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总说明一、概述1.1工程概况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

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

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

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

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

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

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

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

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5.1 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农村公路设计速度:15km/h困难段10km/h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10m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5m面线形基本能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局部路段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则采用“S”型曲线或者“C”型曲线。

对于未部满足线型要求及技术标准的路段,采用交通标志以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

3.1.2纵断面设计原则1 尽量减少拆迁,尽量利用旧路,大部分路段均为原路面顶面新加铺路面结构层,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对于受限路段,采用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和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

2 尽量不破坏原有旧路结构层,使改建公路路基与原公路拟合,在满足最短坡长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坡长,以减小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

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本次改建时虽然适当降低坡度,缩短坡长,尽量采用指标下限但部分坡度任然超过了12%(部分坡度超过13%),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警告标志、波形护栏等安全设施。

3.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原则根据公路技术标准、交通量、功能、服务水平等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力争做到醒目、牢固、实用。

在平曲线半径小于15米时设置急弯标志,纵坡大于9%时设置陡坡标志和警示桩(警示桩中心间距2米),在平曲线半径小于15米纵坡大于9%的平纵组合并存在高坎处设置波形护栏和减速带(减速带设置在下坡方向距违规组合20米处按2道间距10米路面全宽进行设置)。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准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4.路基4.1路基设计标准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本路段路基宽度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征求业主意见后,采用4.5米。

按每公里不少于5个的通视条件好的路段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错车道有效长度不小于10米,渐变段不小于5米。

4.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15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6%。

本项目平曲线不加宽。

4.3 一般路基设计4.3.1 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4%。

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4.3.2 路基边坡坡率1 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

2 路堑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及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本段挖方高度较小情况,土质路堑边坡采用1:0.75~1:1.25;石质路堑边坡采用1:0.3~1:0.75。

清方地段采用顺层清方。

4.3.3 路基防护工程措施1 护肩路基:由于部分地段地面横坡较陡,路基设计时根据实地情况设置了多处护肩路基,采用M7.5砂浆砌MU40片石进行砌筑。

护肩路基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上,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基础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2 路肩挡土墙本路段设置路肩挡土墙地段,对既有路肩挡土墙根据受损程度,查明原因予以修复,遭受严重损毁无法修复的予以重建。

路肩挡土墙采用M7.5砂浆砌MU40片块石进行砌筑。

护肩路基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上,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基础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4.4路面设计4.4.1设计标准(1)标准轴载:BZZ-100,即双轮组单轴载100KN;(2)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5年。

4.4.2路面结构组合该路段按改建公路设计路面结构为:20cmC25厚水砼面层+5cm碎石调平层;砼路面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

详见路面结构图。

4.4.3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排水、边沟和桥涵排水共同组成。

排水设计原则:公路改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的水利设施和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排水设施应作到排水通畅,便于维修、养护,确保行车安全、美化路容;公路还建地段起终点段的排水系统应和既有公路的排水设施连为一体形成一整体排水系统。

1 路基排水挖方路基两侧设置边沟,其纵坡不小于3‰,边沟水经桥涵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

边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4m,深0.4m,沟底纵坡不小于0.3%的浆砌片石边沟。

2 路面排水路面通过路面横坡排水,采1.5%的单向横坡排除路面积水。

4.6桥涵4.6.1设计标准:1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 设计洪水频率:小桥及涵洞为1/25。

3 地基承载力:[σ]≥0.15Mpa4.6.2桥涵分布情况本工工程共设计18道涵洞,其中利用原有涵洞10道,新建涵洞8道,由于本项目区域雨水量较大且便于涵洞疏通,新建涵洞均为1-0.75米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4.6.3桥涵设计要求桥梁、涵洞布置原则是在不改变原水系分布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于地基较好的地段,前后与原水系顺接,甚至开沟排出。

在填挖分界处和地质变化大处应设沉降缝。

5 筑路材料及施工要求5.1路面各层材料要求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宜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沙、石材料的要求,分批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以保证项目质量。

2)宜就地取材、购材,以节约造价;5.2 施工要求5.2.1路面施工项目路面施工时,宜路肩路面整体浇筑,简化施工工序。

5.2.2挡土墙施工1 墙身材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石料不应低于MU40,墙面应选用较大和较平整的片石砌筑并勾缝,墙身高出地面部分,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采用¢5.59cmPVC管),墙背一律设置砂卵石反滤层厚30cm。

为使墙后积水不渗入基础,在最底排泄水孔设置粘土隔水层,墙身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缝内沿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木板,其深度不小于0.15m。

2 挡土墙应分段(2~5m)跳槽开挖,随挖随砌,当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切实保障施工及人身安全。

3 墙背填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及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5.2.3 边沟施工边沟设计施工应严格控制沟底纵坡,以满足排水要求。

边沟结构形式见边沟设计图。

5.2.4 安全设施施工全线安全设施因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安全设施及标志标牌,以满足行车安全性。

5.2.5 涵洞施工1)利用原有涵洞时,应疏通原涵洞堵塞部分,并完善涵洞进出口结构设施;6 施工注意事项6.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时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以保证施工期间的交通运输和施工作业不受到干扰。

由于施工单位尚不能明确,现仅从设计角度对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使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时,予以重视。

6.2注意事项(1)、为满足施工作业的机具的通行要求,应全线统一协调安排、组织。

(2)、建议选用专业化施工队伍,确保工期和质量。

(3)、施工时前对现场作业人员组织施工安全教育,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

(4)、边坡开挖和路基填筑施工时,应注意沿线房屋不能对其有所影响。

施工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研究稳妥可靠的施工方法,尤其在路基高边坡路段施工时,要作好必要的防护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5)、加强交通管制,必要时采用分段施工,确保施工期间车辆,行人安全通行。

(6)、施工中应严格制定可行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7)、未尽事宜,应参照交通部现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