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一.不同点:
1 前提假设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是:有效需求充足;金融市场完善,公众面
临齐一的收益率;货物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货
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他做短期分析,即假设商品市场P
不变,货币市场Ms不变。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是:做长期假设,价格在起作用,而且对
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即价格变量在长期是变动的,影响着国民收
入);货币量的层次是M2,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
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定义在更广泛的层次上。

2 个人想法不同:凯恩斯认为:A 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越
高,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

B 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
因此,凯恩斯推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为:Md=aY-bi 认为货币需求与
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方向变化,而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
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收益所影响。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比较复杂:Md/P=f (Yr, w, Rm Rb, Re, gP, u)
其中,与P,Y,成正方向变化,与gP, Rm, Re, Rb,成反向变化。

简化为:
Md/P=f (Yr, I )
由此,凯恩斯与弗里德曼有了分歧点。

MV=PY,V=Y/Md/P 凯恩斯认为V
=Y/f(Y,I),认为V是频繁变动的,而弗里德曼认为V是恒稳定的,根据
是V=Y/f(Yr).
区别:
3
并由此提出了“流动性陷阱”假说。

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
架,摈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观念。

在一般均衡的资产组合
中特别强调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

严格地将名义量与实际量加以区分。

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首先设置了预期物
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学位。

二相同点:
1 两者都是在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上发展的,都一定程度上根据剑桥方程式
和费雪方程式加以研究,最后形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2 都认为货币需求量与收入与利率相关。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在形式上反映了
凯恩斯的影响。

3两者的理论都有鲜明的特色,都是一种创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很大的贡献;
但两者也存在不足,受到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