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内容
托班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数量,区分“1”和“许多”。

2、独立操作一一对应的学具,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目测两组物体明显的多少。


1、积累大小比较的经验。

2、能在一组(3个)学具中找出最大的、最小的。

3、区分差异明显的多与少。

图形与空间
1、感知圆、方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按形状配对、指认。

并对生活用品和玩具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

2、在操作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

逻辑关系
1、学习按物体的明显的一个特征把物体分组或归并在一起,积累的经验能用于日常整理收拾玩具活动中。

2、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组和归并。

3、知道自己和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

小班

1、正确的唱数20以内的数。

2、能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7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3、理解7以内数的形成。

4、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的数量。

5、识别10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长短和高矮不同的物体,能正确运用“前后”、“长短”、“高矮”词汇。

2、能从4个高矮或长短不相等的物体中找出或说出哪个最高(最长)、哪个最矮(最短)。

3、能按物体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高矮、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排序。

图形与空间
1、认识长方形、三角形,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特征。

2、能判断物体之间明显的空间关系。

3、能区分以一个物体为中心的里外。

4、能按指定方向运动。

逻辑关系
1、学习将物体按颜色或形状特征进行简单有规律的排列(如AB、AAB、ABB、AAAB)。

2、2、能不受外部特征的干扰,根据物体的一个维度的外部特征(大小、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

时间与事件
结合生活内容,区分“白天”和“黑夜”,能说出典型事件。

中班

1、学习30以内的数序,能初步描画10以内的数字。

2、能通过比较,理解10以内数字的数列关系与等差关系。

3、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10以内物体的多与少,并能区分10以内数字的大小。

4、学习群数:2个2个数,10个10个数,5个5个数。

5、学习20以内的倒着数。

6、学习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影响,正确而迅速的点数10以内的数量。

7、能理解単、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単、双数。

8、能准确快速的目测10以内的数量。

9、初步理解7以内数的分与合。


1、比较物体的厚薄、宽窄、轻重、粗细,知道哪个厚(粗),哪个薄(细)或者一样厚(薄)等,会将5个物体按厚薄(宽窄、轻重、粗细)排序。

2、日常生活中能用厚薄(宽窄、轻重、粗细)词汇表达物体的特征。

3、在数量的比较中,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和排列位置、间距等影响,积累数量比较及数量守恒的经验。

图形与空间
1、认识梯形、椭圆形,知道其重要特征,能正确指认与命名,关注生活中像梯形的物体。

2、学习将已认识的图形进行拼搭与拆拼。

逻辑关系
1、学习按物体两个或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

2、继续学习模式排序(ABB、AAB、ABC、ABBC),并能按自己的排列的模式用语言进行交流。

3、感受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积累整体与部分的大小关系的经验。

4、能从2个不同的物体中寻找共同点。

5、能从一堆物体中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初步能总结和归纳物体内在的共同属性,并尝试用标记来表示共同的属性。

时间与事件
1、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辨别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习安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顺序。

2、能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排序。

3、结合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用序数辨别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体验按顺序做室内又快又好。

4、认识早、中、晚,能说出典型事件或特征。

大班

1、学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体验“数越大,组合方法越多”,并在理解每组两个部分数的互换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互补、递进、递减,某数分成的组数比原数少1等规律。

2、学习书写数字“0-10”,有书写兴趣和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认识“+”“-”“=”,知道其名称、读法及意义,会进行10以内数量的加减口算,能顺利的运用加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加减问题。

4、认识和区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兑换和购物活动。

5、尝试探索把一个数分成3份的不同分法。

6、理解图形及实物的等分,初步了解一倍、两倍的意义。


1、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自然测量。

2、比较远近,知道哪边远、哪边近或一样远,会按远近排序。

3、初步理解面积和体积。

图形与空间
1、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理解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2、学习按图样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所勾图形或描绘在方格纸上。

3、结合生活实际,能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

4、区别左右,能指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
5、学习把简单的平面图形之图样进行立体搭建或插塑构造。

逻辑关系
1、学习找多重(三个或以上)特征,变通多种分类方法。

2、学习在收集、记录、整理信息资料时,能运用已有的经验用数学表征方法表明意思。

3、初步理解物体的等量换算,感知理解传递关系。

4、清楚地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划分规律组,学习用数量、符号、图形卡进行模式排序,并能关注和欣赏环境中物体的排列模式,用简洁语言进行介绍和交流。

5、能初步理解矩形规律。

时间与事件
1、认识星期,知道一星期有七天及排列顺序,并与“今天”“明天”“昨天”的时间概念建立联系,如今天是星期一,昨天是星期天,明天是星期二,以及双休日表示的意思。

2、认识整点、半点,能识别及在钟面拨出某整点、某半点。

3、知道一年有12个月及顺序,每月有30天(或31天),区别星期、周、日的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