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投稿须知
置于中文图注下方)。表应画在白纸上,应写明表序及中、英文表题,居中排在表的上方。 一篇文章中如有2张以上表格,应连续编号。表题要简明,末尾不加句号,表序与表题之 间空1格。表的结构应简洁,具有自明性。尽量采用三线式,两端开口。表中参量应标注 单位。表内数字尽量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字或内容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 左”、“″”或其它类似用词或符号,而应一一标注。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 “—”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表内的数据应书写清楚,并需反复核对,确保 无误。表中所需说明的事项,可用简炼的文字附注于底线下方,亦请用英文翻译。表应放 在文中的相应位置,不要集中于文后。 3.14 讨论:要突出作者自己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交代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不 要作文献综述,或重复前言的内容。应避免推想太远,避免不成熟的论断,避免本文资料 不足以得出的结论。如理由充足时,可以提出设想和建议,但须恰如其分。 3.15 致谢:仅对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有实质性贡献者,如参加研究的工作者,资料及 技术的协作者,经费的提供者等。作者应负责征得被致谢者的书面同意。致谢者放在正文 末,并加用圆括号。 3.1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以亲自阅读过的近5年内主要文献为限,并应对照原文核实。 综述讲座类一般不超过20条,其它类型的稿件不超过10条。“内部资料”、“待发表”及 “会议资料”等文献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入。参考文献在文中采用顺序编码体系,其序号 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上,并置于右上角。文末参考文 献的著录按文中引用顺序用阿拉伯文排列,序号亦加方括号,其后空一格,不加任何标点。 每一则参考文献均请在其文题后用英文大写字母标注文献类型并用方括号括上(如:专著: [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 [S];专利:[P];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见 《中国
药房》2006年各期实例)。参考文献作者在3人以内(包括3人)时应列出全部作者,超过 3人时,后加“等”(中文,楷体)、et al(西文,斜体)或他(日文)。中、外作者均是 姓前名后;外文作者的名用缩写,不加缩略点。中国人姓与单名间空一格。外文文题首字 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刊名单词首字母均用大写。日文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 在参考文献中,下一条文献与上条相同的项目,应一一重复著录,不宜用“同上”、 “Ibid”等。文献内的标点符号要严格按《中国药房》要求;中文参考文献中的句号不是空 心圈,而是黑点。 《中国药房》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投稿时请以此为准: [期刊]作者.文题[文献类型].刊名,年,卷(期):起页. 例:赵明宏,郭 涛,王敏伟,等.钩吻中非生物碱不同组分体内抗肿瘤作用比较研究[J]. 中国药房,2006,17(23):1 776 Agrawal S,Kandimalla ER,Yu D, et al.Potentiation of antitumor activity of irinotecan by chemically modified oligonucleotides[J].Int J Oncol,2001,18(5):1 061. [书籍]作者.书名[文献类型].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或作者(指篇或章 节作者).题目.见:主编者.书名[文献类型].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例: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25~228. 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To err is human:bu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M].Washington:Nationl Academy Press,1999:12~17. 4 收稿、退修和不录用稿的处理及联系 4.1 收稿邮箱:zgyfqk@编辑部收到邮寄(或E-mail传送)稿件后立即登记编号, 并寄给(或E-mail传送)收稿回执。日后查询请注明或说明稿件编号;
2 投稿注意事项 2.1 文稿应具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2.2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 整,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图、表及参考文献)字数一般不 超过5 000字,短篇报道1 500字左右。 2.3 文稿请分别用另页附15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3个~8个关键词。英文摘要必须打 印,内容与中文摘要一致。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全部大写,名的首 字母大写。作者单位用英文全称(按正式名称书写),后加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2.4 文稿请用正A4单面、白色纸张打印或用400字(或300字)方格纸正楷书写,字迹务 必工整。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除英文以外的文种等均 请用铅笔注明。文中出现的数据、结构式、公式、符号、参考文献等请仔细核对,避免出 错。 2.5 投稿须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和未一稿两 投。若属基金资助,或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请注明 并请附上有关证明材料。 2.6 投稿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资 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投稿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 2.7 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寄回,如无特殊原因说明,超过时限,则 按新稿处理。 2.8 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 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请作者考虑。 2.9 投稿时务请另页附第一作者资料,包括姓名、职称、最高学历、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 地址、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公电话、住宅电话、移动电话)、邮政编码、E-mail等,
以便编辑部联系和作者资料存档。 3 文稿的撰写要求 3.1 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不用副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尽可能 不用代号或人们不太熟悉的缩写等。 3.2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作者应是参与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文中问题、对文稿内容负责者, 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应按参加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列。作者 名后的作者单位要用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县)名及邮政编码,加用圆括号。作者如 有1个单位以上,则在第一作者名字的右上角注出1,其它单位作者顺序在其名字的右上 角注出2或3,并分别将单位名称按数字顺序排列,且在各单位名称前加注相应数字(参 见《中国药房》2006年各期)。 3.3 摘要及关键词:实验性研究或理论指导类文章,需分别用另页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 词,约150字左右。摘要要求按结构式撰写,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参见《中 国药房》2006年各期实例)。关键词3~8个,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 或讨论的中心问题有关的和必要的词,尽可能用医学词表上的规范词。 3.4 正文:应尽量减少层次,一般不宜超过3层。层次的数字序号后不用黑点,但要空一 个字。写法如下: △△△△(顶格) 1 △△△△(顶格) 1.1 △△△△(顶格) 1பைடு நூலகம்1.1 △△△△(顶格) 3.5 前言:一般勿超过250字,概述主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 并明确提出本文之目的。
3.9 国际代号与缩写: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例如:2分钟2min,4天4d,雌 性♀,雄性♂,国际单位IU,概率P,紫外UV,均数用x,静脉注射用iv,腹腔注射用ip, 肌内注射im,皮下注射sc,脑室内注射icv,动脉注射is,口服用po,灌胃用ig,等等。 3.10 放射性核素或元素:元素符号均用正体且首字母大写,核子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左上 角,元素、离子或基团的化合价应标在右上角,且应数字在前,表示正负化合价或阴阳离 子的“+”或“-”在后,如Mg 2+(不用Mg++,Mg+2),PO 3-等。年龄和体重均 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按体重计算的药物剂量应以“g(mg)· kg -1· d-1”表示。 3.11 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并书写清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 法》(GB/T15834-1995)为准。每个标点符号占一格,破折号“——”占两格,连接号 “-”(半字线)占半格,起止号“~”占一格;比号“∶”居中写在格内,冒号“:” 靠近字的下端,写在下一格1/4格内。 3.12 数字:文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 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 1989年不能写成89年。避免出现“今年”、“后年”等字样。多位阿拉伯数字一般不宜 移行。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右每3位空1/4格,而不 用千分撇“ ′”。如3528473应写成3 528 473,而不写成3,528,473。纯小数必须写出小 数点前定位的“0”。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400,0.300,2.350”不能写成: “.4,.3,2.35”。 3.13 图和表:图表应少而精,不可与文字重复。照片(仅限黑白)应清晰,对比度适宜。 图应有图序和中、英文图题,居中排在图的下方。如有2个以上的插图,图序应连续编号。 图题应简短准确,末尾不加句号。图序与图题间应空1格(如有图注,也应用英文翻译, 并
3.6 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应说明来源及规格。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国 药典》(2005年版)、《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有药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典委 员会办公室编)为准。我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则用批准的 药名。其它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为准。少用代号,尽可能不 用商品名。药名写在剂量前面。不常见的药名或首次出现的药名,宜注上英文名。 3.7 方法:凡文献已有报道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 写明改进处。如系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别人重复。 3.8 计量单位及符号:量和单位的规范使用、书写可参阅: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法 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等书籍。计量单位一 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 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例如,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m(质量), t(时间),V(体积),n(物质的量),d(相对密度),Ar(相对原子质量),Mr(相对分子质 量)等。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以加一斜线的方式表 示。如λ/nm即表示以nm为法定单位的波长。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以mol· L-1、mmol· L-1、 μmol·L-1、nmol· L-1或g· L-1、mg· L-1、μg·L-1、ng· L-1表示。在单位或者组合单 位内一般不再使用斜线和括号间隔,更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表示相除,如 常用法定单位为“mg · kg-1· d-1”,不能再表示为“mg/kg/d-1”, “mg· kg-1/d”,“每日 mg/kg”或“每千克mg/d”;又如IC50/mol/L应写成IC50/mol· L-1,AUC t~∞ /(mg· h)/ L应写成AUC t~∞ /mg· h· L-1等。原ml、μl等均统一以mL、μL表示。另外,范围号(~) 前后两数值中的%、‰等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如3%~5%(不能写 成3~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