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理性之光解读

第14课理性之光解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理性”内涵:
反对专制王权
追求民主
理反性对,宗即教人神的权思考与判断。理性主义追,求是自要由用人的
思考去反判对断贵问族题特,权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追的求旨平意等。它是
启蒙运反动对的愚核昧心和思迷想信。
追求科学
何谓“启蒙运动”?
17、18世纪(时间 ),欧洲资产阶级(领导者 )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用理性主义( 核心 )批判 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批判对象 ),追求民主、平等、 自由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 )。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思考:孟德斯鸠是如何做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 目的是什么?孟德斯鸠希望建立的政体是什么?
三权分立学说
议会 立法权
目的:防止君主专制 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核心: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政体:君主立宪制
核心:制约 与平衡
司法权
行政权
法院
君主
材料二:“在原始时代,人一生出来就都真正
1.霍布斯:社会契约论 2.洛克:分权学说
(二)高潮:法国 18C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主张: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法治
成为资C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778年5月30日的晚上,一位
生命垂危的老人的与神父进行了这
样一段对话:
老人:“神父,你来自何处?”
神父答道:“啊,先生,我从

上帝处来!” 老人:“真的?您能给我出示
请思考:材料分别反映了伏尔泰的什么思想?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反对专制,君主立宪制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材料一:孔子一个人由于在神明的问题上,提出了人类
理性所能形成的最圣洁的看法而受之无愧的荣誉。
——《风俗论》
材料二:我认真读过他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
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立宪制);
卢梭彻底否定君主制,提出主权在
民的主张,人民应当推翻暴政,建
立民主共和国。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人物
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
可侵犯。
材料三:消灭不平等的办法就是人民起来推翻专制统治,
建立一个共和国。
请回答:
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卢梭什么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2)有人说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
者,为什么?
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只是反对君主专
制,不反对开明君主(都倾向于英国
【感受启蒙大师思想—伏尔泰】
材料1: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 话的权利。
材料2:自由只存在于依靠法律进行统治的地方, …在法律面前 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材料3:教皇是“两足禽兽”, 基督教传教士是“文明的恶
“棍1”8,世…现纪存社是会的伏一尔切灾泰难都的来源世于无纪知,!而”无知是 教会造成的。 材料4:“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 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 分立法之权。
主张: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法治
2.伏尔泰
主张:抨击天主教会, 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 3.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歌德
卢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材料二: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
◆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 ◆
人文主义 发展阶段
复兴
背景
14世纪 资B萌芽产生
发展
16世纪 资B萌芽发展
成熟
17、18世纪 资B进一步发展
事件
反对对象
文艺复兴 天主教神学, 封 建
宗教改革 天主教教皇权威、 封建
启蒙运动 天主教 封建专制
第14课 理性之光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何谓“理性”?
【教材展示】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 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务的能力。
货色
——《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思考:伏尔泰推崇孔子及中国文化的原因。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民本思想、道德主张来抨击欧 洲宗教的黑暗和封建专制。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人物 (一)兴起: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17C
1.霍布斯:社会契约论 2.洛克:分权学说 (二)高潮:法国 18C 1.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成为资C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材料:“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 暗。 ”
——《伏尔泰语录》
思考:材料中“现实的黑暗”和“理性的阳光”分别指的是什么?
——神权(封建神学) ——王权(封建专制)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一、核心:理性精神 二、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代表:
经验理性时代——英国的启蒙运动(兴起)
(二)高潮:法国 18C 1.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材料: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 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 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 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 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 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 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霍 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

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反对君 权神授,但不反对君主专制。

洛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学
说:立法权(议会掌握)、行
克 政权和对外权(君主掌握)
一、核心 二、性质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 (一)兴起: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17C
1.霍布斯:社会契约论 2.洛克:分权学说
是平等的, …社会让人们失掉了平等,只有通
过法律才能恢复平等。”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
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
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
这个权利。”
——《论法的精神》
提倡法治,自由有条件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人物 (一)兴起: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17C
上帝的诏书吗?”
尔 泰
神父灰溜溜走了,但是他们不
甘心,不久回来,老人终于发怒,
用尽全力,拳击病床,呼喊:“请
永远不要向我谈到基督。”这就是
“欧洲的良心”
他的最后遗言!
不仅如此“法,法兰国西思上想流之社王会”
这位老人是谁?
经常以沙启龙蒙形运式动聚的一领起袖 拜
读他的作品。
一些人把伏尔泰等人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本图是 一位法国贵妇人和朋友在自己的沙龙读伏尔泰的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