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朱辉宇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课程前言大家好,很高兴我们今天围绕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1950年,蒋介石当时在1949年退守到台湾之后,他在国民党的一个中常委会上,他就拿出了艾思奇写的一本书,叫《大众哲学》,然后对当时国民党的中常委会说,他说:“就是这么一本小小的书,把我们赶到海岛上来了。
你们写得出来吗?”他就认为:正是因为国民党很多的将领没有哲学思维,没有读懂哲学,所以导致领导能力低下,最后被赶到了台湾岛上去。
另外一个例子,1972年的2月21号,尼克松当时由经上海到达北京,到了北京之后不到3个小时,毛泽东就提出要见尼克松,尼克松后来就去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在见到尼克松的时候,他第一句话,他说:“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
”他说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基辛格和周总理去谈,我今天跟你谈一些哲学问题。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领导人,他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他没有一定的哲学素养,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哲学思维的话是很难办到的。
毛主席在战略上,在领导能力上,为什么能够高人一等呢?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懂哲学,他学哲学,他会用哲学,像刚才所说的,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
这其中就展现了很强的哲学的一种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
这个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两个小引子,哲学说起来很抽象,但是落在实处,它和我们的领导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哲学能够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呢?哲学首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怎么样,作为方法论,它会告诉你我们应该怎么办,它会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很多的方法,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能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它怎么发展变化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对于我们提升领导能力就影响非常大的帮助,在这个意义上,很多的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论述。
比如说,毛泽东同志就说就哲学,它是一个船,你要过河,你要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比如说邓小平同志就认为要学哲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方法上提高一步。
陈云同志搞经济是一把好手,他提出一定要学哲学,学了哲学终生受益。
另外,李瑞环同志,他很善于学习哲学和运用哲学,学哲学,用哲学著作。
哲学思维的提升,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提升行政管理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我主要就和大家来谈四种哲学思维,以此来谈一谈我对于哲学思维对领导能力提升的一些看法。
一、提升求实思维首先,第一个大的方面,要提升求实思维,以此来推进领导能力的提升。
什么是求实思维呢?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它的根本,它的第一性是物质,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个世界是物质决定意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实际上从根本上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既然哲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我们在思考问题,在看待问题的过程当中,就应该遵循这个观点,不断提升自己求实性思维。
我们在工作,我们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实实在在的物质,从实实在在的客观情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来说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从时间出发,具有一定的时间意识,时间不一样,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问题要从空间出发,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处于不同的空间,我们看待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办法。
第三个办法,要从具体的条件出发,我们看事情、想问题、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条件意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仅要从时间、从空间,还要从具体的条件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提升我们的求实思维。
这种求实性的思维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我个人认为,简单来概括的话就是两大方面,第一大方面要吃透上情,另外一个方面是要摸透下情,所谓的吃透上情,就是要把握上级的宏观政策,客观盲目性。
上级,特别是中央政策,它是宏观性的,它是立足于全国全局性的一些政策。
对于这些政策,对于宏观性的政策我们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要吃透这些政策,吃透上情,这样我们在工作当中才能克服盲目性。
另外一方面,要摸透下情,要立足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立足我们个人所处的地方,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时间里面,我们个人在管理、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方面的条件,立足于这些进行思考,增强我们工作的针对性。
如果说你不能吃透上情、摸透下情的话,你就没有办法从实际出发,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求实思维。
那你的领导能力、你的行政的管理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在实际过程当中的效果就会出现很多,譬如说好意好人办坏事的结果。
比如,我在中央党校和很多西藏班学员的交流过程当中,西藏班的学员们就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例子,他说中央为了支持和鼓励西藏的基层组织建设,曾经专款支持乡镇的党委的一些房屋建设,由上级的发改委拨钱统一规划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给很多基层党委建立一些房屋和办公的地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某些官员、某些领导,他没有能够很好地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求实性思维,所以,有很多在建筑的过程当中,把东部地区的一些房屋特点搬到西藏地区去了,在东部很多房屋朝南的这一面是要建一个走廊的,这是符合东部的客观实际的,当你把这个建筑方案搬到西藏去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因为西藏,它到了冬季,它的取暖很大一块,特别在农村主要是靠日照,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暖和,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比较寒冷,当你把房屋的南面都建起了走廊之后,反而阻挡了阳光射到房屋里面去,这样的话很多的房屋,虽然建得很漂亮,但是到了冬季却非常地寒冷,基层的一些干部没有办法在房屋里面办公,这就是一起没有能够吃透上情,同时下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这样一个例子,虽然是极个别的现象,但还是值得我们警示的。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首先一个,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升自己的求实性思维。
求实性思维,还要一个大的方面,必须要不断地去提升我们的规律性的思维。
求实把握客观实际,一个重要的方面要把握客观实际的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什么叫规律性思维呢?规律性思维就是要将具体的问题上升到规律层面去思考,不要就现象论现象,应该按规律去办事,不要脱离实际。
在这个方面,如邓小平同志就做得非常好。
当时,邓小平同志在概括整个世界大局的时候,他就把握了世界发展的规律,整个世界千变万化,纷纭复杂,它的发展大势,总的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呢?小平同志用了四个字概括——“东西南北”(所谓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东西问题主要表现为和平问题、战争问题;南北问题主要是指发展的问题,南北方差距的问题,整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纭复杂,但是在小平同志那里,他能把握住时代脉搏,抓住规律,“东西南北”四个字就很好地概括了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和规律。
我们思考问题要有一种规律性的思维,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就现象去论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
二、提升辩证思维第二个方面,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哲学素养,增强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以此来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
我们的哲学素养、哲学思维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关于辩证的观点。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就提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这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揭示了关于外部世界的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基础之上,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地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一)坚持系统性思维第一个方面,要坚持系统性的思维。
因为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既然是普遍联系的,那我们就可以把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看作为一个系统,要不断地去提升我们系统性的思维。
所谓的系统性思维就是要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当中去加以考虑,不要主次部分、轻重不分,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具体来说,第一点,要把握重点。
系统是由各式各样的要素构成的,每一个要素在系统当中都有它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把握重点,要突出重点。
这个系统跟要素总体把握,但同时我们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如《荀子•王霸》篇里面就谈到:主好要,则百事祥,主好详,则百事荒。
一个领导人,他如果能抓住要害,抓住重点,所有的事情都能够提纲挈领地处理,很多事情都能够办的好;如果一个领导,他忙于具体事务,忙忙碌碌,事必躬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去做,那结果往往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在荀子看来就是百事荒。
事情怎么样都做不好,因为他抓不住重点。
在这一点上,小平同志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榜样,我们去翻历史,我们都知道,小平同志在“文革”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出来主持工作,据记载,一旦他出来主持工作的时候,办公室桌上的文件是越来越少,事情还是那么多,但他却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关键问题就在于小平同志他能够抓重点,抓住主要问题。
他曾经说过,他说:“金融问题,我不是太懂,朱镕基同志懂,我主要是抓政治、管政治,我懂政治,我管方向。
”这也是抓重点的一种思维方法,一个人,一个领导,他不可能事事都懂,但是他抓住了重点,像小平同志抓住了政治问题,抓住了方向问题,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他把握住了,那所有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纲举目张。
所以,我们的领导人在平时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系统性思维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把握重点、把握要害。
这个方面的领导能力在当今社会,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有作用的。
在当前来说,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一个重点问题。
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主线,把科学发展作为一个主题,使这个主线和主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过程当中共同来发展。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我们以往的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够提供我们国家长时间、可持续地发展了,它带来了环境、资源的过耗问题,水资源紧张、石油资源紧张等,同时它还造成了很多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它的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过度地去依赖一种物质资本的投资,过度地依赖廉价劳动力,这种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好、发展方式也好就必须要转变,因为它已经造成了我国发展的国内、国外的很多困局,必须要突破,这是个重点问题。
我们国家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必须抓住这个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就是发挥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抓住重点,重点突破,整个社会的发展才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推进。
提升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还有一个方面,一定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统筹兼顾的能力。
因为系统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把握重点的同时,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统筹兼顾。
但我要强调的是统筹兼顾不是形式主义的简单排列,它的主要问题是要处理各个方面、各个利益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两大关系,第一个关系是比例关系,第二个关系是顺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