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何争功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
上折①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
”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然而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图②子之功。
”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 【注释】①折:屈辱。
②图:考虑。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安.用腐儒()②楚王未去.齐()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16.在风起云涌的楚汉战争,谋臣儒生虽少在战场厮杀,但也功勋卓著。
从选文中看,随何为汉高祖立下了什么功劳?在争功的过程中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2分)(二)咨孝俭甚赵咨,东郡燕人也。
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①,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②陈奇举咨至孝有道,迁③博士,后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盗皆长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④,干⑤暴贤者。
”言毕奔出。
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是益知名。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时称咨明达。
将终,告其故吏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注释】①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
②大司农:秦汉时专掌国家财政经济的官职。
③迁:晋升或调动官员。
④无状:无礼。
⑤干:触犯,冒犯。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躬.率子孙()②言毕.奔出()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时称咨明达。
16.“孝修身,俭养德。
”赵咨因孝道闻名而被举荐,其素俭之德使豪党惧畏。
除此之外,赵咨还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
(2分)(三)德基为政吴德基者,南康丞也。
其民以丞儒,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①,一县惊伏。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②去,命卒笞之。
民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③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 ”令意惭,乃已。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注释】①发擿(tì):揭发隐秘的事情。
②逸:逃跑。
③扃(jiōng)钥:扃,从外面关门的门闩;钥,锁。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命卒笞.之()②叱.卒释之()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16.德基为吏,以爱民为先,广施仁政,泽被百姓。
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选文是怎样表现吴德基“爱民”的?(2分)(四)朱敦儒出仕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
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固辞还山。
绍兴二年,宣谕使明槖①言敦儒深达治体②,有经世才,廷臣亦多称其靖退③。
诏以为右迪功郎④,下肇庆府敦遣诣行在⑤,敦儒不肯受诏。
其故人劝之曰:“今天子侧席幽士,翼宣中兴⑥,谯定召于蜀,张自牧召于长芦,莫不声流天京,风动郡国,君何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敦儒始幡然而起。
既至,命对便殿,论议明畅。
上悦,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
(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注释】①宣谕使:官名。
专门掌管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
明槖(tuó),人名。
②深达:深知,精通。
治体:治国的道理;③靖退:和善谦逊。
④右迪功郎:从九品官名。
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⑥翼宣中兴:辅佐王朝由衰落而重新振兴。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虽为布衣..()②何为栖.茅茹藿()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既至,命对便殿,论议明畅。
16.朱敦儒擅长词作,人称“词俊”,志行高洁,一生曾两度隐逸。
你如何看待朱敦儒的隐逸和出仕?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2分)(五)农夫最重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
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①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
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
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②昭昭可鉴矣。
(选自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注释】①体貌:谓以礼待人。
②呈象:指天所呈现的现象。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必须待.之以礼()②呈象昭.昭可鉴矣()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16.选文出自郑板桥的一封家书,阐释了农夫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重农尊农实属可贵。
作者写人们对牛郎织女星名字“本旨”的理解有误,对阐释观点有什么作用?(2分)(六)王勃展才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①其失。
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②,数献颂阙下。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③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④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⑤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注释】①擿(tì):挑,揭发。
②朝散郎:官名。
③宿:事先,早先,预先。
④沆然:轻松、愉快的意思。
⑤矍(jué)然:惊惶的样子。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遣吏伺.其文()②不易.一字()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16.王勃少有才情,饱览六经,为什么都督起初对王勃的“沆然不辞”愤起托辞离席?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与王勃尽欢而别?(2分)(七)岳飞少时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矢,皆中的,飞引弓二发,亦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未几,同死,飞悲恸不已。
每值朔望②,必具酒肉,诣同墓,奠而泣;又引同所赠弓,发三矢,乃酹③。
父知而义之,抚其背曰:“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应曰:“惟大人许儿以身报国家,何事不可为?”(选自《岳飞传》)【注释】①未冠(guān):不到束冠。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
②朔望: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③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飞由是益.自练习()②未几..,同死()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16.民族英雄岳飞妇孺皆知,令人敬佩,其少时就天资敏悟,有大义,选文中写了他小时的哪些事例,请概括写出其中的两件。
(2分)(八)郑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总兵①冀州,遣使要郑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②,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③许之,竞说异端④,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⑤,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⑥,回、赐之徒不称官阀⑦。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释】①总兵:总领兵马。
②斛(hú):量器名。
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③通人:学识渊博的人。
④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⑤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⑥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⑦官阀:官职。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遣使要.郑玄( ) ②竞.说异端(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16.《三国志》中记载了袁绍对郑玄的评价:“夫以布衣雄世,斯岂徒然哉?”请结合选文谈谈你认为郑玄得以“布衣雄世”的原因是什么?(2分)(九)杨掞轶事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①,尝用其策,称为“小子房②”,与之茶局,周其资用。
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③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珙尝燕客④,有将校⑤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珙大服。
(选自《宋史》)【注释】①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制置使(官职名)孟珙(人名)征召他到幕府。
②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
③贾似道稽数:贾似道(人名)核实数目。
④燕客:“燕”通“宴”,宴飨宾客。
⑤将校:手下军官。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酣.歌不顾()②似道始置.之()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16.《宋史》能够为杨掞立传,可见其并非等闲之辈,必有过人之处。
南宋抗蒙名臣杜杲评价杨掞“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结合选文一处情节,概括一下杨掞身上具有的精神品质。
(2分)(十)归有光传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倅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选自《明史》)【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倅(cuì):副,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