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体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组员: B 宋倩雯B 张亚萍 B 吴金慧指导老师:翟青2015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一、经济发展概况二、产业结构现状特征三、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四、空间布局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现状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化建设现状二、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建设任务七、规划目标八、规划布局九、规划内容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三、片区层面规划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附录:任务分工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

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

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六合区为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综合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

地势北高南低,高低差100多米。

北部丘陵岗地区位于平山一线以北,从冶山向西,经马集、大圣至芝麻岭大部分地区。

中南部河谷平原岗地区雄州城区向西直至新集、程桥等乡1数据来源于六合区百度文库的大部分地区。

南部沿江平原圩区位于南端沿长江北岸一带。

长江绕圩区东南,滁河贯于区中公里,境内有山丘60多座,内河30多条。

(2)气候六合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3)水资源区内水系分属长江和淮河水系。

沿东北部的冶山至中部的骡子山向西北至大圣庙一线,为江淮分水岭;南侧为长江水系,北侧为淮河水系。

境内有河道40余条,滁河支流有皂河、八百河、新篁河、新禹河、岳子河等河道。

沿江淮分水岭两侧多水库塘坝。

(4)土地资源六合区现有土地万公顷。

其中耕地万公顷,占六合区总面积%;园地万公顷,占%;林地万公顷,占%;牧草地10公顷,占‰;其他农用地万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万公顷,占%;交通用地万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万公顷,占%;其他土地万公顷,占%。

(5)矿产资源至2008年底,六合区探明的矿种有铁、铜、硼、蓝宝石、雨花玛瑙石、大理石、玄武石、白云石、花岗岩石、石灰石、辉绿岩石、铸型用红砂、建筑用黄砂、石英砂、膨润土、凹凸棒粘土、矿泉水等20多种,其中蕴藏丰富有工业价值的16种。

现已开采的有铁、硼、雨花玛瑙石、大理石、建筑用黄砂、白云石、石灰石、铸型用红砂、玄武石料、凹凸棒黏土、矿泉水等。

根据现有开采能力,每年开采铁矿石55万吨,建筑用黄砂300万吨,各种石料450万吨,红砂20万吨,凹凸棒黏土2万吨,产砖5亿块。

经地质部门勘察探明储量的铁矿石约295万吨,硼矿石约4万吨,建筑用玄武岩D级8500万吨,黄砂D级7200万吨(其中雨花石约为万吨),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D级亿吨,花岗岩1亿立方米,铸石用玄武岩800万吨,石英砂约1亿吨,矿泉水年自然流量500万立方米,凹凸棒黏土约1亿吨。

(6) 生物资源六合区林地生长树种有39科92种。

境内生产药用动植物有487种,其中属全国重点药材品种的有115种。

六合区可利用水面近1400公顷,生产经济鱼类15科36种。

龙池鲫鱼饮誉国内外。

(7)旅游资源国家级地质公园、AA级金牛湖风景区以及平山省级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优越。

2、社会经济22013年全区共辖1个镇(竹镇),11个街道办事处(大厂、葛塘、长芦、雄州、龙池、金牛湖、横梁、程桥、龙袍、马鞍、冶山),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含8个村居并设),61个村民委员会。

六合区总人口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897361人,占南京市户籍人口的%,男女比例为451056:446305=;常住人口为926400人出生率‰;死亡8111人,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013年六合区城镇人口共有万人,城市化率%。

全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占南京市总面积的%。

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照在地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三产结构为::。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占总产值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占总产值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占总产值的%;相对于前一年增加了亿元,增加了%。

全区形成以采矿业、轻纺服装、机械制造,工业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在现代化进程上,正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1)南京都市发展区的构筑现行《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市域—都市发展区—主城三个层面,对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规划重点提出了规划构想。

在市域层面,重点是“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格局,重视推进小城镇发展”。

规划提出了“+”字型市域城镇主次发展轴构想,即将沿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作为市域城镇发展的主轴,市域南北向的交通干线作为市域城镇发展的次轴。

通过架构“+”字型发展轴的构想,旨在使南京发挥在区域中实现从东向西的扩散、在市域中实现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吸引和辐射作用。

在都市发展区要形成“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现代化大都市空间格局”。

六合区处于“+”字型发展轴的交叉口位置,南部属于南京都市发展区,是南京跨江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南京发展的战略储备空间。

2数据来源于南京市六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南京统计局统计年鉴(2)区划调整3200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市行政区划作出了重大调整,由六合县和大厂区合并成立六合区,区县合并为六合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拓展了发展空间,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了发展平台,有利于现代化新郊区的形成;·改变了城市化模式,新区划有利于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区域整体实力,有利于富民强市和全面小康的目标实现。

2012年8月,六合“大手笔”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 19个街镇合并为12个,撤销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六合共辖雄州、金牛湖、横梁、程桥、龙池、龙袍、马鞍、大厂、长芦、葛塘10个街道办事处和竹镇、冶山两个镇。

4年2月,推进主城“四区并二”、郊县“撤县建区”的重大区划调整。

这一举措促进了六合的整体发展。

,(3)交通枢纽六合区是南京对外的交通门户。

境内有宁连、宁通(扬)、104国道、雍六高速公路和宁淮高速公路等数条交通干线穿越,全区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具有"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成为南京市辐射苏北皖北的交通门户和辐射都市圈的桥头堡.境内有宁连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宁蚌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宁启铁路设有客货站,南化,扬子等三条铁路专用线;区内长江岸线总长约40km,可供建万吨级深水码头两处,现有综合性扬子港区,建设中的西坝港区,滁河贯穿东西,四季通航,为五级航道;国家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天然气项目东西横穿我区35km,并设有2个分输站;规划4E级的六合机场处于我区的北部.我区作为南京市江北枢纽城的地位已见端倪.宁启铁路、宁连铁路在六合境内通过,4E级的六合机场处于六合的北部,六合具备了水陆空综合交通方式。

区内拥有以长江、滁河为主的发达水系,素有航运灌溉之利,有此外随着长江四桥和南京二环的建设,六合区与南京主城联系将更加紧密,承担着南京的北部交通门户角色。

(4)企业集群3数据来源于百度文库4区内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南京化工园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区内现有南京钢铁厂、扬子、华能、南化、扬巴、南钢、南热、十四化建共同构成全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区域发展有ITT(南京)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水泵和流体处理系统及服务供应商,是世界500强企业、南京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跃进集团南京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系跃进轻卡的配套专业厂丸仁电子(南京)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及销售等大企业的依托。

5表格来源于数据、资料归纳和总结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6六合城市定位调整的机遇。

新修订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六合定位为江北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服务和辐射安徽、苏北等地区的区域副中心;实施相对独立发展策略,按照相当于主城同等水平的要求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与服务体系。

江北副城的规划建设,为我区跨越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将极大地推进全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职能扮演:表2-1产业职能表表2-2 六合职能体现表二、发展目标7(1)“十二五”提出的发展目标(2011-2015):照“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二五”六合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实现翻一番,确保与全市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80亿元,年均增长2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亿元,年均增长20%。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40亿美元,年均增长18%;外贸出口累计突破35亿美元,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