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实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但确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个环节。
究其原因,以往“教什么”是固定的,教师没有选择的余地,因而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往往是固定的,我们经常的做法是照搬教参中设定的教学目标。
不过在新课程实施中,“教什么”——老师有了自己的选择,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再能照搬教参,制定适合课标、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适合课标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实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理应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
2.适合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水平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3.适合自己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领者,你有义务把自己认为最有必要、最为鲜活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这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
要力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力求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的要求保持一致。
2.可行性原则
目标要适度、恰当,符合学生实际。
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吃饱”
3.可操作性原则
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
课时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
4.阶段性原则
明确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5.科学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