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学
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
总学时(学分):12/0.5 理论学时:0 实践学时:12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工程测量学实验》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工程测量学》课程的配套实验课程,也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考虑该专业以交通行业为依托以及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学生熟悉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以及测设方面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突出测量工作的“测、算、绘、放”的技能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解决现场工程放样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掌握地形测量各种仪器的使用、内外业工作的实施过程,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各种施测方法和成图方法。
(三)课程考核办法
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
考核成绩以30%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实验项目与类型
序
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类型
必做 选做 备注
基本性 综合性
1 水准仪认识及水准测量 3 √ √
2 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3 √ √
3 导线测量 3 √ √
4 电子全站仪认识及操作 3 √ √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水准仪认识及水准测量 (3学时)1.目的要求
了解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认识主要部件名称和作用。
2.方法原理
(1)安置仪器
(2)认识仪器构造及其作用
(3)粗略整平
(4)瞄准
(5)精平
(6)读数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DS3微倾式水准仪l台,水准尺1把,记录板一个,测伞一把。
4.掌握要点
各组选择相隔30~50米处选定A、B两点,作出标记。
每组5~8人(观测1人,记录1人,立尺2人) 5.实验内容
(1)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2)水准尺读数、记录及高差计算方法。
(3)等外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方法。
实验二 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3学时) 1.目的与要求
(1)了解DJ6级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照准和读数的方法。
(3)要求使用垂球对中法对中时,其误差小于3mm;使用光学对中法对中时,其误差小于1mm;整平误差为管水准气泡偏离分划中心不超过1格。
2.方法原理
(1)仪器的安置
(2)瞄准
(3)读数: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DJ6级光学经纬仪l台,记录板l块,测伞1把。
4.掌握要点
在场地周围适当地方,插测钎2~4根作为观测目标,在场地内每隔一定距离打一木桩,排成一行。
桩顶钉一小钉作为测站,木桩数应与分组数相等。
5.实验内容
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使用
实验三 导线测量 (3学时)
1.目的与要求
掌握经纬仪导线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展点的方法。
2.方法原理
内业平差计算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DJ6经纬仪
1台,罗盘仪1台,水准尺2根,标杆2根,刚尺1副,测钎1组,斧子1把,木桩及小钉若干,油漆1小瓶,毛笔1枝,计算器1台,坐标纸1张,三棱尺1把;自备铅笔、小刀、记录表格等。
4.掌握要点
若有实训基地,可利用所选闭合导线的已有数据,即实训一(各边距离)、实训二(起始边磁方位角)、实训六(各点内角)、实训四(高程)或实训七(高差),直接进行内业计算。
否则,应准备器材进行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
5.实验内容
(一)外业观测
(1)选点。
(2)量距。
(3)测角。
(4)测高差。
(5)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二)内业计算
(1)检查核对所有已知数据和外业数据资料。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4)坐标增量计算: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6)坐标计算:
(7)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8)高程计算:
实验四 电子全站仪认识及操作 (3学时)
1、目的与要求
了解电子全站仪的性能以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电子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方法原理
D=C·T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每班配备全站仪1-2台,配套的棱镜觇牌3-6块。
4.掌握要点
选一开阔场地,在场地上选择相距约为50米的三个不同点A点、B点、C点,并作下标记。
5.实验内容
(1)安置仪器
(2)测距(测站点到目标点的距离)(光电测距仪的功能)
(3)测角度(电子经纬仪的功能)
(4)测点的坐标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曹智翔,邓明镜.《交通土建工程测量▪第3版》.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1日.
主要参考书目:
1.杨建光.道路工程测量.测绘出版社2010.
2.罗斌.道路工程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执笔人:应世杰 审核人:李队员
修订时间:201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