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
4.是否有备选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同一种疾病常常有多种治 疗措施可供选择。因此,医生应告知患者和 与137患者讨论每一种措施的利弊,最后决 定采用哪一种治疗措施
应用举例
临床问题:妊娠期高血压病是否增加日后发生高血压 和脑卒中的风险?
引用文献: Wilson BJ, Watson MS, Prescott GJ, Sunderland S, Campbell DM, Hannaford P, Smit WCS. 妊娠期高血压病与日后发生高血压及卒中危险的关系:队列研究 的结果.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4;7(2):81-87. 原文出处:Wilson BJ,Watson MS,Prescott GJ,Sunderland S, Campbell DM, Hannaford P,Smit WCS. Hypertensive diseases of pregnancy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ter life:results from cohort study. BMJ 2003:326:845-849.
评价研究证据 (1)
病因研究证据真实性评价: 1. 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外,其它重要特征在组间是否 可比? 2. 测量各组暴露因素/干预措施和临床结局的方法是否一致 (结果测量是否客观或采用盲法)? 3. 是否随访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 4. 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 1) 因-果时相关系是否明确? 2) 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3) 暴露因素/干预措施的消长是否与疾病/不良反应的消长一 致? 4) 不同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 5) 危险因素与疾病或不良反应的关系是否符合生物学规律
文献评价: 一、病因研究证据真实性评价
1.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外,其它重要特征在组间 是否可比?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3 个队列:头胎单胎妊娠 被诊断患有先兆子痫或者子痫的所有妇女(子痫组)、头 胎单胎妊娠被诊断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所有妇女(妊娠高血 压组)、头胎单胎妊娠没有血压升高病史的所有妇女(对 照组)。 3 个队列在个人资料、分娩年龄及分娩年代方面相匹配, 但与对照组比较,2 个暴露组的研究对象较少从事职业等 级为I~III的非体力工作和较少吸烟。作者未描述其它基 线资料,但在结果分析计算RR时,采用多元Logistic 回 归分析法调整了随访过程中年龄、体重指数、社会阶层以 及吸烟行为的影响。
比值比(OR)
如: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的暴露比 a/ c
OR =
对照组的暴露比
=
b/ d
ad
=
bc
比值比(OR)
如: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暴露比值(饮用咖啡史)
OR =
对照组暴露比值(饮用咖啡史)
= 11
提示:尿失禁组饮用咖啡的机会是无尿失禁组的11倍
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的分布 RR或 OR > 1 RR或 OR = 1 RR或 OR < 1
p
检索的数据库: 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Clinical Evidence () Cochrane Library (/index0.htm) Pubmed () ……
如果随着危险因素的消长,疾病的发生率随之消长, 随着治疗措施的使用或终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随之 增加或减少或消失,则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例如:“反应停致胎儿海豹肢畸形”。
4.不同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检索到多篇研究证据或系统评价,且为研究人员在不 同地区、时间,采用不同或相同的设计和方法进行,均获 得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不良反应关系的一致结果, 则两者的因-果关系更可信,否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例如,有关孕妇妊娠早期服用地西泮是否会引起胎儿唇裂 (oral cleft)的问题:
评价研究证据 (2)
病因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1.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如何? 2.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的精确度如何? 病因研究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1. 你的患者与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 致研究结果不能应用? 2. 你的患者发生疾病/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如何? 3. 你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期望和选择如何?价值观如何? 4. 是否有备选的治疗措施?
1. 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外,其它重要 特征在组间是否可比?
研究病因/不良反应时,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 预措施外,如果研究各组间其它影响结局的因素不 一致时,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例如:研究住院对(高血压)病死率的影响
专科医院 社区
病死率高
病死率低
(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相似)
(二)测量各组暴露因素/干预措施和临床结局的方法是否一致(结果 测量是否客观或采用盲法)
病因学(etiology): 是研究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 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单一病因致病
单一病因
一种疾病
单一病因 多种疾病
多病因致病
多种病因
一 种 疾 病
病因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
宿主
致病因素
环境因素
强调保持平衡状态以维持健康
轮状模型
病因和宿主都处于环境的包围中,如一个球体, 健康或疾病是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基本概念
病因或致病因素(etiological factor) 是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化学 和社会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不良心 理状态以及遗传的缺陷,当其作用于人体后, 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疾病发生。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 无充分依据能阐明其明确的致病效应。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 其相关的疾病(事件)发生率会相应增高;而当被消除后,又可 以使该病(事件)的发生率随之下降。例如:吸烟、高血压、高 胆固醇血症等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RRI ( Relative risk increase):相对危险增加率
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 非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RRI = 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ARI (Absolute risk increase) 绝对危险增加率
ARI = 暴露组疾病生率 – 非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NNH (Number need to harm) 导致1例疾病的发生需要暴露的人数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和个案报道
设计类型
性质
可行性
论证强度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前瞻性
多数前瞻性 少数回顾性 回顾性 断面
差
较好
++++
+++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 个案报道
好 好 好
+ + +/-
循证医学实践步骤
提出临床问题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评价相关证据 应用证据 后效评价
由于受偏倚的影响,RR>3或OR>4才有意义
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的调整
(sensitivity analysis)
调整后: RR或 OR明显变小-----结果不可信 RR或 OR无明显变小-----结果可信 RR或 OR明显变大--------结果可信 上述队列研究的结果在调整多个导致基线不同的 因素后,RR从1.4增加为1.7
社会学环境 宿主 理 化 环 境 遗传物质 生 物 环 境
病因学研究的意义
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是正确认识疾病发生 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也是正确诊断、有 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基础。
应用正确的科研设计方法进行疾病病因 的研究和评价、探求真实的因-果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因学研究的设计方法
论证强度 可行性
NNH = 1 / ARI
* *
例:上述钙通道阻滞剂与癌症关系的队列研究 暴露组(用钙通道阻滞剂)癌症发生率=3.03%
非暴露组(未用钙通道阻滞剂)癌症发生率=2.17%
RRI = 3.03% - 2.17% / 3.03% = 28.38% ARI = 3.03% - 2.17% = 0.86%
在前瞻性研究中,随访时间越长,研究对象失访的可能性越大 观察期的长短应根据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的自然史确定
例如: 研究“铝制品是否引起早老性痴呆?”
暴露因素: --铝制品
早老性痴呆
观察数周,两 者没有关系
(四)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
确定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为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 3篇 (RR=1.19;0.34 to 4.15)
病例-对照研究 6篇
(OR=1.79;1.13 to 2.82)
5.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的关系是否符合生 物学规律?
因
有生物学的可解释性
果
(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二、病因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1.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如何? 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 需要暴露的人数(NNT) 2.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的精确度如何?
因果联系的强度
相对危险度(RR) 如:RCT或队列研究
吸烟组膀胱癌的发生率
a / a+b
RR =
未吸烟组膀胱癌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