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9:民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专题9:民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三、新文化运动的教育主张 1、教育的个性化 对民主的呼唤,对专制的批判,反应在教育上, 就是增强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个性化 教育的倡导,包含对个人思想上、行动上的 解放和对个人权利、尊严的尊重。
这就要求: 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 家庭所抑制; 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尊重儿童; 不以划一单调的模型塑造个人,让社会淹没 个性; 禁忌随便教育,应根据学生之喜好、身心发 展特点而有针对性地教育。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率先扛起民主和科学的 大旗。关于民主,他认为包括政治民主、信 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 主张;关于科学,他认为不论什么食物,如 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不合于现今社会的,虽 祖宗之遗留、虽圣贤之垂教、虽政府之提倡、 虽社会之崇尚,皆不值也。
陈独秀认为,建设中国的真教育,乃自动的 而非他动的;乃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乃实用 的而非虚文的;乃社会的而非私人的;乃直 视的而非幻象的;乃世俗的而非神圣的;乃 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乃推理的而非记忆 的;乃科学的而非历史的。
在他们的推动下,晏阳初等发起的平民化教 育思潮、黄炎培等领导的职业教育思潮,蔡 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领导的勤工俭 学思潮,以任洪隽、赵元任、蔡元培、胡适、 丁文江等发起组织的科学教育思潮等在全国 各地开始遍地开花,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 改革和实验。
措施3: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 1919年先后设立文科、理科、法科和地质 学研究所,1922年设立国学研究所。多方筹 集资金购置新书,以供师生参考。 措施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告诫学生砥砺德行,尊重师长;成立体育 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
2、贯彻自由思想、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 悉听其自由发展。 北大教师既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等激进者,也有黄侃、辜鸿铭等保守者。政 治倾向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有三民主义的、 有无政府主义的、有国家主义的。
意识到了中国教育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弊端: 远离西方近代教育之真精神,即民主和科学; 所实行的新教育依旧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实 际需要;简单模仿,食洋不化。 于此,陈独秀指出:中国教育需要取法什么: 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 术上之自由思想,弃神圣的经典与幻想,而 重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技能。
他认为,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应完全 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持其独立地位,不受政 党或教会的影响。 政党与教育的对立表现为: 教育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政党则要 造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 教育者的个性;
教育求远效性,着眼于未来;而政党是求近 功的,往往着眼于眼前利益; 政党之间的更迭,必然会影响教育方针政策 的稳定,影响教育效果。 所以教育要超脱各党派之外,保持: 教育经费的独立; 教育行政独立; 教育学术和内容的独立; 教育脱离宗教组织而独立。
评价: 他的教育思想贯穿着民主、科学、自由和对 个性的追求,充满爱国主义情感; 在实践中,不屈从压力,锐意改革,坚守信 念的品质,值得学习; 对北大的改组,体现出一种宽容博大、兼容 并包的胸怀,也反映出其对国家、对民族、 对学术的一种卓越的追求与责任。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黄炎培(1878-1965),上海人。 早年父母双亡,随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 21岁,考中松江府秀才第一名;三年后中举人。 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 1905年,加入同盟会;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校成立大学评议会,各学科设立教授会。 1918年,北大共成立了国文、英文、法文、 德文、数学等11个学科教授会;1919年,学 校评议会决定设立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 务处分管相关事务。
4、学科和教学体制改革 措施1、扩充文理,改变轻学重术的传统 认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实为基础学科与 应用学科的区别。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 学为基本。他认为文理属学,法、商、医、 农、工等为术。鉴于当时存在轻学重术的弊 病,他提出重学而轻术的改革方向,将北大 组建为文、理、法三科。
2、地位 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劳动者整个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的重要环 节。
(三)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为工商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解决失业问题,保障生计,人尽其才; 使有业者乐业: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能 胜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创造发明, 造福人类社会。
1913年,提出教育与生活、社会相联系的思想; 1917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参与南京高等师 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的创办; 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二、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一)思想的形成 1913年,《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 榷》:学生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 在社会上毫无用处。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而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实用人才的需求。
措施2: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认为文理科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能截 然分开。于是废科设系,设立14个系,设系 主任,原文、理、法三科称第一、二、三院。 措施3:该年级制为学分制 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认为年级制不利于 个性的发展,于是推行学分制,本科修满80 学分,必修和选修各半,即可毕业。
(四)教育独立思想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 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能对人 类文化发展尽到一份责任,做出一份贡献, 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 给那些怀有其他目的的人去使用。
(三)改组北京大学 改组前的北大:充满封建官僚习气,学生出 身贵族和官僚,入学的目的是升官发财,校 政腐败、制度混乱、学术空气淡泊。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宗旨: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措施1:改变学生观念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措施2:整顿教师队伍 聘请真才实学者为师,而不管其国籍、资格、 出身、年龄、思想倾向等,辞掉一些不称职 的教师和老外。
随后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办 爱国女学,组建爱国学社; 1904年,成立光复会,担任会长,1905年并 入同盟会,担任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和研究,1911 年回国,1912年担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7 月辞职,此后再赴欧洲学习;
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改组北京大学; 1928年离开南京,移居上海; 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营救爱国人士和共产党员; 1933年与陶行知、李公朴等人发起举行纪念 马克思逝世50周年大会; 1937年移居香港治病,1940年病逝。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 (一)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 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 家。 出生于经商世家,5岁入私塾,16岁中秀才, 22岁中举人,23岁过会试,25岁补殿试,受 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 戊戌变法失败后,辞去翰林院编修之职,于 1898年秋南下办学。
2、教育的平民化 所谓民主,包括自由、平等和互助,要求个 人有独立发展的自由,要求男女之间平等, 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平等,进而能够合作、 互助。 因而教育需要向平民百姓下移,关注老百姓 的教育需求,帮助百姓获取知识,改变他们 的生存状况。
3、教育的实用化 清廷末期及民国初年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始终 存在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学生生活与社会生 产相违背的弊端。胡适的批评很到位:社会 所需要的是做事的人才,学堂所造成的是不 会做事又不肯做事的人才。实业界人士穆藕 初指出:在失业者方嗟叹活计之难寻,在事 业界方忧虑需要人才之无多。 由此提出教育实用化及职业教育口号。
4、教育的科学化 科学不仅仅表现在既有的科学知识,更根本 的是理性的怀疑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追求。 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有假定而无实证、有 想象而无科学。 学校在教授数理化,并不代表在进行科学教 育,科学更重要的是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改变 人的态度和观念,科学方法的运用重于科学 知识的获得,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科学 精神的养成。
(二)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 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 群之义务。 1、作用 对自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作用; 适应了社会分工和人的发展差异性。
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 谋个性之发展;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社会价值:提高职业素养;增加就业;维护社 会和国家的安定。
他提出,青年人应该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 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 的而非想象的。 后来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皆参与 到新文化运动之中。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民主、 反对专制,宣扬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二、新文化运动对教育的批判 蔡元培:吾国教育界,乃尚牢守几本教科书, 以强迫全班之学生,其实与往日之《三字 经》、四书、五经等,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之 相差。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虽已经采用,但学 校仍被动灌输,教师盲教、学生盲学,重虚 文,不讲实用等。
专题9:新文化运动及民国时期重要的教育家
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教育主张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新文化运动及其教育主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西方列强支持袁世凯 称帝,加强侵略中国,军阀混战; 经济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上:大量新式学堂的新办和新思潮的引进, 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反帝反封建意识逐渐成为 一种自觉。
(四)职业教育方针 1、职业教育社会化 办学宗旨社会化:以教育为方法,以职业为目 的; 培养目标社会化: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培养 适合社会生产和合作的各种人才; 办学组织社会化:学校的专业、年限、课时、 教学安排等均按社会需要、学员的志愿、实 际条件来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