃疡
病 程
溃疡型胃癌
较长 慢 有规律性 正常
较短
快 无规律性 常偏低
病情进展
上 腹 痛 胃酸分泌
良性胃溃疡 内 镜 检 查 溃 疡 的 特 点
病 理 改 变
Pathologic changes
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比较常见。 GU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 组织学上, GU大多发生在幽门腺区(胃窦)与泌酸腺区 (胃体)交界处的幽门腺区一侧。 溃疡多为单个,5%~20%的患者可有多发溃疡,呈圆形 或椭圆形。
DU直径多小于10mm,GU要比DU稍大。亦可见 到直径大于2cm的巨大溃疡。 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 面覆盖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 活动性溃疡周围粘膜常有充血水肿,愈合期可见 再生上皮及皱襞集中。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 所致。无胃酸,无溃疡(No acid,No ulcer)。
胃蛋白酶能降解蛋白质分子,所以对粘膜有侵袭作用。 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决于胃液pH值。 胃酸、胃蛋白酶增多是DU的重要因素。 胃酸在PU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 NSAID)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定
义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发生在食 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含胃粘 膜的Meckel憩室。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 指肠的慢性溃疡。 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 用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 同于糜烂。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PU
NSAID抑制环氧合酶(COX)——系统作用。抑制 前列腺素合成,削弱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四、其
它
感染:病毒、结核等 药物: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化疗药物等 应激:严重创伤、手术、感染、危重疾病 激素:胃窦G细胞功能亢进、促胃液素瘤 血供不足或血流瘀滞:休克、肝硬化 浸润性疾病:Crohn病、结节病 机械性因素:十二指肠梗阻 放射治疗等
于常规抑酸药的溃疡愈合率。
根除Hp可降低溃疡的复发率
常规抑酸药治疗后溃疡的一年复发率为 50%~70%,根除Hp后可使溃疡的一年复发率 降到5%以下。
Hp的作用机理
Hp定植于上皮细胞表面,其释放的尿素 酶分解尿素后释放的NH3以及分泌的粘液 酶和毒素可导致上皮损伤和过度的粘膜 炎症,破坏粘膜屏障功能。
并
发
症
出血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
出
血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 占50%。
Hale Waihona Puke 约1/4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
出血的方式
呕血
黑便
穿
孔
约5%~8%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发生胃肠道穿孔。
穿孔可引起腹膜炎、穿透(penetration)到邻近的实 质器官(如肝、胰)或穿孔到邻近的空腔器官(如 胆道)。
抑制胃酸分泌 保护胃粘膜 NSAID相关溃疡的治疗问题 溃疡复发的预防
® 药物治疗(续)
根除Hp治疗
一线方案
二线方案
根除HP的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方案)
推荐 等级
A A A A A A B
药物及剂量
1 2 3 4 5 6 7 PPI/RBC(标准剂)+A(1.0g)+C(0.5g) PPI/RBC(标准剂量 )+M(0.4g)+C(0.5g) PPI/RBC(标准剂量 )+A(1.0g)+F(0.1g) B(标准剂量)+M(0.4g)/ F(0.1g)+C(0.5g) B(标准剂量)+M(0.4g)+T(0.75g或 1.00g) B(标准剂量)+M(0.4g)+A(1.00g) PPI(标准剂量)+ B(标准剂量) +A(1.0g)+C(0.5g)
溃疡型胃癌
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光滑清楚 <2cm 活检时黏膜组织软 病理检查无癌细胞
不规则
边缘常隆起 >2cm 活检时黏膜组织硬 病理检查可见癌细胞
四、促胃液素瘤
亦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是胰腺非ß细胞瘤分 泌大量促胃液素者所致。 与常见消化性溃疡的鉴别要点是溃疡发生于不典型部 位(十二指肠降段、横段、空肠近段),具难治性特 点,有过高胃酸分泌及空腹血清促胃液素>200pg/ m1(常>500pg/m1)。
秋冬和冬春之交比夏季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侵袭因素与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 GU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 DU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
侵 袭 因 素
防 御 、 修 复 因 素
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屏障: 防御和修复机制
上皮前 粘液层:阻挡胃蛋白酶、食物、微生物等的物理屏障 碳酸氢盐:中和自胃腔反渗进粘膜的H+ 上皮细胞 粘液、碳酸氢盐 维持上皮前的结构和功能;上皮细胞膜对酸反弥散起屏障作用 上皮后; 粘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为上皮细胞分泌提供能量;通畅的静脉回 流及时清除大量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E
保护胃粘膜治疗
•
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有三种,即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和前 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
• 这些药物治疗4-8周的溃疡愈合率与H2RA相似。
2.其他:
鉴 别 诊 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具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无溃疡及其他器质
性疾病,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有赖于: X线和胃镜检查。
二、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伴发热、黄疸的典型病例不难与消化性溃疡作
出鉴别。对不典型的患者,鉴别需借助B超检查或
内镜下逆行胆道造影检查。
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幽 门 梗 阻
大约有5%左右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发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幽门管溃疡。 炎症水肿、幽门痉挛引起(功能性、暂时性)。 瘢痕收缩而引起(器质性、永久性)。
癌
变
十二指肠溃疡不会癌变。
少数胃溃疡可以发生癌变(<1%)。
病
案
男性,45岁,司机。因反复剑下疼痛半年加重伴黑便 一周入院。 半年前饥饿时出现剑下疼痛,不放射,偶有夜间疼痛, 进食后可缓解,不伴呕吐,饮酒及辛辣食物后可加重。 未重视。一周前因感冒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 后,上述症状加重且出现黑便。近三天感乏力,神差。 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身体健康。否认乙 肝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个人史:嗜酒10年,量少。 查体:T:36.5℃,P:90次/分,R:20次/分,BP: 120/70mmHg.轻度贫血貌。心肺(—)腹部:上腹正 中有压痛,无反跳痛。余正常。
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DU
胃溃疡 gastric ulcer,GU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消化性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呈世界性分布, 估计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 临床上DU:GU约为3:1;DU好发于青壮年,GU的 发病年龄较DU晚10年。 我国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
Hp与非甾类抗炎药(NSAID)
是PU发生的两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单纯根除Hp本身不足以预防NSAID溃疡。
初次长期使用前根除Hp可降低NSAID溃疡发生率。
使用过程中根除Hp不能加速NSAID溃疡愈合。
NSAID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机制
长期服用NSAID患者中,约50%的患者内镜观察有胃 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和(或)出血点,5%~30%的患者有 消化性溃疡。 NSAID产生细胞毒损害胃粘膜屏障——局部作用。
问
题
病史特点是什么? 初步诊断如何考虑?鉴别诊断?
进一步检查应包括哪些?
诊 断 Diagnosis
一、确定有无溃疡及溃疡的性 质
1.胃镜:首选。 直观 可取活检(具有病理诊断的价值) 2.X线钡餐检查 了解胃的运动情况 对胃镜有禁忌 不愿接受胃镜检查和无胃镜检查条件
治
疗
treatment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 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和 精神紧张等。 进食定时,避免辛辣、过咸食物。 戒烟酒;尽可能停服或慎用N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