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教学诊断
高陵中心小学张丽平 2011.9.5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农村小学生,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会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并使之贯穿于课堂,学生们也喜欢这们的课堂,因为比较热闹。
可是时间一久,我就发现,在课上学生唱唱跳跳,说说演演,课后学生却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气氛热烈,使得学生情绪亢奋,但却影响了教学效果。
、
其次,小学生对学习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习欲望纯粹从兴趣出发,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能促进、增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减弱、降低学习的效果。
再者,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持续不长,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如上课不专心、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
还有些小朋友上课胆子小,怕犯错,不敢张口说英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学英语的进度和深度。
为此,我制定了一下改进措施:
1.游戏教学应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
课堂上只让两三个学生表演,虽然操练了学生所学的句型和单词,可其他学生只是在一旁观看。
实际上背离了设计游戏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倡导面向全体,体验参与,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全体性和参与度。
游戏教学是“大众戏”,不是一两个人表演的“独角戏”。
教师应尽量设计集体参与的游戏,尤其是那种需要相互协作、发扬团体精神的竞赛类游戏。
教师可采用分组活动的方法,鼓励人人参与。
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先表演,再由各小组推荐一两名代表参加全班表演,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
每个学生都有为小组争光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巩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
协作精神。
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适度的奖励,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又能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这样的游戏才是高质高效的。
2.课堂上愉快的情绪可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是积极增力的情绪提高了人的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进步甚微的学生。
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核心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绪,因为“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
3.注重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
(1)运用各种教具,激发学习欲望
演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能缩短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2)运用简笔画,激起学习兴趣
简笔画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把机械乏味的练习变成有实在意义的训练,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
4.注重口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1)运用身体语言,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1)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手势、动作、表情)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
例如:对初学者下指令时,可用手势比划,帮助学生理解,轻松接受英语课堂用语。
如:
Listen to me carefully!可先指指耳朵,指指自己,再指指心,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
2)运用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刺激学生学习热情。
例1:在学习借物用语时,可让两个学生表演哑剧,其他学生猜测其内容,给他们配音。
例2:课前课中运用"Do it",如:jump, run,…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2)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机会。
(3)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1)游戏教学:如字母游戏包括默写字母接力赛,猜字母头饰找朋友、找邻居等;数字游戏包括快速口算抢答、玩扑克、打电话等;还有各种猜人、猜物、猜颜色等游戏。
总之,把游戏融入课堂,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食物名称时,可以把各种食物放入一个布袋内,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
2)比赛教学
竞赛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大都不甘落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好胜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如:英文歌曲比赛,小组开火车比赛,角色朗读比赛,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
通过人人赛记忆,个个比能力,组组赛互动,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
要使学生乐学,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坚信只要做到这一点,才能取得课堂效率的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