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玄学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激扬了法律虚无主义。
正确2、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最早的、未受任何外来思想影响的启蒙思想家。
错误3、《庄子》将《老子》的“无为”之道推向虚无的极端。
正确4、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商鞅。
正确5、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
正确6、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兴起于汉代。
正确7、明清启蒙思想家中,第一次提出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法治主张的是黄宗羲。
正确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是周公。
正确9、张之洞是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领袖人物。
正确10、在天人关系上,刘禹锡不同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正确11、壹法是法家提出的司法主张之一。
正确12、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
正确13、黄老学说的“无为”即宣扬无所不为。
错误14、秦始皇推崇道家严刑峻法的主张。
错误15、王守仁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正确16、道家最早提出了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正确17、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错误(三纲五常)18、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男尊女卑。
错误(嫡长继承制)19、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目的在于神化王权。
正确20、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王夫之。
正确21、儒家的法律观包含重视德治的内容。
正确22、法家提出的“任法”即要求有法必依。
正确23、《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政治经济纲领性著作。
错误(后期)24、“法理派”的法律思想是激进的。
错误25、“竹刑”的作者是邓析。
正确26、沈家本的刑法改革思想可以概括为重刑主义。
错误(轻刑主义)27、秦始皇推崇韩非轻罪重罚的主张,并在秦律中将“以刑去刑”的思想具体化。
正确28、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韩非。
错误(李斯)29、“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推崇的行动纲领。
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0、儒学是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
错误(理学)31、先秦儒家主张重德轻刑。
正确32、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
错误(阴阳五行说)33、黄老学派的主张体现了先秦儒、法、道三家法律思想的综合。
正确34、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中,对法律问题论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是黄宗羲。
错误35、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正确36、太平天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错误37、儒家对周礼的态度是完全继承。
错误38、“道德论”的提出者为韩愈。
正确39、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了类似于近代“罪行法定主义”观点的思想的是刘颂。
正确40、首先提出德刑并用,以刑辅德思想的是孔丘。
正确41、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庄子》。
错误42、提出建立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是孙中山。
错误43、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是礼法结合。
错误44、在前期法家中,慎到以“重势”著称。
正确4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政治经济纲领性著作。
错误46、严复是我国第一个系统整理与研究中国法制通史的法学家。
错误47、张之洞主张的“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即学习“西法”中一切先进的东西。
错误48、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民生主义。
错误49、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了类似于近代“罪行法定主义”观点的思想的是刘颂。
正确50、春秋时期“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是管仲。
错误51、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兼爱。
正确52、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充’的思想家。
正确53、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法律化已接近完成的著作是《贞观律》。
错误54、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论战。
正确55、道家反对一切违反自然的人定法。
正确56、玄学基本上是法家思想的新发展。
错误(道家)57、墨家组织的成员多为隐士阶层。
错误(小生产者)58、对于治理国家,唐初统治者主张礼刑并用,轻罪重罚。
错误?正确59、法家提出的口号是变法,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错误(法治)60、中国近代变法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西化的过程。
正确61、道家认为,“道”是支配一切的主宰。
正确62、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天法”的论述和实施中。
正确63、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
错误(教化作用)管仲强制6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被广泛传播是在1900年以后。
正确65、继承孔、孟重德轻刑的思想,提出“德主刑辅”治国方略的是朱熹。
错误(董仲舒)66、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应是先有“法”后有“律”。
正确67、理学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错误(人治优于法治单选题1、墨家的法律起源论是(壹同天下之义)。
2、先秦法家中以重“势”而著称的是(慎到)。
3、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有(义务本位)。
乐观性第一性功利主义义务本位4、玄学是盛行于(魏晋)时期的一个哲学学派。
5、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子产)。
6、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7、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8、中国早期法律观念中的“礼”是由(祭祀活动)而产生的。
9、对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孙中山首先注重的是(民权)。
10、早期改革派中,关于变法的方式方法,(龚自珍)主张“仿古法而行之”。
11、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12、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孙中山)。
13、法家提出的口号是(依法治国),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14、唐初统治集团立法的指导方针是(安人宁国)。
15、“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墨翟)提出的。
16、“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章太炎)17、商朝时期,请示上帝并传达上帝旨意的人被称作(卜、巫、祝)。
18、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荀子)。
19、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最先提出了“自然”的概念。
20、“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董仲舒)的主张21、“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权能分治)。
22、康有为在其重要著作(《大同书》)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方案。
23、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势)。
24、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是(程颢、程颐)。
25、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的思想家是(商鞅)。
26、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董仲舒)。
27、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黄宗羲)。
28、先秦后期的儒学泰斗是(荀子)。
29、孔丘的法律思想以(“仁”、“礼”)为核心。
30、“法理派”法律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1、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
3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魏源)提出的。
33、梁启超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以1894年的(公车上书)最为著名。
(康有为P245)34、夏、商的法律思想是(“天命”、“天罚”)。
35、墨家把(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称为人民的“三患”。
36、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论战。
3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沈家本)。
多选题1、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到)。
2、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3、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林则徐)。
4、急进民主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
5、晋代著名律学家是指(杜预、张斐、刘颂)。
6、曹魏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
7、集中反映道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作是(《老子》、《庄子》)。
8、洪秀全的法律思想包含(西方宗教迷信、中国古代“天命”神权观念、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
9、王守仁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因地制宜的立法思想、“申明赏罚”的刑罚思想、区别对待的执法思想、以“保甲”、“乡约”正风俗)。
10、在所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近代中国革命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中山、章太炎)11、玄学是以研究(《老子》、《庄子》、《周易》)而得名的哲学学派12、晋代著名律学家是指(杜预、张斐、刘颂)。
13、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
14、法家提出的司法主张是(明法、任法、壹法、从法)。
15、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16、唐初“安人宁国”方针在司法方面表现为(慎刑恤狱、谨防冤滥、务求其实)。
17、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君权神授,法自君出、“三纲五常”的立法、司法原则、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18、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思想界发生的两大变化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的形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
19、在董仲舒的理论中,“三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0、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与旧民权主义相比(新民权主义强调“主权在民”、新民权主义主张“直接民权、新民权主义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虚伪性)。
21、法家把法解释为(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
22、儒家“治”的内容主要有(以“五伦”为中心、以家族为本位、以等差为继承)。
23、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24、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源泉主要有(祀、戎)。
25、春秋战国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影响最大的学派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6、后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
27、立法原则法家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则包括主要有六个: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理、量可能、务明易。
28、在所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近代中国革命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中山,章太炎)29、“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30、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
31、法家提出的“任法”即要求有法必依。
法家认为(任贤、任智、任私)是对司法的最大破坏。
32、(何晏、王弼)是“正始玄风”的主要人物,魏晋玄学的创始人。
33、管仲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
34、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35、洪秀全法律思想的局限性表现在(皇权思想、等级特权思想)。