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辩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辩

把“ ”抽象出来之后(不要再想着它的原本对应的意思了),我们发现 跟 是完全等价的:
这个有什么用呢,等下再说。
/////////////////////////////////////////////////////////////////////////////////////////////////////////////////////////////////////////////////////////
3、逻辑联结词
逻辑联结词的作用相当于加减乘除,可把命题连接起来构成复杂的命题。
有几个常用的逻辑联结词:
/////////////////////////////////////////////////////////////////////////////////////////////////////////////////////////////////////////////////////////
2、简单命题和复杂命题
表达一个命题就像积木一样,一个复杂的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按规则所组成。
简单命题,就是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我是beauty”(beauty是我一个同学)
复杂命题:“我是beauty且我爱飙车”,这里的“且”就是一个逻辑联结词了
(接下来我们会用字母来表示一个命题)
/////////////////////////////////////////////////////////////////////////////////////////////////////////////////////////////////////////////////////////
3、逻辑演算
我们平时做题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推理规则。比如说遇到难证明题目,我们可以先求其必要条件,缩小其范围;正面难证明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反证法。无不需要逻辑的演算。
/////////////////////////////////////////////////////////////////////////////////////////////////////////////////////////////////////////////////////////
(不要说有条件和结论的才叫命题这种错误的想法)
/////////////////////////////////////////////////////////////////////////////////////////////////////////////////////////////////////////////////////////
蕴涵词“ ”与自然语言中“如果…,那么…”有一致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1自然语言中如果那么所连接的两个句子是有一般都是关联的。而逻辑上允许“ ”前后放不同的东西。(“或、且”也一样:“2+2=5”且“雪是白的”。这样的句子是合理的)
(吐槽一句,其实前后毫无关联的句子也很多啊——如果我带着黑框眼镜,那么一分钟只有59s(笑)——对吧,前后毫无关联)
2自然语言中很少有条件为假,命题为真的说法,导致让人很难理解。其实我列几个句子就很好明白了:(1)如果我是beauty(学霸),那么我就能考全级第一。(2)如果我能考全级第一了,那么母猪都会上树了(心酸);(3)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那么我的是穿女装。(这是薛定谔的女装啊(笑))
逻辑是自然思维的抽象,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当你对逻辑进行演算的时候,大可不必时时刻刻想着它对应的意思,就好像数字运算一样;而自然语言仅仅是用来辅助理解的,就好像学算术时作为例子的“苹果”一样。
1、等价变形
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命题,我们需要对命题进行化简,这时候我们就要熟知一些逻辑联结词的运算规则(就像是我们对算式化简一般)
一些等价公式:
1双重否定:
2 满足结合律( 不满足)
3 满足交换律( 不满足)
4分配律: ( 不满足)
5等幂律:
6吸收律:
7德摩根律:
这里只是把公式列举出来而已,脑残的不用记,不常用的其实也不用记,这里最重要的是公式是德摩根律了(各种意义上)
(正经)什么是逻辑?是一种思维的规律,但我更喜欢把它当做一种语言,他有自己一套语法和语义。不过她没有什么倒装句式,没有什么修辞手法之类的,所以它十分公正,明确。虽说这样听起来,一门语言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会变得很容易理解和研究,其实不然,去掉繁杂的枝叶可以直指本质,而对本质的探索是最为困难的。这里,我要讲的是最浅显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明晰地表示这两个命题的异同点了。我们还可以引入变量 来表示主词,于是符号 就表示“ 是学霸”。通常把 称作谓词。(谓词不是命题,但是推理性质跟命题一样)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辩
这里,我稍稍做了一次标题党。这一篇附录主要是聊一聊“逻辑”,理一理思路。
其实大家平时为什么会被“什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什么是什么的充分条件”诸如此类的表示弄得晕头转向呢(包括我自己,大雾)。这其实不是大家的错,这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文字太博大精深了(笑)。错的是这个世界,全怪时辰。
当然这些公式,都可以用真值表来证明(不过太困难了)。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理解这些公式(有点太过显然了):
/////////////////////////////////////////////////////////////////////////////////////////////////////////////////////////////////////////////////////////
2、逻辑推理
我们做证明题就是一个推理过程。我们怎么把这个过程抽象出来,再为己所用呢。
例1、如果我是人,那么我会死
因为我是人
所以我会死
这是自然语句给出的三个命题,有前提,有结论,表示了一种推理关系。
引入符号 表示我是人, 表示我会死,便可以将这推理关系表示为:
上面就是一个推理公式。
一些推理公式:
1231、源自么是命题命题是一个非真即假的陈述句。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
要注意的是类似 的不是命题,因为 是变量, 的真值由 的取值来决定。要这样: 才算是命题。(类似 ,我们称之为命题变项)(严格来说 也不算命题)
因为我们处理命题和命题变项的方法是一毛一样的,因此除了在概念上区分以外,在推理过程中我们就不再区分他们了。后面我们也会淡化“命题”这个概念。
姑且提一下 :
有两个命题 ,用 构成可以一个命题 。读作 蕴含于 ,也可以读作如果 ,那么 。在这里 就称为条件, 就称为结论。
真值表(相当于对此联结词的定义)如下:
/////////////////////////////////////////////////////////////////////////////////////////////////////////////////////////////////////////////////////////
4
5
6
我们一般用①②求一道题目的充分或者必要条件,缩小计算范围。⑤我们称为假言推理,是最常用的推理公式(例1),我们做证明题的时候就是反反复复用这条公式而已(好好体会下)。然后⑥就是著名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4、谓词
(为了方便起见,后面用小写字母表示命题,大写字母表示谓词)
没有量词的命题逻辑表达能力实在是太低,所以我们要引入量词。引入量词之前,我们还得先引入“谓词”。
例:beauty是学霸
骆飞是学霸
在命题逻辑里面,这两个是不同的命题,只能用不同的符号 来表示了。但分析一下这两个命题的异同点,他们都有主词和谓词,不同的是主词“beauty”“骆飞”,而谓词“是学霸”是相同的。若以 表示“是学霸”,那么这两个命题就可以表示为:
同样我们可以定义 ,我们当做用于命题之间的一个等号
/////////////////////////////////////////////////////////////////////////////////////////////////////////////////////////////////////////////////////////
点到即止,大家可以试下用这个来推一推上面的那些等价公式。
/////////////////////////////////////////////////////////////////////////////////////////////////////////////////////////////////////////////////////////
或且非我就不说了。
/////////////////////////////////////////////////////////////////////////////////////////////////////////////////////////////////////////////////////////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等价公式,我们可以推一推:
根据真值表可得
由双重否定律、交换律得
再根据真值表得
综上得
这就是所谓的逆否命题跟原命题等价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