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财政与金融》复习试题汇总(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C )。
A 国民生产总值B 商品价值C 一部分社会产品D 社会总产值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D )。
A 增加就业B 调节社会收入C 满足经济发展需要D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在财政收入形式中,占比重最大的收入是( A )。
A 税收B 公债C 规费D 国有资产收益4、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志是( B )。
A 纳税人B 课税对象C 税率D 税目5、国家物资储备支出从性质上看属于( C )。
A 消费性支出B 补偿性支出C 积累性支出D 转移性支出6.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人,称为( C )A.决算赤字B.财政赤字C.赤字财政D.财政结余7、以上个财政年度的指标为基础,按照本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的预算编制形式我们称其为( A )。
A 增量预算B 零基预算C 一般预算D 特别预算8、消费贷款属于( D )A 商业信用B 银行信用C 国家信用D 消费信用9、在现代信用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是( B )A 商业信用B 银行信用C 国家信用D 消费信用10、我国的中央银行属于( A )。
A 单一型B 复合型C 跨国型D 准中央银行型11、以下不属于同业借款形式的是( B )。
A 同业拆借B 回购协议C 转贴现D 转抵押12、证券买卖双方成交后2~3天内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称为( A )。
A 现货交易B 期货交易C 期权交易D 信用交易13、1美元=6.23元人民币,是属于( C )A 单一标价法B 换算标价法C 直接标价法D 间接标价法14、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期应采取( B )法定存款准备金。
A 调高B 降低C 不改变D 取消15、政府在经济高涨时应( B )。
A 买入证券B 卖出证券C 都可以D 不能用买卖证券调控经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稳定的含义包括( A C E )。
A充分就业B 通货紧缩C 物价稳定D 经济滞胀E 国际收支平衡2.税收具有(ACD )的特征A.强制性B.层次性C.无偿性D.固定性E.深刻性3、税收制度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是( ABCDE )A.纳税期限B.纳税环节C.纳税人D.征税对象E.税率4、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 C D E )。
A 文教科卫支出B 社会救济C 国企技改资金D 国道建设费E 医疗经费5、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ABCD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E.商业保险6、货币当局对货币调控的手段通常有( ABC )A.公开市场操作B.贴现率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直接管制E.行政手段7、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具有( B C D E )特点A 分利B 分税C 分权D 分征E 分管8、金融工具具有( A B C D )特点。
A风险性B偿还性C流动性D收益性E 虚拟性9、我国政策性银行有( A D E )A 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B 交通银行C 光大银行D 国家开发银行E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0、下面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B D )A 国家预算B 利率C 税收D 公开市场业务E 国债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5分,共15分)1、公共产品一般都是无形产品。
( ×)2、财政收支活动既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又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3.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双方面让渡。
( ×)“双”改为“单”4.中央国库业务由财政部代理。
( ×)“财政部”改为“中国人民银行”5. 对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的企业,财政都可以进行补贴。
( ×)只对政策性亏损补贴6、消费税、增值税、资源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
( ×)消费税是中央独享7、我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是跨年制。
( ×)是历年制8.借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选.“借款”改为“存款9、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 √)10、采取“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如果控制力度过猛,容易导致经济萎缩,失业率上升。
(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某零售商店销售一台数字电视机(含税)售价为6000元,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假定购入该商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进项税额为500元,请计算该商店(一般纳税人)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小数保留二位)解:该商品的销项税额=6000÷(1+17%)×17%=871.79元该商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500元该商店应缴纳增值税税额=871.79-500=271.79元2.某企业因生产急需流动资金,将一张面额为50万元、距到期日尚需120天的票据以9%的年贴现率卖给银行,问企业能获得多少贴现款。
(小数保留二位)解: 贴现所得额=50 X (1-9% X 120/360) =48.5万元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
答: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2分)实现途径:(1)通过财政预算政策进行调节:当社会总需求〉社会总共给时,实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结余政策);当社会总需求〈社会总共给时,实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赤字政策);当社会总需求=社会总共给时,实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中性政策)。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收入方面,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
2.税收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①强制性: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分)②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付给纳税人任何代价。
<2分)③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3.简述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内容。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规模,从而间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
(2分)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和准备金,间接干预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
(2分)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从而影响和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
(1分)4.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1)资本积累功能;(2)资源配置功能;(3)调节经济功能;(4)反映经济的功能。
六、论述题(本大题任选一题做,每小题10 分,共10分)1.联系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论述财政支出增长的几种理论解释。
2.中央银行运用哪些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基础货币的供给?如何发挥作用?答题参考: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第二套填空题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 10 %。
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12.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
13.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14.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
15.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16.国债具有三个特征:有偿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17.国债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
18.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法、强制摊派法。
19.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偿还法。
20.决定国债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供给量。
21.安排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和厉行节约原则。
22.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
23.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1)现收现付制;(2)完全基金制;(3)部分基金制。
24.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1)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2)分散管理模式;(3)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25.按财政补贴的内容分类,它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
26.从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和调节财政资金的方式来看。
我们可以把财政政策工具分为财政措施和财政信用措施两大类。
27.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赤字预算。
28.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29.债券可分为公司债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三大类。
30.计算利息有两种办法:单利和复利。
31.商定利率水平的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平均资本利润率,二是借贷市场中资金供求对比状况。
32.处于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通常称为货币供应量。
33.货币流量的大小等于货币供给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
34.纸币所能代表的价值只能是流通中客观需要的金币需要量。
35.原始存款的策源地是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商业银行。
36.中央银行具有政策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
37.中央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包括中央银行最高权力机构和内部职能机构。
38.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发展经济。
39.信托有两种方式:贸易信托和金融信托。
40.信托的成立,必须具备信托行为、信托财产和信托关系人三个基本要素。
41.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职能、资财融通职能、信用服务职能。
42.保险,就是一种危险发生之后的补救办法。
43.保险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可保危险的存在、多个经济单位的结合、随机事件有科学化。
44.保险的职能有分散危险、组织经济补偿、融通资金。
45.外汇市场有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之分。
46.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特有的经济现象。
47.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上,因为它改变了社会成员原有收入和财富的占有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