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应对策略教案.doc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应对策略教案.doc

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应对策略教案
一、导入:我们师古,重在师其“思”,师其“艺”,简答虽简,内
涵却极深广。

二、考查内容:
1、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
2、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
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
4、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
5、对艺术手法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
三、典型题例:
1、 07 年湖南卷
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 3 分)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
2、08 年湖南卷
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

( 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

(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3、2003-2005 年上海卷:
①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
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恐怖的景象?为什
么?(03 年上海卷 )
②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03年上海卷 )
③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04 年上海卷)
④根据文意,“笔奇” (“笔翻空则奇” )、“词畅” (“词旁搜曲引则畅” )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 (05年上海卷 )
2006 年上海卷:
①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3 分)
②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
③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2 分)
④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
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3 分)
2007 年上海卷: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
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四、 2009 年命题展望:
1、考查点
I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II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命题的规律和类型:
1)把握文意题,如 2003 年上海卷第 28 题和 2006 年上海卷第 24 题等;
2)归纳概括题,如2004 年上海卷第 28 题等;
3)鉴赏评价题,如2006 年上海卷第 21 题和第 26 题等。

3、答题的方式:
1)摘抄式即要求考生用文中的原话进行回答,如 2000 年上海卷第 21 题(文中划线部分
共有 3 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2007 年湖南卷第 14 题(“此”指什么?)
2)概括式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回答,如 2004 年上海卷第 28 题、 2006 年上海
卷第 24 题、 2008 年湖南卷第 14 题等。

4、命题方向:
过去是“言多文少”,现在是“言文并重”。

这里的“言”是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
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

如 2006 年上海卷文言文题目 29 分中,文
意的理解分析就占有 17 分。

从今年试卷结构调整看来,“文”
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

五、文言文简答题的应考对策:
1、回归教材,加深感知
充分利用教材课文后的问答题,熟悉并训练自己对这类题型的感知,从而提高自己对这类题型
的解答能力。

2、依据题型,各个突破
1)把握文意题;
把握文意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过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
和句意认知,把握整个文段的文意。


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读懂原文,联系语境,并简要作答。

如:《触龙说赵大后》一文的习题“在触龙看
来应该怎样爱子女?
解题步骤:
一找到文章回答该问题的句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二翻译成现代汉语“父母疼爱他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
远些”。

答题模式:
第一步在文章中找到文章主旨句。

往往是表议论的句子。

第二步翻译成现代汉语。

必要的时候可以作适当的补充说明,以突出其现实意义。

如上题可
以加上“而不应该溺爱孩子”。

变式题: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
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一文习题“孔子对
四个人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2)归纳概括题:
①原则:
(1)概括要完整、全面;
(2)概括要准确、恰当。

②步骤和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习题“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答题模式
第一步确定答题区间。

是“听了邹忌的分析”后。


二步审清核心要求。

是“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
这样的效果?
第三步筛选出相关的句子,将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概括。

变式 1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
例 1《触龙为什么说赵大后》一文的习题“触龙为什么
说赵大后更爱燕后?”
变式 2分析事理情景关系
《游褒禅山记》设题:本文通过写游览过程所见之景,
写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鉴赏评价题: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

评价鉴赏文
章的思想内容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要全面辨证地评价文章,评价要有理有据,要具体充分,有深度。

对待古代作品的评价,要辨证地分析,历史地看待,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评价,也不能用今人的要求来苛求古人。

如:
2006 年上海卷第26 题: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 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参考答案: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
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
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
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
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⑥从论证方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比喻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等等,运用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技巧)。

第二步具体分析该手法(技巧)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该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