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6、发酵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pH值
13
总结 pH控制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考虑最 佳pH值,而且要根据生长阶段考察对pH的要求。 在pH控制中还要采用合适的调节方法。
14
• 发酵过程的pH控制


发酵过程pH会发生变化
变 基质代谢 化 原 产物形成 因 菌体自溶
15
pH

pH影响酶的活性
第三节 发酵过程的pH控制
一、发酵过程pH变化的原因 1、基质代谢 2、产物形成 3、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二、pH对发酵的影响
12
三、pH的控制
1、调节好基础料的pH。 2、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 3、通过补料调节pH 4、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pH 5、不同调pH方法的影响
3
温度变化及其控制
2、温度影响发酵方向
3、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同时氧在 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也影响菌对某些基质 的分解吸收。
因此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要严格控制。
4
(二)最适温度的选择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
2、根据培养条件选择
3、根据菌生长情况
总之,温度的选择根据菌种生长阶段及培养条件 综合考虑。要通过反复实践来定出最适温度。
5
三、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
(一)发酵热Q发酵 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 所谓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1、生物热Q生物
3、蒸发热Q蒸发
2、搅拌热Q搅拌
4、辐射热Q辐射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6
(二)发酵热的测定
方法:①一种是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计算发酵热。 在工厂里,可以通过测量冷却水进出口的水温,再 从水表上得知每小时冷却水流量来计算发酵热。
b.供氧充足条件下,可得最高产量;若供氧受 限,产量受影响不明显;如:异亮氨酸,赖氨 酸,苏氨酸等;
c.若供氧受限,细胞呼吸受抑制时,才获得最 大量产物;若供氧充足,产物形成反而受抑制; 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等。
20
3、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
21
4、溶氧的控制
4.1 调节通风与搅拌 4.2 限制基础培养基的浓度


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

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
的 影
pH影响代谢方向

pH在微生物培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
16
• 发酵过程的pH控制
p
基础培养基调节pH
H
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

通过补料调节pH


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pH
方 式 选择合适的pH调节剂
1、泡沫的类型 2、泡沫形成的原因
(1)气液接触 (2)含助泡剂 (3)起泡速度高于破泡速度
25
3、发酵过程泡沫产生的原因 (1)通气搅拌的强烈程度 (2)培养基配比与原料组成 (3)菌种、种子质量和接种量 (4)灭菌质量
26
(二)起泡的危害 降低发酵设备的利用率 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 增加了染菌的机会 导致产物的损失 消泡剂会给后提取工序带来困难
缓慢,世代时间无限延长。
2
二、温度的影响与控制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温度影响反应速率
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实际是酶反应速率,酶反应有 一个最适温度。
从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可以看到 dlnKr/dt=E/RT2
积分得
E= 4.6 log K r2 / K r1 1/ T1 1/ T2
E——活化能
Kr——速率常数
发酵罐的热交换装置: • 罐外夹套 • 罐内蛇管、列管
10
小结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温度影响反应速率 温度影响发酵方向
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
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选 最 根据菌种 适 生长阶段选择 温 度 根据培养条件选择
择 的 菌种的生长情况 11
22
二、CO2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1、 CO2对发酵的影响 2、 CO2对发酵影响的机理 3、 CO2的控制
23
三、发酵过程泡沫的形成与控制
发酵过程起泡的利弊: 气体分散、增加气液接触面积, 但过多的泡沫是有害的。
(一)、泡沫的形成
一般来说:泡沫是气体在液体中的粗分散体, 属于气液非均相体系。
24
一、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根据它们对温度 的要求大致可分为四类:嗜冷菌适应于0~26℃生长, 嗜温菌适应于15~43 ℃生长,嗜热菌适应于37~650C 生长,嗜高温菌适应于650C以上生长。
1
每种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可用最适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温度来表征。
最适温度:微生物生长迅速; 最高温度:超过此温度,微生物受到抑制或死亡; 最低温度:微生物尚能生长,但生长速度非常
发酵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pH值
17
第四节 氧、二氧化碳和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与控制
一、氧对发酵的影响
1,发酵过程中氧的需求
临界氧浓度(C临):QO2
指不影响菌体呼吸所允许 的最低氧浓度,或微生物 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 最低要求。
Ccritical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Q发酵=GCm(T出-T进) Cm——水的比热,G——冷却水流量
②另一种是根据罐温上升速率来计算。先自控,让发 酵液达到某一温度,然后停止加热或冷却,使罐温自 然上升或下降,根据罐温变化的速率计算出发酵热。
7
四、利用温度控制提高产量
最 五、温度的控制 适 最适温度是一种相对概念,是指在该温度下 温 最适于菌的生长或发酵产物的生成。 度 最适发酵温度与菌种、培养基成分、培 的 养条件和菌体生长阶段有关。 确 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 定 – 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最适培养温度
18
2、溶氧对发酵的影响
由此可知,只有使溶氧浓度高于其临界值,才 能维持菌体的最大比摄氧率,得到最大的菌体 合成量。如果溶氧浓度低于临界值,则菌体代 谢受到干扰。
氧是制约发酵进行的重要因素
19
根据需氧不同,可将初级代谢发酵分为: a. 供氧充足条件下,产量最大;若供氧不足, 合成受强烈抑制;如:谷氨酸,精氨酸,脯氨 酸等;
不一定好。
8
进行温度控制时应考虑的因素 A 不同菌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产
特性;
B 参考其它发酵条件(通气、培养基成分 和浓度、pH值等),如通气条件差时, 则最适发酵温度比通气良好时低。
9
温度控制的方法
冷却是主要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发酵罐的热 交换装置进行降温,如果气温较高,冷却水 温度也较高时,多采用冷盐水进行降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