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温病课件案例
1、春温 2、病因为伏寒化温(温热病邪)。病机是邪自内发,内陷心营,神机失运。 3、治法为清心凉营开窍。 4、处方用清营汤加安宫牛黄丸,药用水牛角、生地、银花、连翘、竹叶、麦冬、黄连、板 蓝根等。
病案举例 万××,男,12 岁,学生。于 1973 年 8 月 22 日就诊。急诊号:1537。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儿发热二天,微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呕吐一次,为 胃内容物。家长自取“感冒药”服,未能取效,热势反剧,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并 发生抽搐,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时有抽搐,口噤,项强直,面色不华,呼吸急促,苔黄腻,舌红 绛,脉细弦数。 检查:体温 40.3℃,脉搏 11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2000/mm3, 中性 78%,淋巴 22%。 瞳孔轻度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病案讨论 鄂××,女,19 岁,1976 年 10 月 23 日住院。住院病历号:14359
病史:患者 7 天前曾有微畏寒发热,疲乏无力。3 天前因劳累觉口干苦,遂饮冷水,当 晚即有寒战高热,体温 39.6℃。转来本院以高热待查收入住院治疗。住院一周,曾用多种 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请中医治疗。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请谈谈以下病案表现出了温病临床表现的哪些特点。 李某某,男,21 岁 昨日“伤风”,微恶风寒,身热不甚,但咳微渴,体温 37.8℃,舌苔薄白,咽红微痛,脉 象浮数。今晨,自用辛温发汗之药治之(麻黄、杏仁、炙草),药后发热剧增,体温 39℃, 脉象滑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燥。遂来诊。 分析: 本是风热,侵于肺卫,肺失宣降,应予桑菊饮加减为法, 过用辛温,既发汗以伤阴,又助热以化燥,故高烧咽红且肿。
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风温 2、病因病机: 病因为外感风热病邪。 病机为风热袭于肺卫,表邪未去,肺热既盛, 又兼食滞中阻。 3、治则治法: 解表祛邪为主。辛凉解表,佐以导滞 4、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桑叶、荆芥、薄荷、杏仁、牛蒡子、淡豆豉、全瓜蒌、桔梗、枳壳、枇杷 叶; 以后又去荆芥、豆豉、瓜蒌、枇杷叶,加用栀子、黄芩、前胡等。 病案举例 沈××,女,53 岁,农民。1992 年 2 月 7 日急诊。急诊号:4364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 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 9 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 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 39.8℃,脉搏 9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21000/mm3, 中性 90%,淋巴 10%。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在出血点。 参考答案:
陈××,男,16 岁,1974 年 3 月 24 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
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
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 41℃,脉搏 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8300/mm3, 中性 91%,淋巴 9%。
症状:初起寒热,舌苔白腻,脉弦数,继则寒战高热汗出,形如疟状。目前但热不寒, 口干唇燥,面赤,口苦粘腻,胸腹扪之灼手,大便日行一次,粘滞不爽,溲黄而热,脉象 滑数有力,舌苔根部黄腻,舌质红绛。
检查:体温呈弛张型,在 39~40.0℃,脉搏 95/分,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肥达氏反 应(+),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165~284 单位。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1、病名:伏暑 2、病因病机:病因为暑邪夹湿; 病机为暑湿郁遏气分,内逼营分, 气营两燔。 3、治法:气营两清,兼化湿浊。 4、处方: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加减。 王××,男,35 岁,商人。某年 9 月 29 就诊。 病史:时值久晴无雨,始病觉恶寒,继则头痛身热,干咳少痰,咳久可吐出粘痰少许。 病延多日未愈,反渐加重,所以来诊。 症状:发热不恶寒,干咳阵阵,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 苔薄白而干,舌质边尖红,脉右浮数,左弦涩。 检查:体温 39.0,脉搏 91 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3600/mm3, 中性 83%,淋巴 17%。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病名。秋燥 病因:燥热病邪,,病机:燥热病邪犯肺,阴液耗伤,肺气失宣 3、治则治法:清肺润燥养阴
1、病名:暑温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2、病因:暑热病邪 3、病机:暑热犯于心营,神机 失运,肝风欲动
4、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息风 李××,男,22 岁,1976 年 8 月 16 日住院。住院号:25748
病史:起病至今已 10 余天。始病觉恶寒怕冷,继则发热,体温在 39.5~40℃左右。 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来本院治疗。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4、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生石膏、麦冬、瓜蒌仁、光杏仁、南沙参、生甘草、楚,头昏面色萎黄,胸闷不知饥,头重,大便 干,小便黄赤,舌苔白微腻,舌质红,脉濡。
检查:体温 39.2℃,脉搏 89/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4600/mm3, 中性 70%,淋巴 30%。肥达氏反应“H”1:160,“O”1:160。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湿温 2、病因病机:病因为湿热病邪; 病机为湿热郁遏气分,阻滞中焦,湿重于热。 3、治则治法:芳化宣中、淡渗利湿。 4、处方: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加减。 藿香、佩兰、青蒿、杏仁、苡仁、川朴、通草、白豆蔻、法半夏、陈皮、炒枳壳、茯 苓、大豆卷、滑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