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专业:市场营销班级:2000级体育产业理论班姓名:倪博指导教师:肖林鹏摘要通过对天津市10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情况并不乐观,已开放的种类较少,形势以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相结合为主,较为单一。
并且现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此市场,“有法可依”势在必行。
本文了解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情况,研究了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种类、时间、形式、经营方式等情况,分析影响其开放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情况1 前言据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615693个体育场地中,学校系统有413583个,占全国总数的67.17%,可见学校体育场地在我国体育场地资源中占重要部分。
这些体育场地在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锻炼活动需要的同时,应该向社会开放,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需求,。
此前天津市还未有针对此方面的研究,所以本文对今后天津市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开放具有实际意义。
2 研究方法2.1问卷调查天津市内的10所重点高校,向学校体育部门领导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100%。
2.2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方面的著作以及万新村居民区分布、体育设施分布等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2.3 访谈法走访了天津市10所高校负责人,并对负责人进行了访问,了解高校体育资源的情况。
2. 4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所需要的数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 天津市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数量情况对天津市十所高校的现有体育场馆数量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现天津市高校中,以室外篮球场数量最多为44.4%;田径馆和露天游泳池数量最少分别仅占室内体育馆的3.4%和室外体育场的1.2%.可见,投资少、维护容易、符合大多数人需求需要的场馆是学校建设的主要选择,而回报率不高且成本较大的体育场馆则数量相对较少。
同时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场馆的增加,如:网球场23.5%、乒乓球馆24.2%,也预示着人们的需求层次在不断的提高和更新,新项目场馆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表1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现有数量情况3.2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有条件开放场地的学校大部分都能做到与社会的资源共享。
现有场馆中开放比例最高的是游泳馆、网球场,开放率为100%,其次是篮球场、田径场和足球场;而开放率较低的是体操健身室(馆)、排球馆、羽毛球馆。
由此可见,开放性好的体育场地均为便于创收、吸引人和易于管理且对器材损耗不大的场地,其他类型的场地由于运行成本过高、缺乏吸引力和管理经验等原因,开放比例较小。
室内体育场馆 数量%室外体育场馆数量%游泳馆 4 13.8 游泳池 1 1.2 田径馆 1 3.4 田径场 9 11.1 篮球馆 4 13.8 篮球场 36 44.4 排球馆 7 24.2 排球场 7 8.7 羽毛球馆 3 10.3 网球场 19 23.5 乒乓球馆 7 24.2 足球场 9 11.1 体操健身房 3 10.3 合计29100.081100表2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比例3.3 开放方式目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形式主要为有偿和无偿相结合与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内外有别的方式,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办理月卡、季卡,以及实行有条件的承包或转包等形式来定期的收取一定费用,还有将例如篮球场(馆)这样的室内外场地在规定时间内出租,每次使用都收取一定费用的形式。
(见表2、表3)这样的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够满足多层次人群的需要,今后应该深度开发场馆开放的形式,灵活调整时间,为更好的利用体育场馆资源打好基础。
表3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方式室内体育场馆 总数 开放数量%室外体育场馆 总数 开放数量%游泳馆 4 4 100.0 游泳池 1 1 100.0 田径馆 1 0 0 田径场 9 8 90.0 篮球馆 4 1 25 篮球场 36 30 83.3 排球馆 7 1 14.3 排球场 7 1 羽毛球馆 3 1 33.3 网球场 19 19 100 乒乓球馆 7 2 28.6 足球场 9 8 体操健身房 3 1 33.3 合计291034.5816782.73.4开放对象表4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对象及收费情况收费方式室内体育馆n (29)%室外体育场n (81)%对所有锻炼的人都收费11 37.9 20 24.7 设月、季卡 7 24.1 1 1.2 对集体包场收费 14 48.2 54 66.7 对本校师生优惠或免费 21 72.4 72 88.9 对晨练群众优惠或免费14 48.2 54 66.7 由承包人收费 4 13.8 1 1.2 不收费13.4911.1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开放对象主要以面向校内师生为主,可见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是以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为主。
如果想要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应该扩大服务对象,面向社会。
尤其应该增加盈利性高,易被群众接受的项目。
3.5 开放的时间开放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寒暑假、双休日和早晨、傍晚,这些教学使用的空闲经营方式 个数(样本数量110)百分比 内外有别的开放方式 71 64.5% 完全无偿开放 25 22.7% 完全有偿开放 33 30.0% 场馆出租 18 16.4% 有条件的承包或转包 5 4.5% 办理月卡或季卡 有偿与无偿开放相结合 不定期承办比赛7 61 236.4% 55.5% 20.9%时段,因为与教学不形成冲突,而且学校在这段时间内便于整体管理,所以这些时段占较大部分。
所以开放的对象以针对本小学生的优惠开放和社会人员为主。
另外在“非典”期间的特殊情况下,绝大部分高校封闭学校,场馆均不开放。
表5 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开放时间数量(n 110)%寒、暑假95 86.4双休日83 75.5节庆日25 22.7没有教学使用时段均开放64 58.2 教学同时开放15 13.6早晨、傍晚81 73.6虽然现在“非典”已经告一段落,但其间接了影响学校目前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通过调查有三所学校在“非典”之后减少了开放的场馆数,缩短了开放时间。
(见表5)3.6 开放体育场馆为学校的创收情况在调查中,对此项问卷填写的数目相差较大,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相对来讲创收较好地为天津大学,年平均创收3.2万元,而最少的为天津财经学院只有0.4万元。
所以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年平均创收较低,仅有1.05万元,大大低于北京市高校体育场场馆年平均创收7.21万元。
造成这样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北京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抓得较早,北京市体委学校体育处多次下发通知做好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这也是天津市现在所缺乏的政府部门的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因为开放体育场馆而造成亏损的学校,所以有偿开放体育场馆具有很好的前景。
天津市各高校甚至中小学很多都具备场馆开放的条件,只要打开思路,一定会为学校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1 高校体育场地创收情况3.7 影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因素图2影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因素注:A.场馆设施不全,无进行有偿开放的条件B.怕对学校秩序造成影响C.体育场馆器材的损坏问题D.场馆破坏的维修问题E.担心亏损F.周围群众不具备经济条件如图2所示,在众多原因中,内在因素,如:体育场馆、器材的损坏问题是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场馆设施不全,无进行有偿开放的条件,第三是对学校秩序的影响问题。
以上是硬件设施上的制约因素,但学校领导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态度和意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调查中,学校某些场馆有向社会开放的条件而领导和教师不同意的也有很多,其观点是“为保证校园秩序和环境”。
当然开放者考虑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所带来的后果是应该的,但是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的。
因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费用的来源绝大多数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来源于国家政府的税收,所以在考虑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问题时,应更多一些社会责任感。
在考虑到内在因素的同时,外在因素,如:周围群众不具备到体育场馆消费的经济条件和意识,消费群体不能够支持场馆的有偿开放也使学校方面不敢轻易对外开放。
另外,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虽然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但是仍然缺少强硬的力度,故而“有法可依”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这样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就缺乏法律依据。
尤其我国体育场馆资源缺乏,更应该通过相应的立法来保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在很多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已经成为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学校行为相结合,互助互利,最终是为实现国家利益。
4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4.1.1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有待开发的资源还很多。
有开放条件的基本上都已开放,但室内场馆开放的仅有34.5%,数量较少。
4.1.2 天津市高校现有的体育场地标准化、水平高的场地还不多,今后应较强高水平、高档次场馆的建设。
4.1.3 在开放形式上,有偿开放比无偿开放更能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并使学校和大众达到双赢的目的。
4.1.4 现在迫切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
“有法可依”势在必行4.1.5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的形势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人的需求。
开放形式丰富化是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拓宽经营思路大大提高创收效益。
4.2 建议4.2.1 天津市高校应该注意加强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培养,用有相关的管理知识的专门人员来管理场馆,改善现在天津市开放的场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4.2.2 学校有关领导应该多学习其它学校的管理经验,使信息共有化将是提高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4.2.3 增加场馆开放的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4.2.4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实行对社会开放必须加大开放力度,仅仅依靠学校领导的觉悟、态度和国家体育部门下发通知是不够的,加大体育场馆开放的力度不能只停留在“鼓励”上,要想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好的实施,则应该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对我国场馆立法方面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操作渠道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后再通过有关渠道向国家立法机关提交立法草案,使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法制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1]许闽峰,等.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学校体育教育研究网.1997年[2]雷历.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9月[3]周之华,等.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状况的研究.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月[4]刘芳,等.高校提议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5]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1997年1月附:关于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尊敬的负责人:十分抱歉占用您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