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人物简介】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
父”
【主要著作】
《计件工资制》(1895年)
《车间管理》(1903年)
《科学管理原理》(其中包括在国会上的证词,1912年,出了科学管理
理论。
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
100多年来,科
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泰勒与标准化】
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各大企业中始终存在一个问题:资本家不清楚工人一天能干多少活,却总嫌工人干活少,拿工资多,于是就往往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而工人,也不确切知道自己一天究竟能干多少活,但总认为自己干活多,拿工资少。
当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极对抗,这样工作效率当然十分低下。
而这个时候的泰勒通过之前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既标准化之父艾利·惠特尼之后,系统阐述标准化管理科学的学者。
泰勒认为:“最佳的管理理论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是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倡导革命精神,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网晋升。
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管理和劳动分离。
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通过对企业中的生产技术,操作流程,人员选拔,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使得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地开展,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员工和资本家实现了双赢。
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为标准化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以后管理学理论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