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妙趣多
绘画是孩子思维的标志、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外显形态。
绘画活动,不但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会在不经意中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在画中流露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特有的语言。
《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
“培养幼儿建立画面内容和口头语言之间的联系”。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大胆的进行讲述,使稚拙的儿童画有了丰富的内涵,还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幼教实践,谈谈对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想法与做法。
一、利用故事、儿歌和绘画有机结合,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围绕绘画主题选择合适的故事,来帮助幼儿开阔思路、拓展想象空间。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给幼儿描绘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又给幼儿展现自我提供宽松环境。
如在《贪玩的小猫》绘画活动中,我创设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并把整个活动融在故事里,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欣赏小猫钓鱼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节,感受小猫的调皮与可爱,从而激起自己也来模仿小猫的欲望。
因此创作出的作品想象丰富,猫的神情、姿态画的各不相同。
在绘画《馋嘴的小老鼠》中用“小老鼠,上灯
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这一传统的儿歌来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
孩子们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生动传神的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小老鼠的馋样和听到猫叫时连滚带爬的滑稽模样。
既符合幼儿心理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调动幼儿表达的欲望。
二、为幼儿创设充分可以说的空间,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进行表述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和绘画环境,使之在活动中想说、敢说、愿意说和想画、敢画、愿意画。
幼儿在绘画创作时总是不断地交谈、讨论,不断地进行着对话。
他们通过相互提问、不断对话,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
教师对此要给予支持的态度,允许他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为他们绘画创作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如绘画《心情晴雨表》,我要求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刘誉小朋友激动的大声说:“邱老师,我星期天去嬉戏谷玩正好下雨,我很生气,我要画乌云、暴雨和生气的我!”受刘誉影响,很多孩子也一边和周围的小朋友交流心情,一边绘画,几乎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为美好心情而笑、为不愉快的事情而伤心,真切体现了语言与绘画有机结合的特殊魅力。
2、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变换载体,为幼儿创造语言灵感。
在绘画活动中,我经常采用改变绘画工具和载体的方法,引导
幼儿画出富有个性的画,激发幼儿的语言欲望,说出想说的话。
如:美术活动《我的世界》,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小朋友在心形纸上画了两个幼儿手拉手跳舞,并跟同伴说到:“他们是好朋友,心都连在一起了”;在圆形纸上画了一个人和一只兔子,告诉我说“妈妈说嫦娥和她的兔子是住在月宫里的,我也想去月宫里看看”;在椭圆形纸上画鱼,说“我家的小鱼缸就是这样的,里面的养了好多漂亮的鱼”。
通过变换绘画载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表述的机会更多,语言灵感更丰富、更精彩。
??????
3、把绘画活动融入幼儿生活情境,以便让他们有话可说。
源于生活的绘画内容是直观的、感性的,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将源自于幼儿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主题素材,给幼儿提供说的素材。
如:绘画活动《我们居住的房子》,幼儿一边绘画,一边开心地交流讨论。
“我画的是我们刚买的新房子”;“我画的是我们老家的房子……”幼儿们在活动中开心地画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画中迅速提高和发展。
由此可见,回归幼儿生活的绘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改变评价方式,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作品的评价
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每一幅画,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他们的一个想法,而这些想法的实现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与促成。
因此,我们要改变由老师总结点评的评价方式,鼓励幼
儿积极主动参与作品的评价。
为了激起幼儿兴趣,提高幼儿评价、欣赏作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常采用幼儿自评、互评、教师补评相结合的方式来欣赏评价作品。
幼儿通过自评,不仅提高对自身作品客观评价的能力,还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互评可以促成孩子间的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而老师画龙点睛般的补充评价既是对幼儿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幼儿新的发展目标的提出。
孩子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既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绘画的乐趣,同时也在这种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了绘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以外,还可鼓励孩子们带上自己的作品走出班级,到其他班作客,为陌生的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
通过运用艺术作品的形式,深入挖掘内在的语言价值,使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提高语言的完整性及连贯性。
总之,绘画活动要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源泉,孩子们在活动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只要我们能抓住时机,不断地修正补充完善幼儿的发音、用词和句子语法,帮助幼儿正确地表达思想,叙述事件,就能使幼儿的词汇、句子、语段得到不断的充实、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中心幼儿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