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课件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课件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公元前202年——220年)
楚汉之争
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像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第三节 司法制度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思想的重大变化
二、主要立法活动 三、法律形式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思想的重大变化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内容 (一)文景刑制改革
(二)改革后的刑罚体系
死 刑
斩刑(殊死)
腰斩 ·枭首 ·弃市
斩首
枭首
绞刑
肉刑——恢复宫刑
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
者,许之。
——《汉书》卷五《景帝纪》
劳 役 刑
髡钳城旦舂(五年刑) 完城旦舂(四年刑) 鬼薪白粲(三年刑) 司寇(二年刑) 隶臣妾及罚作、复作(一年刑)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文景刑制改革的意义
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肉刑。
明确规定了劳役刑的刑期和笞刑的刑制。
“汉文帝除肉刑,千古之仁政也。”
文帝诏书(一)
制诏御史:盖闻有虞氏 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 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 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 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 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 训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三)刑法适用制度的变化
1、上请制度
2、恤刑制度(刑事责任能力标准) 3、“亲亲得相首匿”的相隐制度
保障官僚贵族特权的上请制度(一)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 年)……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 之。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
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 诏曰: …… 吏六百石位大夫,有 罪先请。
——《汉书》卷八《宣帝纪》
文帝诏书(二)
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 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由至,朕甚怜 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 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称 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 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 有年而免。具为令。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内容 (一)文景刑制改革
输作左校、输作右校、输作若卢 (不定期 )
——东汉卫宏《汉旧仪》
改元
笞刑
杖刑
游街
拷囚
徙边
禁锢
赎刑
女徒顾山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内容 (一)文景刑制改革
(二)改革后的刑罚体系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内容 (一)文景刑制改革
(二)改革后的刑罚体系 (三)刑法适用制度的变化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思想的重大变化
(一)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思想的重大变化
(一)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 (二)武帝以后的“德主刑辅”思想
(二)武帝以后的“德主刑辅”思想 1、“德主刑辅”思想的确立
为什么不是刘邦
刘邦君臣的个人因素 儒学本身的发展局限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矜老怜幼的恤刑制度(二)
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定 令:年未满七岁,贼斗杀人及犯殊死 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诏 曰:……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 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 皆不得系。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汉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2、内容 (1)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2)景帝时期的笞刑改革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汉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2、内容 (1)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废肉刑 确定劳役刑刑期 (2)景帝时期的笞刑改革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汉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2、内容 (1)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废肉刑 (2)景帝时期的笞刑改革:减少笞数 颁定《箠令》
文帝废肉刑内容
黥 ——髡钳城旦舂
劓 ——笞300
斩左趾 ——笞500 斩右趾 ——弃市
景帝中六年笞刑改革
黥
劓
——髡钳城旦舂
——笞300 ——笞200 ——笞100
斩左趾 ——笞500——笞300 ——笞200 斩右趾 ——弃市
景帝中六年笞刑改革
黥
劓
——髡钳城旦舂
——笞300 ——笞200 ——笞100
斩左趾 ——笞500——笞300 ——笞200 斩右趾 ——弃市 ——斩右趾(景帝中四年)
比的应用
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 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1)客观条件 (2)主观条件 缇萦上书
缇萦上书
(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 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 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 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 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 罪,使得自新。
2、《九章律》 盗、贼、囚、捕、杂、具、户、兴、厩 3、《傍章》 以礼依附律
二、主要立法活动 (二)西汉中期的立法活动 1、张汤《越宫律》(27篇)
2、赵禹《朝律》(6篇)
“汉律六十篇”
西汉后期律令激增
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网寖密。律 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 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 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国承用者 驳,或罪同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 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2、内容 (1)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废肉刑 (2)景帝时期的笞刑改革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汉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2、内容 (1)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废肉刑 (2)景帝时期的笞刑改革:减少笞数
(三)刑法适用制度的变化 (四)主要罪名的变化
侵犯皇帝权威的犯罪
矫制、矫诏
废格诏令
威胁皇帝安全的犯罪
阑入、失阑 犯跸
侵 害 皇 帝 尊 严 的 犯 罪
恤刑制度的本质
耆老之人,发齿堕
落,血气既衰,亦无暴 逆之心。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亲亲首匿的相隐制度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
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
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
妻匿丈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
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
上请廷尉以闻。
保障官僚贵族特权的上请制度(二)
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 …… 公、列侯嫡子有罪,耐以上先请。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
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诏曰: 吏不满六百石,下至墨绶长、相,有 罪亦先请。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矜老怜幼的恤刑制度(一) 景帝后三年(公元前 141 年)著 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 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 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 62 年) 诏曰:……自今以来,诸年八十非诬 告杀伤人,它皆勿坐。
——《汉书》卷八《宣帝纪》
(三)刑法适用制度的变化
1、上请制度
2、恤刑制度 3、“亲亲得相首匿”的相隐制度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内容
(一)文景刑制改革
(二)改革后的刑罚体系
(三)刑法适用制度的变化
第二节 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内容
(一)文景刑制改革
(二)改革后的刑罚体系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汉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2、内容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汉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
一、刑事法律规范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背景 2、内容 (1)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思想的重大变化
第五讲 汉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思想的重大变化
二、主要立法活动
二、主要立法活动 (一)西汉初期的立法活动
(二)西汉中期的立法活动 (三)东汉时期的立法活动
二、主要立法活动 (一)西汉初期的立法活动 1、“约法三章”
景帝元年笞刑改革
黥 ——髡钳城旦舂
劓 ——笞300 ——笞200
斩左趾 ——笞500 斩右趾 ——弃市
景帝元年笞刑改革
黥 ——髡钳城旦舂
劓 ——笞300 ——笞200
斩左趾 ——笞500——笞300
景帝中六年笞刑改革
黥
劓
——髡钳城旦舂
——笞300 ——笞200 ——笞100
斩左趾 ——笞500——笞300 ——笞200
箠令
笞者,箠长五尺,其本 大一寸,其竹也,末薄 半寸,皆平其节。当笞 者笞臀,毋得更人,毕 一罪乃更人。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文景废肉刑内容
黥 ——髡钳城旦舂(六年刑)
劓 ——笞100
斩左趾 ——笞200 斩右趾 ——斩右趾
• 规定劳役刑期
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舂,满三 岁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岁,为隶 臣妾;隶臣妾一岁,免为庶人。隶臣 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作 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其亡逃及 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