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代码: 6010189 年级/专业/班:2010级/车辆工程专业/汽设1班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开课学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名称: 汽车交通实验中心西华大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3、实验内容一般实验(非上机实验):3.1.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3.1.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3.1.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上机实验:3.2.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3.2.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3.2.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2.4 程序运行的结果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实验总结心得体会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实验一齿轮泵拆装实验1、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齿轮泵的拆装,可加深对齿轮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2、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拆装:齿轮泵。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游标卡尺。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原理:齿轮泵为液压系统中的常见动力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靠齿轮的轮齿间的容积变化工作的。
了解齿轮泵的困油问题并从结构上加以分析解决的措施,通过实物分析齿轮泵的工作三要素(三个必须的条件)。
认识齿轮泵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掌握齿轮泵和马达的职能符号(定量、动量、单向、双向)及选型要求等。
掌握拆装油泵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拆卸及装配步骤:1)松开6个紧固螺钉,分开端盖;从泵体(结构简图)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3)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主要零件分析:1)泵体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6mm。
2)端盖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记录数据:4、实验总结思考题1、泵体上的密封槽为什么不是完整的一圈?2、齿轮泵的卸荷槽的作用是什么?3、液压泵的泄漏有哪些途径?4、分析影响齿轮泵正常工作及容积效率的因素,了解易产生故障的部件并分析其原因。
5、在装配后根据其工作原理判断装配的正确性。
实验总结心得体会西华大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3、实验内容一般实验(非上机实验):3.1.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3.1.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3.1.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上机实验:3.2.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3.2.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3.2.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2.4 程序运行的结果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实验总结心得体会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实验二叶片泵拆装实验1、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叶片泵的拆装,可加深了解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各零件功能,结构形状及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运动关系。
2、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拆装:双作用定量叶片泵。
2、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游标卡尺。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原理:叶片泵为液压系统中的常见动力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靠定子和转子及相邻叶片间容积变化工作的。
认识叶片泵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掌握叶片泵的职能符号(定量、动量、单向、双向)及选型要求等。
掌握拆装叶片泵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拆卸及装配步骤: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盖板(螺栓三颗);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端盖,取出支撑滑块等;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配流盘;4)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液压泵结构双作用定量叶片泵,主要零件分析:1)定子和转子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
定子、转子中心固定,转子径向开有条槽可以安置叶片。
2)叶片该泵共有个叶片,流量脉动较小。
3)配流盘配流盘上有四个圆弧槽,其中一个为压油窗口a,另为吸油窗口c,其他两个b、d是通叶片底部的油槽。
a与b接通,c与d接通。
这样可以保证,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与吸油腔相通,保持叶片的底部和顶部所受的液压力是平衡的。
工作原理: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结构简图所示。
双作用式叶片泵亦由转子1、定子2、叶片3、端盖和配油盘等件组成。
与单作用式不同的是,其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定子的内表面不是内圆柱面而是由八段曲面(四段圆柱面、四段过渡曲面)拼成。
当转子在图示方向回转时,定子和配油盘不动,处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的密封工作腔的容积逐渐变大,为吸油区;处在右上角和左下角处的密封工作腔的容积逐渐缩小,为压油区。
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各有一段封油区将二者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密封的工作腔吸油压油各两次,所以叫做双作用式叶片泵。
又由于这种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对称分布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叫做平衡式叶片泵。
记录数据:4、实验总结思考题1、双作用定量叶片泵为什么脉动率较小?2、叶片泵采取了哪些措施避免叶片在叶片槽内出现卡滞现象?实验总结心得体会西华大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3、实验内容一般实验(非上机实验):3.1.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3.1.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3.1.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上机实验:3.2.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3.2.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3.2.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2.4 程序运行的结果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实验总结心得体会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实验三气压缸拆装实验1、实验目的气压缸是气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气压缸的拆装,可加深对气压缸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2、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拆装:气压缸。
2、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游标卡尺。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原理:气压缸是通过活塞断面的轴向受压而产生推力,根据其流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速度,气压缸是一种重要的执行元件。
拆卸步骤: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端盖及密封圈;2)拆下活塞及活塞杆组件;3)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结构1、气缸的组成气缸主要由缸筒、活塞、活塞杆、前后端盖及密封件等组成。
2、气缸的工作原理双作用是指活塞的往复运动均由压缩空气来驱动。
在单伸出活塞杆的动力缸中,因无杆腔的活塞面积较大,当空气压力接入无杆腔时,提供一慢速的和作用力大的行程,为工作进程;返回时,则相反,提供一快速和作用力小的行程,为工作回程。
此类气缸的使用最为广泛,一般应用于包装机械、食品机械、加工机械等设备上。
主要零件分析:1)缸筒加工工艺要求;2)端盖及端盖孔加工工艺要求;3)活塞杆加工工艺要求;记录数据:4、实验总结思考题1、画出气压缸工作原理简图,说明其主要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2、气压缸如何设置缓冲装置?3、如何调整气压缸运动速度?实验总结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