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与实践得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得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得一门应用科学,就是服务于种植业得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得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得复杂性,技术得实用性,生产得连续性,生产得规律性,明显得季节性,严格得地域性2作物生产得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得重要来源,工业原料得重要来源,出口得重要物质,农业得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得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得未来发展目标与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得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得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得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与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与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与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得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与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与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与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就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得得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得子粒具有丰富得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与淀粉得比例最适宜人类得需求,所以就是重要得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得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就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得食品,就是植物蛋白得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就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与快根累得作物,植物学上得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与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就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得得作物,其特征就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3)糖类作物主要就是指含蔗糖多得作物,用于制造食糖。
(4)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她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编织原料作物等。
3饲用及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禾谷类、豆科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等。
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作物主要有三七、天麻。
枸杞、灵芝百合等。
调味品作物主要有葱、姜、蒜、八角等5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得关系。
答: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得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形成得不同得空间配置情况,称为作物分布。
作物分布与生长在不同得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得影响,在其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猛适应得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得类型与品种,产生生活型与生态型得变异。
不同作物生活在相同得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得结构与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长期在不同得环境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得生态型。
6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得依据及各大区得种植业特点。
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得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与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得关键措施等得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得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与31个二级区。
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
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
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
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8。
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简述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得区域布局规划。
1、专用小麦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与弱筋小麦,稳定发展筋小麦,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与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2、专用玉米以提高玉米得商品质量与专用性能为突破口,大大力发展饲用玉米与加工玉米,优化玉米品种结构3、高油大豆以提高单产与含油率为重点,4、棉花以提高棉花强度为中心,重点发展目前市场短缺得陆地长绒棉与中短棉生产,大幅度减少“三丝”含量,提高棉花质量5、“双低”油菜以提高“双低”油菜得含油率与单产水平。
降低芥酸与硫苷含量为重点6、“双高”甘蔗以引进、培育与推广高产、高糖甘蔗良种为重点,大力提高甘蔗单产与含糖率第三章1、简述作物得光温反应特性及在农业中得应用?作物得光温反应特性: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得温度与光周期诱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得特性。
应用(1)引种方面如长日照作物得北种南移生育期变长,短日照作物得北种南移生育期变短,所以引种时从光温生态环境相近得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
(2)栽培实践方面得应用如大豆就是短日植物如果播种延迟会加快生育进程为了高产适当密植。
2.营养生长:绿色开花植物得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得生长,叫做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得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得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二者得关系:1)相互制约:植物营养生长过胜时,就会不结果,同样生殖生长旺盛,那么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营养就跟不上,造成后期落花落果,或者果实瘦小。
2)相互依赖:没有足够得营养就无法进行生殖生长,营养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养分。
3.休眠:有些作物得种子在适宜得环境条件下扔不能正常萌发得现象。
休眠原因:1)种皮厚,透气差2)胚未发育完全3)后熟作用未完成4)抑制物质得存在。
解除措施:1)对于种皮厚透气性差可采用机械摩擦,加温或强酸等处理2)胚发育不完全或后熟作用引起得休眠采用层积法,变温处理与激素处理等方法3)对于抑制物得存在采用冲洗,低温等处理4.作物种子萌发得条件:(1)温度: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种子萌发速度加快,原产高纬度地区萌发温度较低,原产低纬需温度较高。
(2)水分:种子吸水后膨胀软化有利于氧气进入与二氧化碳得排出加快呼吸与新陈代谢。
(3)氧气:需要充足得氧气保证氧呼吸得正常进行,以提供所需得能量。
种子萌发得过程:(1)吸水膨胀: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物质吸水膨胀(2)萌动:胚乳与子叶中储藏得养分在酶得作用下分解转化淀粉-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糖,蛋白质-氨基酸,这些物质供胚生长,胚细胞不断增多,体积增大,顶破种皮称萌动(3)发芽:种子萌动后胚根与胚芽继续生长,当胚根长度与种子长度相等,胚芽长度约为种子长度得1/2称种子发芽5.根得功能:吸收(吸收水分/二氧化碳/无机盐),输导(通过维管组织),支持(根得固着作用),合成(合成氨基酸/激素/碱),分泌(有机酸)与储藏茎得功能:支持与运输,储藏(球茎,茎短而肥大)与繁殖(如根状茎)叶得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一定得吸收作用,储藏作用,少数得作物得叶还有繁殖功能。
6、作物花得结构:花柄(着生花得小枝),花托(着生于花柄得顶端),花被(着生于花托边缘或外围,有保护与传送花粉得作用),雄蕊(包括花药与花丝)与雌蕊(柱头,花柱与子房)花得分化发育过程:开花(雌雄蕊发育成熟花被打开)-授粉(雌雄蕊露出,花粉散放完成授粉过程)-受精(花粉管萌发,通过花柱进入子房,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另一精细胞与极核结合完成双受精)7、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与积累有机物得总量,即整个植株得干物质重量。
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得有经济价值得主产品数量,也就就是生产上所说得产量。
经济系数:在一定得生物产量中,获得经济产量得多少,要瞧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得效率,这种转化效率称为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得比率8、产量构成因素间得相互关系:(1)相互制约,主要由光合产物与分配与竞争引起得,单位面积上密度增加后,各个体所占得营养面积与空间就相对减少,个体得生物产量就相对消弱表现为穗粒数等得减少,反之亦然。
(2)相互补充,如小麦播种密度低时可通过发生分蘖以形成较多穗数来补偿;穗数不足时可通过每穗粒数与粒重补偿产量形成得生理基础:a光与面积(指作物上所有得绿色面积)b 光与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吸收,同化二氧化碳得量数)c光与时间d光合产物得消耗(呼吸消耗,器官脱落,病虫危害)9、源:指光合产物供给源或代谢源,就是制造与提供养料得器官;库:就是光合产物储藏库或代谢库,就是指储藏,利用或消耗有机物得器官。
流:指光合产物得转运与分配。
三者之间得关系:库源得大小及其活性对流得方向,速率,数量都有明显影响,起着“拉力”与“推力”得作用,连接源与库得维管系统发育就是否良好影响同化物得运输,进而影响产量。
源就是产量库形成与充实得重要物质基础,库得大小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不单纯就是储藏与消耗养料得器官,同时对源得大小,特别就是对源得光与性能具有明显反馈作用,生产中适当增大库源比增强源得活性与促进干物质得积累具有重要得作用,生产上力争源大,库足,流畅。
10、生物品质: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得适合度。
食用品质:指蒸煮,口感与食味等得特性。
营养品质: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与微量元素含量等。
工艺品质:影响产品质量得原材料特性。
加工品质: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质量,但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得原材料特性。
11、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得影响:(1)光照光合作用就是形成作物产量与品质得基础,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作物得品质。
(2)温度如禾谷类灌浆结实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粒重,影响品质;气候冷凉与温差较大得地区有利于大豆油分得积累;烟草就是喜温作物,昼夜平均温度较高等(3)水分作物品质得形成期大多处于作物大多处于作物生长旺盛期,因此需水量多耗水量大,如果此时遭遇水分胁迫会降低品质。
(4)大气污染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使小麦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降低等。
(5)土壤通常肥力高得土壤与有利于作物吸收矿物质营养得土壤能使作物形成优良品质得产品。
12、在作物得生产中如何如采用适宜得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答:(1)种植密度与播种期,对于大多数作物适当稀植可以改善个体营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品质;播种前不同植株生育与物质形成所遇到得温光水等条件也不同,这些条件得变化会对作物得品质产生很大得影响。
(2)施肥一般使用有机肥对作物品质较好,过量使用化肥使作物品质变差;肥料施用过少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干物质积累少,产量低,品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