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治疗第十二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运动治疗第十二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行走:摆动期踝关节
分期 生物力学特点 问题 原因 ①膝关节屈曲速度 减缓②腓肠肌痉挛 或挛缩 ①腓肠肌痉挛或挛 缩②踝背屈肌肌力 低下
初期
背屈出版社
上下楼梯的基本成分
上楼梯时,重心移至前腿,前腿伸肌向心 收缩,将身体垂直上提; 下楼梯时,重心保持在后面支撑腿上, 后腿伸肌离心收缩以对抗重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2和3—练习坐位平衡
1.坐位,双手放在大腿上,患者转头和躯干从肩上方看,回 到中立位,再重复从另一侧做 2.坐位,患者患侧前臂支撑在一个或两个枕头上,练习从这 个位置坐直 3.坐位,患肢分别向前、下、两侧触碰一个物体,每次都回 到直立位。必要时,治疗师支持患者患臂。为了增加复杂 性,可以在上述方向拿起物体。
伸展受限, 股四头肌肌力低下 伸膝(着地前) 影响足跟着 ,控制差 地和负重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行走:摆动期髋和骨盆
分期
生物力学特点
问题
原因

伸展--屈曲 (提下肢) 屈曲受限 --伸展(着 地前)
屈髋肌群肌力低 下
骨盆
屈髋屈膝肌群肌 围绕纵轴向 力低下,屈髋屈 前转动约 患侧骨盆过 膝不充分,通过 4°,下降 度抬高 抬高骨盆将足抬 约5 ° 离地面
人民卫生出版社
坐位练习在0°-15°范围 内屈伸膝关节
右腿大部分负重,练 习屈曲和伸直左膝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3-训练行走
1.行走训练时需提醒患者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患足站立期保持患侧伸髋; (2)患足站立期保持患髋侧移不过度; (3)患足站立早期保证患足足跟先着地; (4)患足摆动期骨盆不上抬; (5)患足摆动期确保足够屈髋屈膝及踝背屈角度。 2.增加复杂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
3.从仰卧到健侧卧 使患侧肩和手臂前屈前 伸,同时屈髋屈膝。 鼓励患者转头,避免过 度用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从侧卧到床边坐
运动要点: 颈和躯干左侧屈;在下面的右手臂外展
撑床;提起双腿摆向床边并放下,完成坐起 常见问题:颈和躯干侧屈力差,代偿动作 用健腿钩拉患腿,将双腿移至床边 练习:侧屈头,健侧上肢撑床,躯 干侧屈坐起 必要辅助:扶肩和骨盆;将腿移过床边;重心位置
对掌:拇指腕掌关节外展 和旋转
对指:各指向拇指的屈曲 结合旋转 掌指关节屈伸:在指间关 节微屈时各掌指关节屈伸
对掌抓握和放 开物体困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坐位完成不同的 作业做出的姿势 调整和肢体运动
此人通过双腿 分开和用一只 手支持来稳定 自己
此人在伸手拿 杯子时因不能 侧移而向前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练习移向患侧并坐 直
转身向后看,注意 重心的转移
向侧前方触碰一个 物体,注意侧移和 前移身体,注意屈 髋,再坐直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站立平衡
人民卫生出版社
①胫前肌肌力低下② 腓肠肌痉挛或挛缩
中期
比目鱼肌挛缩
后期
腓肠肌肌力低下
五、行走:站立期膝关节
分期 生物力学特点 问题 原因 屈曲15°(缓 ①比目鱼肌痉挛或挛缩 膝关节屈曲受 初期 冲身体重量动 ②股四头肌0°-15°控 限,膝过伸 量) 制障碍 ①腓肠肌肌力低下②下 膝关节伸展不 肢伸展肌群收缩的协同 充分 性受限 膝关节过伸
《运动治疗技术》
第十二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哈尔滨医科大学
范文双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 四、基本原则
第二节运动再学习方案设计
一、设计运动再学习方案的步骤 二、运动再学习方案各步骤的意义和关系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节 基本运动功能训练 一、从仰卧位到坐起 二、坐位平衡 三、站立平衡 四、站起和坐下
人民卫生出版社
坐 起 要 点
重髋 躯 者 常 心屈 干 由 见 靠曲 困 于 问 后不 难 侧 题 太充 , 屈 : 多分 同 头 此 ,时及患
盆边 习 从 作, : 床 为臂 双 边 一向 腿 坐 个下 移 起 支压 至 的 点骨 床 练 练习从枕头上抬起头部, 必要时,治疗师帮助承担 头部一些重量
屈体 向 踝正 前 关确 伸 节姿 手 势触 :摸 背物
肩偿 向 带姿 前 前势 伸 伸: 手 及屈 触 转髋 摸 动、 物 躯增 体 干加 代
向侧方伸手触摸物 体正确姿势:移动 髋和踝,此患者重 心移到左腿。
向侧方伸手触摸 物体时代偿姿势: 屈髋移动躯干和 转身
人民卫生出版社
当患者向后靠墙时,他 的脚没有背屈
神经网络理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关于运动控制的主要设想:
1.重新获得行走等运动作业能力,是包含一个“学习”过程。 ------残疾者需要实践,得到反馈和理解治疗目标; 2.以预期的和不断发展的两种形式进行运动控制训练,把调 整姿势和患肢运动结合起来; 3.特殊运动作业的控制最好通过该作业练习来获得,并需在 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 4.与运动作业有关的感觉传入有助于动作的调节。
(2)屈髋不能则屈曲躯干及头部或移动到椅
子边缘而使重心前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训练躯干在髋部前倾
牵伸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激发腘绳肌和胫前肌收缩训练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3-练习站起和坐下
1.站起:患者双肩和双膝向前,练习站起。
2.坐下:开始可能需要帮助患者前移双肩和双膝,
当患者通过膝部下推坐下时,使其患腿负重。 3.增加难度的训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站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运动再学习方案设计
一、设计运动再学习方案的步骤 二、运动再学习方案各步骤的意义和关系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分析作业,观察,比较分析 练习丧失的成分,解释-认清目的,指示 练习 +语言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 第二节运动再学习方案设计 练习作业,解释-认清目的,指示 练习+语言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 再评定,鼓励灵活性 训练的转移,衔接性练习,坚持练习 自我监测的练习,创造学习的环境,亲属参与
和坐下的训练,如从不同的平面站起,从一侧站
起,持物站起,交谈中站起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此患者主要通过 健腿负重,患足 未后置,支撑面 宽
此患者膝和肩 没有足够前移
训练躯干在髋部前 倾:通过膝部向下 向后推使患足负重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行走:站立期踝关节
分期 生物力学特点 问题 原因
初期
背屈(足跟着 踝关节背屈不 地)-跖屈(足 够,不能足跟 放平) 着地 踝关节背屈受 背屈(重心越 限,无法将重 过脚面后) 心前移 跖屈(摆动前 踝跖屈不能 推离地面)
3.患者向前伸手触摸物体时,屈髋(正确的是背屈踝关
节);向侧方伸手触摸物体时移动躯干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2和3-练习站立平衡
1.髋关节对线训练: 2. 训练重心偏移时的姿势调整 增加复杂性训练:如接球、抛球、拍球等活动。 利用步行训练通过急停、跨越物体、改变方向 步行来增加站立平衡能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行走:站立期骨盆
生物力学特点 问题 原因
水平侧移,正 常约为4-5cm
①负重侧髋外展肌群 骨盆向两侧过 肌力低下 度平移 ②控制髋、膝伸展的 肌群肌力低下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行走:摆动期膝关节
分期 生物力学特点 问题 原因
①股直肌痉挛②腘 绳肌肌力低下
屈曲(从35初期和 40°增加到60° 屈曲受限 中期 以缩短下肢) 后期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坐位平衡
正常功能及基本成分
双脚双膝靠拢或与肩同宽; 体重平均分配; 躯干伸展,双髋屈曲,双肩在双髋的正上方; 双肩水平,头中立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1—坐位平衡的分析
偏瘫患者常见的问题包括: 1.支撑面增宽,表现为双脚分开。 2.随意运动受限,表现为发僵和屏住呼吸。 3.患者双脚在地上滑动或用手支撑来代替调整相应的身体部 分。 4.当作业需要体重侧移时,患者因侧屈控制差常向前或向后 靠。
的改变及适应性的运动行为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阳性特征
反射亢进
痉挛
阴性特征
适应性特征
肌肉和结缔组织的 结构和功能改变 运动模式改变
无力 灵活性丧失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基本原则
(一)尽早康复,目标明确
(二)诱发正确的肌肉活动,消除不必要的
肌肉活动
(三)适时应用反馈 (四)重心调整训练 (五)创造学习和促进恢复的环境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骤4
第三节 基本运动功能训练
一、从仰卧位到坐起 二、坐位平衡 三、站立平衡 四、站起和坐下 五、行走
六、上肢功能
七、口面部功能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从仰卧位到床边坐起
(一)从仰卧到侧卧
1. 运动要点: 屈颈并转向右侧 屈左髋、屈左膝 左肩屈曲并肩带前伸 躯干旋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翻身转向健侧卧位时常见的问题: 患侧屈髋屈膝、肩屈曲、肩带前伸困难 不适当的代偿活动,如用健手将自己拉成侧卧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功能重建机制及促进因素
1.具体目标 2.反复强化 3.兴趣挑战
4.醒觉交流
5.减少适应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
1.阴性特征 急性期的“休克”
2.阳性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所有夸大
的释放现象
3.适应性特征 主要指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生理学、力学和功能
肩关节疼痛和僵 硬
肘关节屈曲和伸 展 肘伸展差 过度的肘关节屈 曲,前臂旋前
人民卫生出版社
手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