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38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从研究类型上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属于(B) 1-22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基础研究D.应用研究2. 研究者作选定的时间内对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该观察方法为(D) 4-104A.自然现察法B.参与观察法C.时间取样观察法D.时间取样观察法3. 将科学研究活动和□常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一是(D) 8-251A.观察法B.调査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4. 在设计观测指标时,记录幼儿某种行为发生的程度,例如”常常“较少”,这属于(C) 4-110A.定性指标B.定类指标C.定序指标D.定比指标5.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査研究方法是(B) 5-133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査C.典型调查D.个案调査6. 在“玩具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幼儿家庭教养”属于(C) 7-200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刺激变量7. 在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原则中,指出了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的是(A) 2-47A.价值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8.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相关情况呈现为(B) 10-307A.弱相关B.正相关C.负相关D.零相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9.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亊实,以亊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这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客观性原则的要求。

1-1410. 记录文献资料的方法包括标记、批语、摘录和撰写文献综述。

3-8011. 观察记录中的描述记录法可分为日记描述法,连续记录法和轶事记录法。

4-11312. 按顺序,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供选择的答案和结束语等部分。

5-14413. 在测验中,某一总体在某个方面己经达到的平均成绩(或总体的平均发展水平),被称作常模6-16914. 在最高层次的行动研究中,研究组成员包括专家、行政人员和教师8-25415. 个案研究法常用的四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手段包括观察、访谈、测验和_.产品分析。

9-27416. 学前教育研究中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根据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字资料和数据资料两大类。

10-28417. 在撰写科研论文或科研报告时,应遵循规范性、可读性和准确性三个基本要求。

11-31418. 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管偏见主要有理论性偏见、角色偏见和期待性偏见。

4-124三、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找出每小题的错误处,并在答题纸上写出并进行改正。

19. 从课题类别上家长文化程度与幼儿学习能力的关系的研究“属于描述性课题。

2-11答:“描述性课题”改成“因果性课题”。

20.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针对某一研究问题在研究活动之后得到的暂定的研究结论。

3-64答:“研究活动之后得到的”改成“研究活动之前预想的'21. 在观察研究中,观察内容的操作化要求对各类观察内容给出语义性定义。

4-107答:“语义性定义”改成“操作性定义”。

22. 利用问卷调查时,研究者可以先在小范围内使用封闭式问卷,再在此基础上设立开放式问卷。

5-143 答:“封闭式开放式”改成“开放式,…封闭式”23. 目前我国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测验的标准化量表多数用于测定儿童的个性。

6-184答:“个性”改成“智力”。

24. 被试的成熟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会降低实验的外在效度。

7-216答:“外在效度”改成“内在效度”。

25.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运用理论思维方法对己获得的教育经验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8-238答:理论思维方法改成“经验思维方法”。

26. 个案研究中的“个案“即是指教育活动中具有某种特殊价值的个体。

9-267答:“个体”改成“个体、个别团体或个别事件”。

27. 对于两列以顺序排列的数据资料,适用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是积差相关。

10-308答:“积差相关”改成“等级相关”28. 分层随机抽样时分层的原则是各层内个体闯的差异要大,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异要小。

3-88答:“大,...小”改成“小,...大”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29. 纵向研究1-23答: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某种现象和同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30. 课题论证2-54答: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

31. 样本3-82答: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32. 事件取样观察法4-104答:研究者根据对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33. 结构性访谈5-157答:访谈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34. 行动研究法8-251答:一种适应小范围的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为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对问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来拟定并实施行动计划的一种循环研究的程序性方法。

35. 目标参照测验6-170答:以事先规定的标准作为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的测验。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 简述观察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4-98/100答:特点:(1) 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1分)(2) 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1分)局限性:(1) 观察活动的范围有限:(1分)(2) 容易出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影响;(1分)(3) 观察资料的质量受制于观察者的素质。

(1分)37. 简述调査研究一般过程的基本步骤。

5-135答:(1) 确定调査的目的和内容:(1分)(2) 选择调査手段,编制或选用调査工具;(1分)(3) 选取调査对象;(1分)(4) 制订调査计划:(1分)(5) 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査报告。

(1分)38. 简述制作自编测验工具的步骤。

6-186答:(1) 确定测验的目的;(1分)(2) 分析测试内容、确定测试项目;(1分)(3) 编选测试题目、设计测试方法;(1分)(4) 试测与分析;(1分)(5) 编排试题、鉴定测验。

(1分)39. 列出五种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7-229 答:(1) 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2) 设置控制组;(3.)采用双盲法;(4) 保持无关变量恒定;(5) 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6) 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每点1分,答对任5点得满分)40. 简述个案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9-269答:优势:(1) 个案研究长于研究个别差异突出的问题;(1分)(2) 研究内容广泛、收集资料手段多样而使研究过程更为深人。

(1分)局限:(1) 研究结论不带有普遍性,影响其推广应用;(1分)(2) 研究时间较一长,难以持续;(1分)(3) 个案研究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1分)41. 按顺序列出教育科研论文除标题外的基本组成部分。

11-316答:(1) 内容摘要:(1分)(2) 序言;(1分)(3) 正文:(1分)(4) 结论与讨论;(1分〉(5)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1分)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42. 统计图表是整理研究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它能过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

以下是某幼儿园大班双语教育英语学习成绩的调查数据:成绩优的12人,成绩良的20人,成绩中等的18人,成绩差的10人。

(1)制作幼儿英语学习成绩的简单统计表,包括各类学习成绩的百分比。

10-297答:简单统计表表某幼儿园大班英语学习成绩(2)制作幼儿英语学习成绩的条形图,横坐标为“学习成绩“,纵坐标为”人数“。

10-301答:条形图学习成绩图某幼儿园大班幼儿英语学习成绩条形图43. 在教育科研中,平均数和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和差异程度最常用到的统计指标。

以下是某幼儿园10 名幼儿人际交往适应能力测验的分:1、9、3、6、4、9、7、5、6、10.(1)计算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10-302答:算术平均数=6 (2 分)(2)计算该组数据的标准差(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10-306答:标准差=2. 720 (2 分)七、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4.某幼儿园本学期开设额四个幼儿兴趣班,分别是:W棋兴趣班、舞蹈兴趣班、绘画兴趣班和英语兴趣班。

期末,园方需要设计一份由封闭性问题组成的调査问卷,了解幼儿家长对这些兴趣班的开设是否满意。

试为该项目调查设计四种类型的封闭性问题(包括题目和选项),每种类型一题:5-149(1) 是否式。

答:您对我们开设的围棋兴趣班满意吗?A.是B.否(2) 选择式(多选或单选)。

答:您最满意的是哪个兴趣班?A. 围棋兴趣班B. 舞蹈兴趣班C. 绘画兴趣班D. 英语兴趣班(3) 量表式(等级评定题)。

答:您对我们开设的围棋兴趣班满意吗?请相应的数字上画圈:1(4)排列式(排序题)答:您对我们开设的兴趣班满意吗?请按照满意程度从高到底将兴趣班前的字母填写在相成的数字后面:A. 棋兴趣班B.舞蹈兴趣班C•绘画兴趣班D.英语兴趣班1:2. 3._4._(以上每种问卷题目均为题干设计1分,选项设计1分)45.在一项同伴合作游戏对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提出的研究假设是:开展同伴合作游戏能够有效提高中班幼儿合作能力。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研究者在某幼儿园选取了一个中班作为实验组,又选取了另一个中班作为控制组,并就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同时对两个班的幼儿进行了测定,以确定他们的相似性。

然后在实验组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同伴合作游戏系列活动,学期结束前再次对两组幼儿进行测试,通过比较两组幼儿在合作能力上的差异来验证研究假设。

问题:(1) 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7-200答:自变量:同伴合作游戏活动;(1分)因变量:幼儿合作能力。

(1分)(2) 该实验是前实验、准实验还是真实验?为什么?7-202答:是准实验。

(1分)因为没有随机分配被试;有前测,自然教育情境。

(2分)(3) 写出该实验设计模式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该实验的模式。

7-217答: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1分)用符号表示为:EO1XO2…………(2分)E0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